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非公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新阶层人员迅速增多,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等。这些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党的党建工作对仅依托原先单位组建党组织的传统架构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组织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党员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面临着党组织如何维持自身稳定,如何维系流动性的组织成员,如何凝聚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如何发挥组织作用等诸多现实问题。临海市针对全市两新组织发展趋势特征,尤其是非公企业的新经济组织特点和分布状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在以大洋街道、东部区块等地非公企业集聚区域探索实践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共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有效整合党的组织资源,转变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这是我市在扩大巩固党在新经济组织领域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实践课题内容。一、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主要做法所谓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就是在一定的非公企业集聚区域范围内,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统筹设置非公企业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盘使用党建阵地,以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推进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作为新的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区域概念,包括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有形区域” ,也包括融合企业产业集聚园区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村企组合混合型的“无形区域” 。我市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模式一: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区域化党建在以地域为基点划分非公企业区域的同时,依托区域内的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单独组建党组织或联合组建党组织,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核心基础,带动其他企业党组织建设,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在组织设置上,单独建立企业党组织或建立区域性联合党组织,全面覆盖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党组织的组织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党组织的辐射带动功能,涵盖区域内各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促进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在组织阵地建设上,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党建阵地的资源优势,把龙头企业的党组织阵地优势转化为区域内的党建工作阵地优势,实现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阵地资源的有效优化。模式二:工业园区集聚型的区域化党建针对中小型企业在大洋工业园区高度集聚的状况,探索一条适合园区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在组织设置上,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建立党组织,而是着眼于整个工业园区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将整个大洋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基层党建工作单元,设立区域综合党组织,聘用专职党务工作者,统一管理园区内企业中的“零散”党员和每一位进入园区的流动党员,并负责园区所有未建党组织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党员教育管理上,针对企业党员工作生活的实际状况,注重发挥园区党员的整体作用,通过义务劳动、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建设园区、服务园区。在阵地建设上,建立园区综合性党员服务中心,兼做职工活动中心,为园区党员、职工提供服务。模式三:村企组合混合型的区域化党建根据非公企业块状发展和村庄混合分布的实际现状,积极开展村企混合区域化党建工作。在组织设置上,按照区域联动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村企混合的综合性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根据党员组织关系的实际情况,实行党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并建立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制度,组织引导党员在宣传政策法规、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在阵地建设上,建立综合性党员服务中心,并与所在村的活动阵地共享共用。二、基本成效1、构建了动态开放的“区域建党”和“单位建党”的双轮齐驱基层组织体系。区域共建将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党建工作对象,将区域内所有的非公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党建工作范畴,进行通盘考虑,科学规划。以区域块状的方式成片推进,强化区域整体发展,能做到及时、全面覆盖,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党建工作“空白点” 。在具体单个企业建党中,则采取“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作用发挥一个”的原则,重视企业单建党组织,但不一味强调单独组建,使推进方式更加贴近非公企业发展实际,工作成效更为明显。如我市在大洋街道试点工作中,共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 58 个,正式党员 3 名以上的 40家企业 100%建立党组织;从业人员 100 人以上的 32 家企业100%单独建立党组织;从业人员 50 至 99 人、且营业额 500万以上的 19 家企业 100%建立党组织,其中 13 家单独建立党组织,辖区内 206 家非公企业实现了工作覆盖和组织。2、实现了“区域一体、动态管理”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开展区域化党建,使进入区域的党员都可以及时纳入区域党组织的管理教育范围,较好地解决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建难点问题,避免了党员的流动变化对党员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和制约,有利于形成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这一模式下,使党员不管以何种速度和频率流动,不管党员流入的单位有没有建立党组织,都能在第一时间内融入党的组织,得到及时服务和有效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市通过区域性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已共接纳企业流动党员 51人,教育培训 100 多人次。3、搭建了“区域统筹、集约共享”的党建工作载体平台。在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中,依托龙头企业党组织阵地、村级组织阵地、园区党建资源等开展党员各项活动,整合并激活区域内的党建活动资源,为区域内的村、企业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平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机制。如该市大洋街道依托丁家洋村办公楼、大洋工业园内活动室等物质资源及其它人力资源,开展党员组织活动,实现共享共用。同时,通过区域党员服务中心,为区域内的党组织、党员及企业员工提供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交流咨询等多项服务,激发党建工作主阵地的凝聚力、生命力和推动力。实践证明,在区域共建中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开辟了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有效地推动了基层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统筹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继续深化。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理念需进一步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区域党员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正真实现让区域性企业党组织的发展从“建起来”到“活起来” 。三、几点建议推行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是一项整体系统、长期复杂的工作。当前我市等沿海非公企业经济发展变化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党的组织发展规律,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确立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共建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把提高企业党员、企业主等参与人员的思想认知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基础,牢固树立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共建新理念。当前着力要在提高区域内企业党员区域化共建的认知素养上下功夫,强化区域内的认知感、归属感,为进一步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共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观念支撑。健全完善区域内企业党员经常性受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手段,加大对区域共建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激发区域内党员的主体意识、区域共同体意识,培育提高企业党员参与区域共同体的民主素质和参与区域共同体的行为能力,营造区域企业党员积极参与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共建的良好氛围。?着眼于组织活力的全面激发,创新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机制。针对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探索实践创新,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一是完善组建机制。继续加强党组织组建工作,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根据区域企业党员的数量和流动情况,将“属地” 、“属业”相结合,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行业统建、区域共建等多种形式设立党组织,科学合理确定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二是建立健全区域党建工作机制。通过健全和完善支部活动记录册等台帐制度、党员设岗定职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党员评议考核机制等,促进党建工作规范运作。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认真排查非公企业内的“隐形党员” 、 “口袋党员” ,及时将他们纳入党组织的日常管理,确保流动党员亮出身份、发挥作用。深化区域党群一体化建设,发挥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服务优势,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党的建设。三是健全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根据非公企业的特点,采取小型、业余、分散、多样的形式,使党的活动为“企业需要、业主支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 ,切实有效地发挥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搭建非公企业党组织与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互帮互助”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思想共育、活动共搞、难题共解、发展共求”的双赢效果。切实加强工作保障,不断改善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的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对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领导格局和推进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切实建立有效的组织领导和推动机制。要健全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单位密切参与的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增强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整体推进合力。同时,通过建立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共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委员会等协调机构,加强各方协调沟通,确保区域整体高效协调运转。二是加强队伍资源保障。认真做好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工作,积极实施“党员人才工程” ,重点向生产、管理一线员工和青年技术骨干倾斜,做好双培养工作,改善非公企业中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和分布结构。加强专职党群工作者、党建志愿者等队伍建设,健全党务干部的学习培养、奖优激励等制度,激发企业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建立党建资源支撑保障。一方面是经费保障。要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经费、党员活动经费、专职党群工作者薪酬制度并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关于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的,可据实在税前扣除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党费返还办法和设立党建工作基金。另一方面是阵地保障。要加强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建设投入力度,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增加对党员活动室和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播放室的投入和建设,为党员教育活动场所提供更加有效的物质保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