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地区农业多功能性分析 张明艳 孙晓飞 中央民族大学 河北金融学院 摘 要: 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农村, 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说明农业是多功能产业;其次重点分析民族地区农产品供给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功能;最后探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对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业; 多功能; 收稿日期:2017 年 10 月 26 日Received: 2017 年 10 月 26 日早期发展经济学理论一般将农业的功能局限于经济功能, 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农业的功能已经不仅局限于经济功能, 而是集农产品供给、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农村, 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民族地区农业的多功能, 对加快少数民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增加少数民族收入、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提供食品、纤维等商品产出的经济功能外, 还有保护环境、保障粮食安全、维持农村地区发展、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保留农村文化遗产和乡村特有景观、保障农村就业、消除贫困等非商品产出的环境、文化和社会功能。20 世纪 80 年代, 日本借“稻米文化”突出其农业的文化功能, 为本国进行农业政策改革提供依据, 并将农业多功能性纳入到 1999 年颁布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中, 为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提供法律支持。日本政府认为, 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 可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农业的地位, 有助于唤起本国国民对农业的热情。20 世纪 90 年代, “农业多功能性”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联合国的重要文献中。1992 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 世纪议程, 并将第 14 章第 12 个计划 (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 定义为“基于农业多功能特性考虑上的农业政策、规划和综合计划”。1996 年,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 这些文件提出, “有鉴于农业的多功能属性, 我们将在低潜力和高潜力地区, 致力于在家庭、国家、区域和全球, 推行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粮食、农业、渔业、林业和乡村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并同病虫害、干旱和沙漠化作斗争。这对保证粮食充足稳定供应至关重要”。1999 年 9 月,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了国际农业和土地多功能特点会议, 大会的纲领性文件即大会主席报告指出, “所有的人类活动, 包括农业, 都具有多功能特征, 因为它们在实现主要功能的基础上, 还为满足其他需要和价值做出贡献, 提供粮食和原材料是农民赖以谋生的基础”, “农业还可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得到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和支持, 成为这些国家农业政策调整的基础和目标, 成为 WTO 多哈农业谈判非贸易关注问题的核心内容。表 1 2015 年全国和西部地区主要农产品、畜产品产量一览表 下载原表 2007 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文件中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农业的六大功能:食品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增收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会不断下降, 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会因此而下降。农业的功能是农业基础地位的支撑。农业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需求变化在不断拓展。虽然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功能会下降, 但随着经济社会需求的变化, 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会逐步增强。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 促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将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更为突出。2012 年召开的“十八大”和多年来党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扶持三农做出具体安排, 尤其是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走进小康社会给予了重点关注,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二、民族地区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民族地区农业的主要功能中, 本文主要对农产品供给、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社会保障这四大功能进行分析。(一) 民族地区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农业作为一个产业, 产品服务功能是首要的, 农业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与工业原材料。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区,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产地, 2015 年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比重为 62.5%, 达 350.3 万吨, 居全国第一位。民族地区是我国烟叶、糖集中产区,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生产基地, 2015/2016 榨季,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 1, 300 万亩, 虽然甘蔗种植面积持续下降, 但广西产糖量仍占全国食糖总量的 60%, 稳居全国第一位。民族地区是我国优质瓜果集中区, 如新疆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宁夏的枸杞等等。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产区, 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牧场基地。表 1 中是 2015 年民族地区主要农产品、畜产品的生产情况。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西部地区的棉花、甘蔗、甜菜、大牲畜年末存栏数、羊年末存栏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均超过了 50%, 为全国的农产品的供给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表 1) 民族地区的农产品一部分用于自给, 一部分销往其他地区, 其中自给部分对于本地区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作用不容忽视。表 2 反映的是 2015 年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主要食品消费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 民族地区粮食、牛羊肉、奶类的人均消费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 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9, 093.4元, 比上年增长 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 7, 906 元, 西藏等地的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仍为 52.2%, 其他省区大多处于 30%40%的水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大部分民族地区属于相对富裕阶段, 考虑到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 而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 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划分标准没有改变。因此, 这一数据并不能说明民族地区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 进入到相对富裕的阶段。就全国整体来看, 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返贫率高,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根据 2011 年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标准, 2014 年从贫困发生率来看, 民族地区八省区高于全国 7.5 个百分点;从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占全国比重来看, 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31.4%) 是其乡村人口占全国比重 (约 17%) 的近两倍。因此, 民族地区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中要特别强调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 强调贫困人口获得食物的可能性。(表 2) 表 2 2015 年西部大开发 12 个省 (区、市) 农村居民主要食品消费量一览表 下载原表 (二) 民族地区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有形景观, 既包括单纯的土地利用景观, 如云南、广西的山地梯田;也包括由农村聚落和农业用地共同构成的区域景观, 如草原游牧景观。精神文化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产生的礼仪、节庆、信仰、饮食、服饰、婚嫁、民间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以哈尼族为个案来分析少数民族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 是山地农耕民族。哈尼族的文化形式和特点是适应梯田稻作生产而形成的。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从哈尼族的饮食来看, 梯田出产稻谷, 可分为大米和糯米两类, 大米日常食用, 而糯米则在年节和各种仪式活动中食用及祭祀用, 因为哈尼族认为糯食粘性极强, 是团结和睦、凝聚力的象征。鱼在哈尼族的肉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这是由梯田农业生产特殊的活水种植稻谷活水养鱼的特点所决定的。鱼是待客的佳品, 以鱼待客已成为哈尼族的一种传统。另外, 哈尼族一年中的节日都紧紧围绕梯田稻作, 每一个节日代表着稻作生产的一个阶段和该阶段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祈求, 因而每个节日哈尼族都举行各种宗教祭祀仪式来祈求自然界的恩赐。如哈尼十月年, 是哈尼历法的年末, 是稻子刚刚收获完毕、庆贺丰收的节日。农历二月, 哈尼族过祭“寨神节”, 则是祈求各位神灵的保护和稻谷的丰收, 其间的各种祭祀仪式均与梯田稻作生产紧密相关。哈尼族梯田农业景观具有很高的美感度, 通过观光或直接参与农业活动, 人们不仅可以得到休闲, 还可以获取审美和受教育的效果。哈尼族梯田农耕中的经验和技艺, 是哈尼族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哈尼族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两种方式即示范身教和口耳相传。所有的哈尼族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能, 都主要是在家庭性农业实践中, 从父辈的农业实践示范中获得的。哈尼族社会性的口传农耕文化, 以民歌的形式在民间流传, 如哈尼四季生产调、十二月生产调等, 它们是哈尼族世代言传口授的农事节令歌, 同时也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中心展现节日、农祭等农耕社会活动的习俗歌。(三) 民族地区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农业生产过程也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农业因其自然性, 与自然环境结合得最为紧密, 比其他经济部门更大程度地依赖于自然条件, 同时也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上影响着生态环境, 这意味着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与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农业具备许多有益的生态功能, 如稻田蓄水防洪、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农村景观等。各少数民族通过与自然长期协调发展, 适应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 建立起了颇有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 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以哈尼族为例, 梯田农业作为一种特定的农业形态, 它是建立在哀牢山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由亚热带山地季雨林生态系统、哈尼村寨文化系统和梯田生态系统组成, 并在空间上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沿等高线分布的空间结构, 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景观内独特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使其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功能。森林通过对地表水的截留, 增加了地表水的土壤入渗时间, 减少了地表径流, 使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减弱, 并截留了随径流而来的泥沙。梯田修筑在山坡上, 改变了田面坡度, 减缓了地表径流速度, 降低了土壤侵蚀率, 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量。另外, 森林村寨梯田在高度上的错落分布, 既方便了哈尼人的生活 (上可入山打猎、采集、砍柴等, 下可方便地施肥入田和管理梯田) 。又把哈尼村寨中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截留在梯田之中, 使梯田肥力增加, 并减少了人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形成一个自净系统。(四) 民族地区农业的社会功能。农业的社会功能主要指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目前, 农业不仅仅是农民从事的一项经济活动, 也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2015 年民族地区 (西部12 省区)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 093.4 元, 其中 45.8%来自家庭经营收入, 30.5%来自工资性收入, 21.5%来自转移性收入, 2.2%来自财产性收入, 这说明农业仍是民族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 现阶段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农业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农民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对土地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农民所拥有的承包地既有生产资料功能, 也有生存保障的功能。发挥民族地区农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 是对农村社会保障和福利缺位的有效补充, 对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对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农业多功能性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农业的内涵和外延, 突破了对农业传统认识的局限, 给予农业新的地位和作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对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有以下三点启示意义:启示一:多功能农业的联合生产、外部性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