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 2015公共管理学作业一一、填空1、公共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学2、公共组织 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3、罗伯特达尔 赫伯特 西蒙 新公共行政学4、限制政府干预 主张政府干预5、非政府性 公益性 正规性 6、公共权力 公共社会7、政治实体 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8、调节性 自我调节性9、政策宣传 政策分解 物质和组织准备10、事实 价值二、选择题1C 2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三、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答: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那几个阶段? 答:(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答: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性;(2)利益选择性;(3)目标指向性;(4)权威约束性;(5)功能多极性;(6)动态稳定性。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答: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1)执政党;(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7、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 答:(1)政策本身的因素:一项可以有效执行的政策依赖于政策的质量。政策的质量主要通过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衡量。(2)政治因素:第一,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第二,;利益格局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3)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要的各种资源(4)沟通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的理解会影响执行的结果。四、论述题2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重在公共利益。(1)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是统一的;(2)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所谓公共利益优先,指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发生冲突而难以兼顾时,公共利益一般应当优先得到维护和实现,而个人的权利与利益则应受到适度限制甚至做出牺牲。第二,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统一,重在政府组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同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组织,但这不代表这二者间只有合作没有冲突。这两种组织间的冲突有两种类型:面向公共利益的冲突和面向集团利益的冲突。第三,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统一,重在问题解决。第四,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统一,重在结果管理。第五,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统一,重在公平。第六,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统一,重在外部管理。第七,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统一,重在服务。第八,管理制度与技术统一,重在制度创新。2、分析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答: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和作用进行动态调整,以适新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担负起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新的历史使命的行为。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职能的完善与健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仍存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各种体制机制很不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和问题又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我国政府职能职能过于广泛,管理职责和职能较为模糊;政府提供服务和接受监督水平不够;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以及由此导致的管理效益低下等因素相关联。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我国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或者说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的问题。实践证明, 当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时,就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转变政府职能。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政府职能的越位,主要是指政府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情,过多的参与了本来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的私人产品的生产与供应。这样,既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也消弱了政府的正常职能。政府职能错位,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现象,即你干了我的事,我越了你的权。(2)政府职能的缺位和不到位。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指本来应该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政府职能的不到位,主要是指一些政府的职能只能体现在文件上、书本和口头上,而在实践操作和执行中远远没有实现。3、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对策。答: :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公共管理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趋势。第一, 公共政策的本职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即公共政策要表达公共意志,维护公共利益,这就需要更好的了解公共需求,利用公众的智慧,体现在公共政策制定上,就是要鼓励和保障公民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参与。第二, 个人认知的局限性要求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个人受价值观、知识结构和具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认知上是具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可能会造成公共政策制定的失败。这就要求更多的人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用自己的优势对个人局限性进行补充,通过利益博弈削减认识的局限。第三,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随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这种利益取向都被诉诸公共政策,这就形成了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政府必须对于公民的这种积极性加以引导。3第四,公共管理只能的转变要求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基本对策:现实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在观念上奉行权力本位和经验主义、权力运用随意独断、制定法分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树立现代化的公共决策观念。第二,完善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第三,推进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障。 五、案例分析答:制定公共政策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公正原则。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对“富人多子”使用经济调节手段,提高二胎“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显然是对穷人是不公正的。再比如:系统原则。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别明显,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如果仅仅注意局部而不顾全局,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横向系统性,从而影响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引起争论就不可避免。首先应该弄明白我们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由此可见交费就可生育二胎这一政策是与我们国家的的基本国策相悖的,是违反政策规划原则的错误措施。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政策规划的原则很多,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1)公正原则是指政策规划时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坚持公正的原则才能得到被普遍认同的有效政策规划。受益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够从中得到益处。受益有普遍性的,也有局部的。有的政策规划反映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分配中普遍受益。交费就可生二胎,实现了少数人想多要子女的想法,维护了少数人的利益,却极大地损害了整个国家、社会的利益。这种受益是少数人的受益,局部的受益,不具备正确政策规划受益的普遍性。(2) 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如果仅仅注意局部而不顾全局,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横向系统性。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政策规划的科学性。由此可见交费就可生二胎的政策是违反政策规划的系统原则的,政策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3)执行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反映出政策问题构建的错误。如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措施建议:(1)加大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2)计划生育的推进工作应该是依法进行的,不应该是人治的、不应该是可以用钱妥协的,计划生育国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能在钱的面前低下腰。(3)沟通不畅,政策对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政策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所以政策执行者应大力度宣传,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4)完善和落实对独生子女家庭的政策倾斜和照顾,要解决独生子女家庭的后顾之忧。公共管理学作业 2一、填空题1、社会性 权威性 法制性2、反比3、结构及功能4、外部环境的 原有的状态5、“人力资本”6、需求和供给预测47、政务官 事务官8、199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9、公务员制度10、“市场” “公共”11、资源配置 稳定经济12、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国家决算二、选择题1C 2A 3ABD 4ABCD 5A 6C 7C 8C 9B 10D三、简答题1、简述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答:(1)政治性;(2)社会性;(3)权威性;(4)法制性;( 5)系统性2、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答:(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3、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答:(1)以外延为主的变革和以内涵为主的变革。其特点是易于实行、政治效应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其成果不易巩固。(2)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和以人为中心的变革。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着眼于公共组织的职能范围、权力体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以及管理层次与幅度的调整,是常见的组织变革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公共组织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则着眼于公共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等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其观念、态度的更新以及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的调整,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3)激进式的变革和渐进式的变革。激进式变革雷厉风行,行动迅速,容易造成较强的社会心理震动,对改革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渐进式变革一般表现为较长时间跨度的、较缓慢的、连续性的变化变化的量和质都较小,对社会的震动较小,不能及时触及公共组织的实质问题,因而见效较慢。4、简述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答:第一,功能的分化与重合;第二,结构的扁平化;第三,机构和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