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杨静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苏州 215004)【摘要】: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的群体。其中与班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的非正式群体即反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破坏性很强,转化此类非正式群体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棘手的工作,但这是一项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保障班级体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预防学生犯罪方面有着不可嘀咕的作用。【关键词】:非正式群体 亲班级型 中间型 反班级型 转化 情感教育一、概念的界定 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与班委会,团组织等一类正式群体,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有明显的情绪存在,完全是以个人相互间的好感喜爱和利益为基础群体的成员也有比较固定的相互观系结构及协调性较强的行为规范,会自然产生“领头人” 。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班级中都存在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最典型最明显的莫过于三五个学生组成的伙伴群体。如果从形成原因及活动形式来看,可以将非正式群体分为(1 )利益型;(2)兴趣型;(3)信仰型;(4)相似型等。如果从其与班级的关系来看,非正式群体又可以分为(1)亲班级型(或称积极型) ;(2)中间型(又称逍遥型) ;(3 )反班级型(又称破坏型或对抗型)三种。第一种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目标是赞同的,积极支持,配合班级工作,如许多班级中自然形成的“出黑板报”小组等即属此种。第二种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情况不甚热衷,有超然方外的迹象,当班级活动于他们有利时,能主动投入,反之则不闻2不问,但一般也不会与班级利益发生尖锐冲突。第三种非正式群体与班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它们的破坏性很强,转化此类非正式群体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棘手的工作。二、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这种群体成员的共同特点比较协调。成员间的行动常常整齐划一得令师生们吃惊,成员们往往本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指导思想来对待和处理问题,如面对老师的查询,他们的口径常常如出一辙。2、这种群体成员的结构相对稳定。这种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其成员就相对地固定下来,并且有排行及对外的名称,象什么“四大金刚”等等。这种群体中的成员间的交往是以“义气” 、兴趣的相投为主,群体的内在凝聚力来自成员的心理而非条文,他们内部的规范行为的准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默契,而非条款。3、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在成员中的威望比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4、这种非正式群体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一般表现为从其中某单个成员与教师、班级的对抗,发展到以群体形式与班级、教师乃至学校进行对抗,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三、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危害与分布很显然,这种群体的危害表现为对班级建设与个人的影响两方面。这种群体的存在是不利于班级建设的,他们 情感与班级集体的情感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他们的行动对班级的荣誉、利益有着极大的破坏力;他们的存在还会影响一批有着消极情绪的学生向负面转化,影响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向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转化。这种群体的成员如果不能做到幡然醒悟,那么,他们会朝着极不利于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甚至危害社会。许多资料表明:许多学生帮派、犯罪团伙的形成,其萌芽状态便是非正式群体的形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种群体在学校中分布较广。从宏观上看,几乎每所学校3都有不同程度的这种群体存在,有的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甚至发展成为跨班级、跨年级乃至跨校级的非正式组织;从微观上看,一般的学校中很少有学生不受到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四、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因求木固本,欲流浚源。分析研究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因有助于教育转化时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因涉及到如下这些方面。教师的误解、歧视科学研究表明:挫伤学生自尊心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误解、歧视。因为偶发事件而使得教师对当事的学生误解,因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效果不佳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歧视,都会使这些学生消沉、颓废而走上与教师、班级对抗的道路。同学的歧视如果说教师的误解、歧视使促使那些学生消沉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有优越感的或者受老师影响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学生的一些带有歧视意味的责难往往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学如果说出:“某某,就你丢了我们班的脸。 ”一类的话语及孤立这类学生的行动,客观上把有自卑感、有反抗情绪的后进生向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方向推了一步。有的学生往往是遭周围大部分同学的鄙视,得不到来自集体的温暖而形成反抗的群体。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家长的不良行为、不正确的意识、引导会对子女产生极不好的影响。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会三三两两地抱成一团,单亲家庭以及受家人“特别”对待的孩子也会因相同的不幸而互相寻求慰籍,继而攒成一个难以攻破的小圈子。4、来自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因在社会上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学生也不乏其人。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现象长期的潜移默化,如赌博风以及不健康的书报、录象及音像制品也会使学生的心态扭曲。当前来说,主要是对电脑游4戏、上网的共同“痴迷” ,使他们有了更多的话题和接触机会。五、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转化1、加强管理加强对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成员的管理,是促使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转化的前提条件。教师对其成员的漠不关心及家长对有劣迹孩子的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得这些学生(孩子)有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故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与家长配合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才能打破他们行动的协调性。2、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告戒我们:“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一味的围追堵截不如进行一定的因势利导。任何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也是如此。对于这些有着强烈对抗情绪的学生来说,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是打消他们对立情绪的第一步。也只有肯定他们的一些甚至是一点长处,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才有教育转化的契机。事实表明,一些表扬往往能满足这群十分缺少表扬的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获得成功与众人的尊重,也有利于改变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见,让他们体验班级主人的自豪感。笔者所教的班级有一名同学,是典型的反班级型群体的成员,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某些班委干部的工作带头敌对。有年春天,他家中发生了一些变故,他表现出的对父母的孝敬也让我很感动,我抓住机会做了那位同学的思想工作,并且在班级中公开表扬了他;后来我了解到他来自再婚家庭,经济又很困难,就向学校反映了他的具体情况,为他争取到了补助金。他从此有了长足的进步,遵守纪律,积极学习,与之为伍成群的几位学生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毕业时这位学生也找到了相当好的工作,他非常感激学校,还特意写来了感谢信。当然,如果我们发现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优点的时候,要加以引导、肯定,千万不要嗤之以鼻,而要将这些学生的兴趣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发挥其积极作用。53、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非正式群体的的核心人物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力,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其成员的响应。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其他成员的工作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教育转化核心人物的工作要细致而有条理,不可急噪。转化时要找准契机,消除其对立情绪,然后再委以重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完成任务,使他在成功的鼓励下顺利转变。4、营造良好的氛围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氛围之中,班级的舆论就是班上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氛围。一种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前面已经说过,教师与同学对部分学生的“歧视”性的议论是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对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帮助时,要师生协调起来建立一种有利于他们转变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5、融入情感,反复教育整个教育转化的过程是充满爱而又漫长的过程。从一开始观察这个群体起,我们教师与同学都要对他们充满期待,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充满关注,让他们的情感的归宿落实在班级中。当然,整个转化过程也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成员在转变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反复犯错误的现象。对于此,我们施教者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可因他们的一两次反复而感到灰心,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了。我们坚信,只要始终不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转化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六、教育转化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意义教育转化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消除成员们的对抗情绪,保障班集体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促使他们转变并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以外,还可以为引导中间型非正式群体提供经验。在预防学生犯罪方面更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6参考资料:管理学 刘俊生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管理学 薛天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导论 李剑平 人民出版社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 方展画 浙江大学出版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