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关于左传,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词句翻译,1、通假字,已,通“矣”, 了。共,通“供”, 供给、供应。厌,通“餍”, 满足。说,通“悦”, 高兴。知,通“智”, 明智,聪明。,(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古汉语常识,2、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邻之厚,君之薄也即东封郑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因人之力而敝之共其乏困,退,使动用法,使撤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3、古今异义,东道主行李乏困夫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4、特殊句式,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否定判断) 2、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 “之”作为标志。 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 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整理、校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记人、记事形象生动。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战国策简介,战国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荆轲,要离,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z),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春秋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zh)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yn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 韩相国侠累。 荆轲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重点词,微太子言,(假如没有) (信物) (果真) (因为) (悬赏,重金购买)(认为迟),今行而无信,诚能得樊将军首,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闻购将军之首,今太子迟之,终已不顾,(回头)(赠送)(全)(成功) (举起) (挣扎),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愿举国为内臣,轲自知事不就,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自引而起,古今异义1、【信】 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 亲也 今义:书信 2、【涕】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 3、【币】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4、【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古今异义5、【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6、【可以】古义:可以用(它);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7、【有意】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古今异义9、【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顾】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12、【鄙人】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卑鄙的人,古今异义13、【穷】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14、【假借】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走】古义:跑;秦王;如: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16、【提】古义:读作d,投掷,投打;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古今异义17、【提】 古义:投击,如: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今义:垂手拿着 18、【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 19、【股】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20、【左右】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 今义:方位名词),古今异义21、【废】古义:倒下;如:荆轲废 今义:残废 22、【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4、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现出 5、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 6、秦王还柱而走 “还”(hun)通“环”环绕,通假字7、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8、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惧怕,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5、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词类活用: 动词作状语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词类活用:1、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2、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3、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4、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5、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6、(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词类活用:1、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2、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词类活用: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3、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词类活用: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断,词类活用: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词类活用: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词类活用: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句式特点定语后置:1、金千斤,邑万家 中数量词2、人无不立死者 中定语者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中定语者,句式特点 介宾后置:嘉为先言于秦王。即“嘉为先(于秦王)言”,蒙嘉替他先对秦王说,句式特点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被)戮没。2、而燕国见(被)陵之耻除矣。,句式特点判断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阅读下文,完成有关问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 之声,士皆垂涕而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写送别场面着重写了荆轲唱歌,这样写的目的是( )A 表现荆轲不是一个赳赳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B 表现荆轲一去不复还,以身殉国的决心。C 渲染悲壮的气氛,表现荆轲的英雄气概。D 为荆轲的悲剧结局六下伏笔。(2)写荆轲“终以不顾”,意在表现他( )A 虽然内心激动,但不作女儿态。B 不忍心看“士皆垂泪而泣”的场面。C 怀恨太子丹疑心他有悔改,故忿忿而走。D 意志坚定,态度坚决,义无返顾。,C,D,课堂练习,(3)易水送别是非常成功的场面描写。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下面是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其成功在于写景。若无萧萧秋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淡然无味。B 其成功在于荆轲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景物烘托,给了这壮士行为以活动的空间和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C 其成功在于借景言情,秋风寒水与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情相为表里,催人泪下。D 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描写的场面,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唤起人们身受感同的共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