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小区室外弱电布线常用的几种线缆敷设方式 作者:叶睿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大连 118008) 发布时间: 2008-3-31【摘要】文章结合智能小区室外布线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智能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室外布线常用的几种线缆敷设方式以及人(手)孔的制作和管材的选取。【关键词】室外布线;交接配线;人孔;手孔园内弱电布线常用的几种线缆敷设方式:结合智能小区室外布线的特点,智能小区常用的布线方式有人(手)孔管道方式,铠装电缆直埋敷设方式,利用地下室设置的电缆桥架敷设弱电线缆的方式,墙壁电缆方式,穿管敷设方式等等,本文将结合智能小区的特点逐一的加以介绍。一、铠装电缆直埋方式用铠装电缆直埋方式布线主要用于同路径敷设的电缆根数少的部位,如具有高电平的广播线路,为美化环境及应对应急事件而设置的园内广播系统,平时用于背景音乐播放,遇突发事故时可作应急事故广播。但该系统往往是 100V 或 120V 定压传输的系统,高电位对其他弱电线缆具有很强的干扰,绝不能与其他弱电线缆在同管道系统敷设,即使是采用屏蔽电缆也是应避免的。另一方面背景音乐的扬声器布放位置除在道路两侧外,还复制在景点,草坪,花园等地,这些位置又适合铠装电缆直埋敷设。铠装电缆埋设深度一般为 0.70m,在穿越道路时需穿钢管保护,此时埋深可在 0.40m 及以下。另外,周界保安报警的布线也十分适合用铠装电缆采用直埋方式敷设。二、利用地下室电缆桥架敷设线缆方式电缆桥架在地下室内敷设的方式是又一种常用的布线方式,这也是具有智能小区特点的,因为只有高档的住宅区才会有较多的甚至是连成一片的地下室,对于高层建筑或小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自不必说,就是多层建筑为人防地下室,自行车库,储物间或各类站房也会设置地下室。另外,拥有几百个停车位,将许多栋建筑连成一片地下停车库更是为采用桥架敷设电缆提供方便。按此种方式设计时要注意如下几点:室外线缆的衔接,室外电缆穿入到地下室时一定要预留穿墙套管。套管预埋的标高是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应使套管标高高于室外人(手)孔出线管的标高,防止雨水灌入地下室;在地下室外墙较厚(大于 240mm)情况下,穿墙套管的预留应尽量使墙外侧套管口低,墙内侧套管口高,使内外口中心连线与水平面成 20 度左右的夹角,以便于大对数电缆引上至桥架;穿墙套管的预埋数量应按终期需要预留,预留的富余量可表现在套管的数量上,也可表现在套管的管径加大上;地下室架设的桥架上若敷设大对数电缆,为满足大对数电缆的曲率半径的要求,电缆桥架不得拐直角,转弯桥架应为钝角;对于大面积的地下室应把桥架连成一个系统,桥架穿防火墙时要采取防火桃等有效防火措施;对于两栋相近均有地下室的建筑应采取预埋钢管方式,沟通两地下室的弱电电缆桥架。三、墙壁电缆方式这是个在智能小区改造项目中经常见到的方式,一般相当于 100 对的电话电缆外径及以下外径的其他弱电电缆均可采用墙壁电缆方式敷设;对于新建小区多用于墙面上安装摄像机或园区周界保安安装的主动或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连线敷设。为了美观,也可将报警线缆穿管埋于周界墙内敷设。四、穿管敷设方式 一般用于用人(手)孔引出到建筑内墙面,弱电电缆的敷设,如在园内由人(手)孔引至电杆上或墙面安装的闭路监视摄像机的电缆,到救援电话亭,IC 电话亭,应急报警按钮的线缆敷设。五、关于人(手)孔管道敷设方式在智能住宅小区内以人(手)孔管道方式敷设弱电线缆是最常用及最主要的敷设方式。与本敷设方式相关的主要国家级规范及图集如下:*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119:2000*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 42-81*地下通信电缆敷设,94X102*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YD5062-9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上述规范及标准图集已十分清楚的规范了一般工程中弱电室外布线的设计方法,无需在这里再进行重复说明,本例仅是结合智能住宅小区的特点探讨个人对智能小区室外弱电布线工程的施工图设计问题的理解及作法。1关于人(手)孔的采用在做智能住宅小区室外弱电布线设计的人(手)孔的选用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按传统设计方式选用人(手)孔,其体积大,不方便在智能住宅小区内使用,这是因为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总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建更多的房子,使得智能住宅区内可提供给各专业敷设地下管道的位置相对狭小,加之各专业的管道种类多,数量大,管井密,使施工图管道综合困难重重。争地盘、争埋管深度屡见不鲜,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94X102“地下通信电缆敷设”选用的人孔体积大,即使是选用小号人孔其长 X 宽也是 3m 多乘 2m 多,其中人(手)孔的两道墙壁厚就是占 0.98m 之多,当然,我们可以在工程实践中建议用钢筋混凝土墙来替代砖砌墙可以大大减小这近 1m 的长度,从而减小了一部分的体积量,通常可减到每道墙厚 0.12-0.16m,即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是砖砌墙的 1/3(这是非标准设计,不作推荐)。另外,我们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国标图集中人(手)孔的体积那么大呢,原来我们所采用的通用图集原先是专为室外电话电缆敷设而设计的,它能适合大对数铜芯电话电缆的敷设,适合容量达上千对甚至几千对电缆的穿入,也能提供在人孔内进行大对数电缆的接续(这要求在人(手)孔内有很大的空间)。而是在智能住宅小区内的室外弱电布线设计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众多的智能系统的线缆,不仅仅只是一种电话电缆,当然也有的是较大对数的电话电缆,但更多的,大量的是外径不大于 20mm 的各类电缆或光缆,对于较大线径的电话电缆,由于我们采用了交接配线方式配线(对交接区直接配线),由物业中心机房向各个交接配线区敷设的直达电话电缆多为400,500,600 对的电缆,其外径不太大,并且我们可以努力争取作到无需在人孔内做电话电缆的接续或分支(在使用 SK 系列手孔时,由于该手孔的特殊结构,可以将被接续的电缆引出手孔在地面接续后再放回手孔),也就无需对人(手)孔要求有较大的空间。至于小线径的电缆及光缆在相对狭小的空间更能适应。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智能小区的室外弱电布线设计中在人(手)孔尺寸较传统作法所用人(手)孔的体积有所减小,投资上有所降低。具体作法:*将国标图集 94X102“地下通信电缆敷设”中的小号直通人孔用手孔替代;*对于重要部位,如“局” (物业中心机房)前人孔,电缆量大的干线转弯处或三通,四通处应仍用传统方式选用的人孔,不得降低规格。*对于使用小号直通人孔的部位,甚至是使用小号拐弯人孔,小号分支人孔,小号扇型人孔的地方仍可用 YD5062 国家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 ”中的相应手孔代替,如一,二,三号手孔(SK1 ,SK2,SK3)。*大力提倡使用 YD5062-98 图集中所提供的小手孔( SSK),该小号手孔体积极小,净空面积0.5X0.4m2,深为 0.3-0.7m 可广泛用于各多层住宅楼的线缆引进建筑的手孔。可直接布置于贴近单元门几米的位置。这样可以方便电缆引入建筑物,同时减少引入建筑物的钢管使用量。对于两套图集 94X102 及 YD5062-98 的应用要正确和恰当,这就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两个系列的人(手)孔的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一般说,94X102 图集多用于小区弱电有线的主干道上,在这些部位线缆量大,管道可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调节埋深,深度的调节可通过对井顶盖浮上的深浅调节来实现,也可通过加长井壁的长度来调节。YD5062-98 图集多用于埋管深浅的小区的支管或支干管上,线缆相对较少一些的地方,此种系列的手孔对埋管的要求较浅,其对埋管深度调节能力也小,当需要埋深一些时需加长井壁的长度,增加井底板的埋深。YD5062-98 系列由于方形井盖的特殊结构,在一些省市尚难购买。也有的小区对园区景观要求高,对YD5062-98 图集中的方形井盖占用绿地面积大,影响园区绿化及美观而有意见。但是该系列手孔对于智能小区室外弱电有线设计毕竟是一个不可缺的重要手段,是对 94X102 图集的重要补充。2关于管材的选用当前能提供给智能小区埋地敷设弱电线缆的保护管有以 6 孔管为基数的混凝土管,有金属材料的钢管,还有以塑料为材质的双壁波纹管,复合发泡管及实壁管等等。以混凝土管材价格最低,但是,由于受到一个管孔穿一根电缆的原则性限制,面对智能小区线缆种类多,数量大且外径小的特点,往往在小区的弱电线缆干线上受到使用限制,即使是在内径为 90mm 的水泥管孔内套上 3 根塑料子管,从造价上,从有限空间增加敷设线缆数量上看,均改善不大。另外,在底下水位高的地区也不适合使用混凝土管。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钢管:(1)埋深过浅或路面 荷载过重;(2)有强电危险或干扰影响需要防护;(3)引入建筑物或引上至墙面或电杆的保护管;(4)管道跨越沟渠有悬空跨度或附挂在小桥上。对于智能小区,针对智能系统线缆多,外径 20mm 以内的线缆多的特点,采用各类塑料管是最常用的。因为各类塑料管品种多,规格全,便于根据线缆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管材,近年来,我们在工程设计中较多地采用了杭州顺达塑胶公司生产的地下通信用 PE 多孔管,该类多孔塑料管只占用一根管道的位置,可穿 4 至 8 根外径在 20mm 及以内的各类弱电电缆,非常适合智能小区弱电系统线缆多且外径小的特点。地下通信用 PE 多孔管规格地下通信用 PE 多孔管采用特选组合成分的聚乙稀和橡胶经挤塑加工而成,使用与通信光缆及其他弱电电缆的穿管和保护。其结构是多孔一体,埋入地下受力均匀,结构紧凑,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部门的标准,具有提高管孔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效和投资效益等特点。已被电信等部门广泛认同并使用。【参考文献】1陈一才职能建筑电气设计手册M中国建材出版社2上海市智能建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与实施M同济大学出版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