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6 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6.1 考点难点精讲一、成本价格和利润1. 成本价格的定义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 、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 C+V,剩余价值 m 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因此,C+V 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 K 表示。2. 成本价格的意义(1)成本价格产生以后,原来的公式 WC+V+m,现在可以表示为 WK+m。这样一来,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一个附加额,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便被掩盖了。(2)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经营企业时盈亏的标志。(3)成本价格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竞争的规律。成本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因此在商品价值与成本价格之间有一个价值差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状况、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等一系列因素。3. 利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4. 利润率利润率是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其公式= (其中 C 代表M预付总资本) 。5.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两者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与工人对新创价值占有的比率,而利润率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二者在量上也不相同,由于全部预付总资本在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6.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否则相反。(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用在不变资本的部分越多,从而雇佣的工人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利润率也越高;否则相反。(3)资本周转速度。在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年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利润率就越高。反之,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年利润率就越低。(4)不变资本的节省。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使资本价值构成降低,从而使用同量资本能够使用更多的劳动力,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还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由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部分,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这两者都会使利润率提高。(5)原料价格的变动。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预付总资本增加,利润率下降;原料价格下跌,生产成本降低,预付总资本减少,利润率提高。所以,原料价格的变动与利润率成反比例。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1.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来考察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可以认为,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应是利润率高低不同。那些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速度快的生产部门,利润率比较高,反之则较低。即同量资本由于投在不同生产部门而有不同的利润率,获得数量不等的利润。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同部门的利润率高低差别确实存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了这样的趋势: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在现实经济中,各部门的资本家,无沦从事哪一种商品生产,都能够大体上获得与他们的资本量相应比例的利润,即同量资本应获得同量利润;于是,我们遇到了似乎互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商品如果按照价值出卖,各部门便会有高低不同的利润率;另方面,各部门的利润率如果是平均的,商品则不应该按照价值出卖。解决这一矛盾,就是要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来说明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比如甲乙两个部门,甲部门利润率高,乙部门利润率低。乙部门的资本家不甘心获得较低的利润率,就要同甲部门的资本家展开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这样,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2. 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所谓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3. 生产价格规律生产价格形成之后,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因此,价值规律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就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作为价值规律的转化形式的生产价格规律。这时,生产价格规律取代了价值规律发挥着以下的作用:首先,生产价格规律调节资本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商品的供求经常是不一致的,资本在各个部门的分配也是极其不平衡的。当一个部门的商品供过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就有一部分不能实现;而在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要高于社会生产价格,不仅能实现平均利润,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生产价格规律就通过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来支配着资本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不断流入和流出,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起着调节社会生产、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其次,生产价格规律调节着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分配。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各部门的生产价格经常同价值发生背离,因此,各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也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发生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就会多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就会少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样,生产价格规律就通过部门间的竞争、资本的转移,自发地调节着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分配,使他们都能以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最后,生产价格规律自发地刺激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在一个生产部门里,生产价格是由该部门的平均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但是,在同一部门内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个别成本价格不同,因此由个别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所形成的个别生产价格也就不同。而在市场上都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生产条件好的企业,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因而能获得超额利润。这样,就加剧了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刺激它们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自发地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的生产价格学说是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学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是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这是因为:第一,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有些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第二,从各个部门来看,虽然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所以,就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实际上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按价值出售。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这里必须指出,利润率的平均化,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不再存在价值这个范畴了。事实上,利润率的平均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经济运动过程,它们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价值不断变动中,而不断地平均化,不断地转化的。部门间的竞争是以部门内的竞争为基础的。先是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展开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引起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形成新的市场价值,新的利润率差别。在这个基础上,又必然重新展开部门间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再次平均化,形成新的平均利润率,从而使新的市场价值再次转化为新的生产价格。如此反复而已。由此可见,如果孤立地静止地考察部门间竞争的一次行为,市场价值已转化为生产价格了,但是,如果把部门间的竞争同部门内的竞争联系起来垄断利润。最大限度利润或垄断高额利润规律,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4. 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而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5.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价值规律的变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发生作用,掩盖了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实,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一定背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相反,只有用价值规律才能说明这种背离。 (1)从个别部门看,资本家所得的平均利润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可能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2)从个别部门来看,生产价格和价值有差异,但从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3)价值的变化会反映到生产价格的变化上,价值量的增减影响着生产价格的提高或降低。6.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提高利润率的途径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提高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还是适用的,但程度不同地发生了一些变化。(1)在提高剩余价值率方面,资本主义早期主要依靠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而当代则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在加强对国内雇佣工人剥削的同时,还通过资本输出加强对国外劳动者的剥削。(2)在改变资本有机构成方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自动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普遍提高了,其产品价值低于国际价值,而按国际价值出售,从而获得了大量额外利润,提高了利润率。(3)在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方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依靠生产技术、交通、信贷和信息的发展,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4)在节省不变资本方面,资本主义早期依靠减少必要劳动条件和安全设备方面的支出节省不变资本;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利用社会化大生产的优越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企业管理等办法,来节省不变资本。(5)在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方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格以外,还通过垄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