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3页
第2页 / 共13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第4页 / 共133页
第5页 / 共133页
第6页 / 共133页
第7页 / 共133页
第8页 / 共133页
第9页 / 共133页
第10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IES 工程检索号:005-GHS-2004 第 1 页2004 年 12 月 宿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第一章 总 则1.1 规划编制背景生态市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高度集聚,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面前,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全球的共识。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发展为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为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安徽省委、省政府于 2003 年作出了建设“ 生态安徽” 的重要战略决策,同年 10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安徽省成为全国第七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也是我国中西部第一个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2004 年初,安徽省正式批准实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生态市建设规划是贯彻落实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行动措施。作为对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响应,宿州市拟以规划为龙头,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建设“ 生态宿州 ”是宿州作为能源、农副产品及加工重要基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宿州”也是宿州市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发展新形象,与京沪铁路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共同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实实践。 在对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宿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将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进程提供多方位、多功能的实施平台。1.2 规划目的本规划是为宿州生态市建设提供战略指导,将为“生态安徽” 战略在宿州市的具体实施提供规划意见,同时也为宿州市“十一五规划 ”的编制做前期准备和提供参考。本规划属于战略性和指导性的目标规划,将为以宿州市当地资源为基础,发展市AIES 工程检索号:005-GHS-2004 第 2 页2004 年 12 月 宿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域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为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方式的转变提供指导。规划拟通过在生态经济层面上为产业转型、生态产业建设以及多维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区域生态系环境层面上将创造生态环境要素的地域实施方法,提供区域生态环境控制要求,在城市总体层次提出生态控制政策;在生态人居层面上为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生态调控战略;在生态文化建设上为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态文化的整合与传承,发挥其在生态市建设的动力作用提供指导。1.3 规划依据与参考文件1.3.1 规划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414 号);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4109 号) ;安徽生态省建设行业实施意见和市县规划编制指导细则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国发199836 号)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发200038 号) ;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 十五 ”计划和 2010 年规划 ;安徽省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2010 年) (1999 年)1.3.2 参考文件宿州市国民经济“ 十五” 发展计划宿州市统计年鉴 (2004 年)宿州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2003 年)宿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2003 年)宿州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规划 (2004 年)AIES 工程检索号:005-GHS-2004 第 3 页2004 年 12 月 宿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宿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32010) (2003 年)宿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2003 年)1.4 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宿州市所有辖区,面积 9787 平方公里,分为四县一区,全市人口总数为 593 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71.8 万人。四县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一区为埇桥区,是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成区面积 28 平方公里,人口 30 万人。砀山县城关镇是砀山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面积 7.8 平方公里,人口 8.5 万人;萧县政府所在地萧县龙城镇,建成区面积为 6.8 平方公里,人口 11.0 万人;灵璧县政府所在地灵城镇, 建城区面积为 7.4 平方公里,人口 6.3 万人;泗县泗城镇建成区面积 11.4 平方公里, 是泗县政府所在地,人口 9.7 万人。1.5 规划时段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 2003 年,部分关键基本资料参考至 1999 年。本规划分三个主要规划时段:第 一 阶 段 ( 近 期 ) : 2004 至 2007 年 , 建 设 起 步 阶 段第 二 阶 段 ( 中 期 ) : 2008 至 2015 年 , 全 面 建 设 阶 段第 三 阶 段 ( 远 期 ) : 2016 至 2020 年 , 提 高 完 善 阶 段1.6 规划性质、地位与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宿州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措施、资金预算等需纳入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各乡镇及企业的发展计划;本规划文本由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后,由宿州市人民政府负责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执行。AIES 工程检索号:005-GHS-2004 第 4 页2004 年 12 月 宿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1.7 编制流程规划编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大纲编制、评审、修编基本情况调查、资料收集现场实地考察、调研 专家、部门意见咨询资源条件分析 区位条件分析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人口规模与分布预测生态城市规划目标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城市发展定位生态经济体系规划 生态环境体系规划 生态人居体系规划资源保障体系规划 能力保障体系规划建设导则 控制指标指标体系设计生态文化体系规划规划筹备AIES 工程检索号:005-GHS-2004 第 5 页2004 年 12 月 宿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第二章 生态市建设的基础与条件2.1 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2.1.1 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处北纬 33183438与东经 1160911810之间,史有“皖北大门 ”、 “徐南形胜”之称,与苏、鲁、豫三省十一个县市接壤,总面积 9787 平方公里。市域东临洪泽(湖) ,西接芒砀(山) ,南濒涡淮(河) ,北驾故黄(河) ;襟蚌埠带徐州,望连云(港)接亳(州)商(丘) 。全市处于淮海经济区腹地,是陇海经济带的龙头,又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宿州市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和埇桥区四县一区,共 118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占全省总面积的 7.6%,耕地面积 66.52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7.97%;总人口 593 万,其中农业人口占 85%(2)地形地貌宿州市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端,地貌要素差异较大,大体上可分为丘陵、台地、平原三大类型。丘陵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面积 597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地 6.1%;高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的京沪铁路两侧,海拔 200-250m,少数高达 250-395m;低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埇桥区东北部和灵璧九顶、渔沟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 100-200m。台地主要分布于丘陵四周,面积 292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2.9%;台地分为两类,一是剥蚀堆积台地,易旱,水土流失相对严重,另一类是沉积台地,主要分布于泗县东南墩集一带。平原是宿州市地貌中的主体,面积 8897.06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91%,以1/50001/10000 的比降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呈缓倾斜状。根据中小地貌形态和沉积物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洪积扇和洪积平原、黄泛平原和黄泛砂姜黑土平原。洪积扇和专家咨询、部门意见征询规划评审、修订规划成果AIES 工程检索号:005-GHS-2004 第 6 页2004 年 12 月 宿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 (20042020 年)洪积平原面积 260 平方公里,位于丘陵间和台地边缘;黄泛平原面积 5657 平方公里,可再分为黄泛高滩地、黄泛决口扇、黄泛缓坡地和黄泛洼地四类;黄泛砂姜黑土平2980 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埇桥区、灵璧、泗县,自河岸向河间地微凹。(3)气候气象宿州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主导风向偏东风,年平均气温 14.2-14.6;0的生长季 310 天以上,活动积温 5200-5500 小时,10 的持续日数 215-230 天,积温在 4600-5000之间,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年降雨量 860mm 上下,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 50-60%。年日照时数 2200-2470小时,年辐射总量 120.2-129.4 千卡/cm 2,夏半年高于冬半年,春季高于秋季,10 期间的辐射量都在 90 千卡/cm 2 左右,优于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无霜期在 200 天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 865.1mm,多雨年可达 1000mm 以上,水分条件优于干旱地区,属黄淮平原富水区,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属严重缺水地区。全市大气降水主要集中在 6-8 月,达 482.6mm,占全年的 56%,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汛期降雨量集中,常造成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危害农业生产。(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