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治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析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大学生群体作为主要教育对象之一是我国法治理念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理应承担起培养具有法律意识的社会人才的职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都与法治理念教育对教育主体所提的要求密切相关。因此,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法治知识和法治行为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既是推进我国法治理念建设的需要,也是与时俱进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法治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合理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目标内容包含对人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3其中,政治方向方面的内容包含于政治素质之中,是要使教育对象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法治理念教育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决定的。建设法治中国,必然要求全民影城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群体,必然要坚定地树立起法治理念。二、法治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平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多管齐下,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部要素,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方面的实施机制, 将思想政治教育奠基于坚实的基础之上。(一)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法治的基石,使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 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第四次大的飞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在大学生中间存在小部分人极力鼓吹西方政治体制优越性以及肆意批评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各项政策, 这些言论具有煽动性、挑唆性, 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消极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和培育,有利于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我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定方向、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以中国的国家性质为出发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状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二) 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外部关系,道德调整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契合点在于规范人们行为功能上,将两者有机融合,法律是低层次的道德,道德是高层次的法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法哲学和法理学所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而又难解的问题。2005 年,中宣部、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央 16 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通常被称为 05 方案)对 98 方案的两课进行了整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原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新课程。这一改革旨在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4(三) 培养基本法治理念2011 年第 2 期求是: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要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主渠道、主阵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进课堂, 集中安排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以取代目前很多教材面面俱到、提纲挈领式的,且结构层次不合理的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多是一些比较低级的法律常识,且多为重复内容。从 2006 年 9 月开始实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经将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精简,开始转变过去偏重于法律知识的教育,忽视了法治理念培育的观念, 开始在法律基础部分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对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法律意识, 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成为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有十分显著的意义。三、法治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也应契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诉求,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高校教育环境并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具体教育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合格社会主体的目标指导下,致力于培育优良的法治理念教育氛围,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利用网络优势,占领网络阵地,以帮助大学生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 培育优良的法治理念教育氛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的人送到社会, 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 5高校的法治观念淡薄、民主精神缺失以及受到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影响,正确法治理念的指导作用的发挥微乎其微。良性的校园规章制度体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静态载体, 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前提。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创性特点创造新的育人环境, 把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之中,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所具有的的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政法院校或者高校的政法院系要积极设置法治理念教育的必修课程, 非政法院校或者高校的非政法院系也要主动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公共课程的教学体系中,结合法治中国建设的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渗透到其他专业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二)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要靠教育, 更要靠对具体的法律实践的感知和体验。因为法律意识的确立最重要的不是语言说教,而是一般倡导,而是具体的示范。6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定教育方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工作时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 主动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支持和引导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相关教学和实践活动。在处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中, 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和社会责任感,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形成多渠道共同育人的良性机制,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树立起长远的奋斗目标,积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把自身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态度和观点。要对自身提出新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不仅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及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技巧, 还要自觉掌握网络技能,切实提高自身网络素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争取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意见领袖,增强网络影响力。积极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互动,对有情绪波动的部分学生尽快采取心理疏导等措施。既要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又要力争不会导致叛逆的、激进言论的出现。(三) 发挥高校网络优势,增强理念推广网络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传播速度更快,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信息的高速流通, 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已经是百分之百,这使得信息传播在大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快捷;覆盖范围广, 大学生在高校有校内网络、校园论坛等交流平台,网络信息的传播在大学生群体里能够迅速的传播开来,范围更加广泛;传播方式互动性强,大学生群体自主意识强,经常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善于表达出来,网络匿名性、互动性的特征使得大学生群体在面对网络信息时的交流更广泛、互动性更强;更易于被误导,大学生群体尚未踏入社会,缺少社会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且处于构建的状态,还不能明辨所有的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易于被网络信息误导甚至于利用。学校可以以校园网为载体,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确保网站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公正、客观,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法治理念教育的氛围和育人环境,使青年学生长期置身于良好风气的熏陶和感染之中, 从而增强抵御网络信息传播中垃圾信息毒害的能力。学校网站建设可以安排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来监督管理, 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对大学生在思想、认知、心理等方面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和引导,必要时采取心理疏导等专业手段,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高校可加强法治理念的宣传工作,在校园网站上及时发布、更新信息,在筛选网络信息方面紧密结合我国法治中国建设的现状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利于法治建设的、对大学生有实用性、相关性的网络信息;在校园日常教育活动方面,经常性开展党团活动、法治理念宣传活动、大学生思想交流会等能够让大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思想的交流活动, 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而采取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展开途径。学校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宣传法治理念的措施,既可以有利于大学生加强自身法律意识、政治素养,又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可控性和有效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