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博观而约取 披文以入情例谈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教学策略【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也应彰显这一“课程性质” 。本文立足“语用”角度,结合苏教版四下第 7 单元三篇写人的课文,提出了“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的三个基本策略:加强“对比”架构桥梁,提升思维品质;体悟“象征”画龙点睛,突破教学难点;三、对话“反衬”沿波讨源,明确文章主旨;以自己的实践努力追寻“博观而约取,披文以入情”的教学境界。【关键词】课外学习资源 语用 教学策略 对比 象征 反衬在新课程改革正向深水区推进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了很多老师的自觉行为,课堂上老师们不再是一本教材加一本教参打天下了。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有效的适度的资料拓展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的思维认识和情感体验,无效的或过度的资料拓展却会冲淡文本,使得课堂教学枝叶庞杂、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课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明确一个“目的” ,把握一个“程度” ,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使拓展的课外资源和文本教学能够水乳交融,达到“博观而约取,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博观而约取”语出苏轼之稼说(送张琥) ,意思是说:我们要博览群书,开阔视野,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审慎使用。“披文以入情”语出刘勰之文心雕龙(知音) ,意思是说:读者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 , 理解其深幽的意思。笔者借用这两句话治学名言,来阐述对开发利用课外资源问题的再思考。 “博观而约取”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增强“语文意识” ,立足文本并能超越文本,善于选择借鉴课外学习资源,加大信息输入,重构教学内容。 “披文以入情”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对课外资源的阅读和交流,加深对文本的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文章主旨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语用能力” 。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建高效课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7 单元由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黄河的主人 )组成,这些人物一个是外国科学家,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黄河上的筏子客,都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时空,教师在教学时非常有必要拓展一些课外资料。2那么,拓展什么?怎么拓展?为什么要这么拓展?就成了我们备课时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这三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写作秘妙,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一、加强“对比”架构桥梁,提升思维品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细腻生动的笔墨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交往过程,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本课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从学生的逻辑思维来说,平凡与伟大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所以当看到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的时候,难免和文中的小女孩一样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从成人的辩证思维来说,平凡与伟大虽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又是矛盾而统一的。 “平凡”孕育了“伟大” , “伟大”又出自“平凡” 。因知识经验的积累,成人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远非小孩子能比,所以文中小女孩的父亲会兴奋地说:“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父亲说“最伟大” ,爱因斯坦说自己“并不伟大” ,小女孩认为“不可能伟大” ,爱因斯坦到底伟大不伟大呢?在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的时候,我开发、拓展了以下一段课外资料: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1921 年因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 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据研究他的智商达到了 165,堪称百年难遇的天才。爱因斯坦去世后,医师保存了他的大脑,直到今天还有科学家在研究他的大脑。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创立了相对论,把时间与空间融成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相对论的诞生,使人们发现了时间旅行的奥秘、原子裂变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终结、黑洞和暗能量等奇妙现象。由于他的著名 E=MC2质能方程,才有了原子弹的诞生,但当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却表示出强烈不满。1952年,爱因斯坦被提名为以色列总统,但被他拒绝。他说:“我不是当总统的料,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教学片断】师:认真阅读这段文字介绍,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3生:爱因斯坦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21 年因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爱因斯坦他是个天才,智商比普通人高得多,不然的话,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有人研究他的大脑。生:他爱好和平,他研究质能方程,是想造福人类,不是为研究原子弹。当他看到原子弹对日本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时候,表示出强烈不满。生:他淡泊名利,连总统都不愿意当,一心一意搞他的科学研究。生: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最突出的就是创立了相对论。师: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爱因斯坦,在和小女孩的交往中,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他眼窝深陷,头发蓬乱。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正是他的勤于思考,才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生:爱因斯坦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宽以待人,明明是小女孩撞着了他,他却友好地一笑,反过来向小女孩道歉:“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生:爱因斯坦风趣幽默,非常谦虚。当小女孩说他衣衫不整的时候,他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其实,我认为爱因斯坦不是不会穿着打扮,而是不愿意在这方面多花时间。生:当小女孩的母亲问他们在一起都谈些什么的时候,爱因斯坦说:“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他做数学作业。”从这里也能看出他很谦虚。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更表现在他的淡泊名利、宽以待人、风趣幽默、为人谦虚、平易近人,有一颗乐于和孩子相处的童心。【反思】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浅层次,看待问题往往非此即彼、非对即错,不能像成人一样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评析人物。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将文中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将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与之进行对比性阅读,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加丰满起来。交流中,学生渐渐明白:科学上的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同样伟大,因为他勤于思考、宽以待人、为人谦虚、风趣幽默、童心未泯,正是这些“平凡”的品质凸显了他的“伟大”人格。有了课外资料的介入,学生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4新的高度,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有效提升,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二、体悟“象征”画龙点睛,突破教学难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借树喻人的特点,因此,象征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全文的构思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学生在探究“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的时候,却不能将“樟树故居故居的主人宋庆龄”联系起来,只是从樟树的外形特点与“可贵之处”再次重复课文内容,思维处于浅层次。这时,我整合、拓展了以下一段资料:宋庆龄一身爱国正气,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强不屈地与敌人作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宋庆龄随即扯下寝室墙上挂着的清朝龙旗,用脚踩了又踩,并高呼拥护共和的口号:“把龙拽下来!把共和国五色旗挂起来!” 袁世凯要把民国倒退到君主国,自己当皇帝,宋庆龄赶到日本为孙中山工作,起草、打印列举袁世凯罪状的材料;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宋庆龄义愤填膺,毅然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与“宁汉合流者”决裂,“暂时隐退”;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即使在自己亲密的同事遭到暗杀、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斗争。对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宋庆龄义正辞严地斥责道:“直到今天,政府仍有个别人士不了解救国必先结束内战的道理这是多么荒谬!我们要先打断一只手臂之后再去抗日吗?”【教学片断】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用香气驱虫,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介绍,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想一想:宋庆龄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里?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生: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且能驱虫,宋庆龄一身爱国正气,在近七十年腥风血雨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师:她都和哪些敌人作斗争呢?生:满清皇帝是她的敌人,他们残害百姓,只知道自己花天酒地,宋庆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坚决把皇帝赶下台,让老百姓翻身做主人。生: 袁世凯也是她的敌人,宋庆龄赶到日本,和孙中山结成革命伴侣,打破了袁世凯的皇帝梦。5生:还有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杀害共产党人,宋庆龄发表声明,与他们决裂。生:日本鬼子也是宋庆龄的敌人,他们到中国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宋庆龄即使亲密的同事遭到暗杀,也不怕危险,坚持斗争。生:还有像汪精卫这样的汉奸,他们投靠日本鬼子,宋庆龄义正辞严地斥责,号召中国人团结起来抗日。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宋庆龄一身正气,再凶残的敌人也不怕,这就是她的“可贵之处” ,现在你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了吗?生:因为人们看到这两棵樟树,就会想起坚强不屈的宋庆龄。师:对!文章题目虽然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其实是在赞美宋庆龄啊!这种写法叫“借树喻人” ,樟树的顽强就象征着宋庆龄的坚强,樟树的可贵就象征着宋庆龄的可贵。看着这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假如你是留影纪念的游客,你又想说些什么呢?生:【反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领袖的宋庆龄的革命事迹,学生知之甚少,对“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一画龙点睛式的发问只能围绕樟树进行肤浅的回答。在他们的认知和思维出现迷惘的时候,我择机出示了这段文字介绍,引导学生发现宋庆龄和樟树的共同点,将课堂时空向课外拓展延伸,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有了课外资料的介入,学生的体悟逐渐从樟树转向宋庆龄。交流中,他们发现了樟树的香气和宋庆龄的一身爱国正气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了樟树“驱虫”和宋庆龄与形形式式的敌人勇敢斗争之间的相似之处,也发现了文本最大的写作手法象征。伴随着这种对象征手法的认识、熟悉到掌握,学生的语用能力一定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对话“反衬”沿波讨源,明确文章主旨。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就像一部生动感人的电影,讲述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的故事。著名散文家袁鹰主要采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以黄河的奇与险、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来赞颂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言语是人的思想、精神、意志、理念和价值态度的体现,是生命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写作秘妙,学会用反衬的方法来描写人物,成为了我设计语用教学时的一个主要的价值取向。本课我设计了四大板块:远镜头黄河的奇与险;镜头推近羊皮筏子的小而轻;近镜头乘客的谈笑风生;特写镜头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四个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前三个镜头反衬第个镜6头黄河的主人艄公,其中第板块是环境烘托,第板块是工具的简陋反衬艄公的高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