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专家预言,到 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有学者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转型,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身体疾病,成为人们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当下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与迅速转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学生赖以生存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环境因素正在发生着最深刻的变革。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随之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与转变;学校办学方式在不经意间的悄然转变,校际之间竞争的持续加剧,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及某些复杂的原因,必须争夺有限的生源市场,地理环境、区位优势、硬件建设、师资力量不分伯仲的学校往往依赖考入最驰名大学的吸引力作为学校办学实力的招牌与见证,以此吸引最优秀生源的青睐;家庭的过分期待,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或退而求其次,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某方面的成功人士,公众瞩目的光环人物,如果还不行,最起码跻身上流社会或中流社会的白领阶层,保持较为尊贵的地位和可观的收入才勉强凑合的心理,这样被逼入绝境的广大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在有形与无形中产生空前的升学压力与就业压力,这一悖论让当事者与旁观者啼笑皆非。当然,不容忽视当下社会多元价值取向强烈影响下的新生代,他们的价值观念迅速分化、重组与建构,多元价值取向支配着新生代学生观念的怪异与他们小圈子思潮的转变、流行,离异家庭的骤然增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与以往相比更为突出,更为严重,诸如犯罪、贩毒、厌学、心理脆弱、性格孤僻偏执、独立性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恰当妥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忽视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国家、家庭、个人未来的发展也极为不利。不可否认,当代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发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但教育的主要角色学校似乎在升学的重压下还无力也无暇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财力与人力来有效破解这一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以人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与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国家早已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严重性与紧迫性,早在1999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决定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目标,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切实提升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今天我就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等八个方面逐一展开进行探讨。二、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界定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界定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这一界定明确了心理健康的内涵与外延,即健康除了身体(即肉体)没有疾病之外,还要具备心理(即精神)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本文所论及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在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界定的基础上并融入了另外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指不仅具备健全的智力、完善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及对自然、社会、他人与自我的正确认知、评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另,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两个世纪(1920 世纪)以来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中比例的科学测算,得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19 世纪中期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仅为 500:1,19 世纪末期为 200:1,20 世纪初期为 100:1,20 世纪中期急剧攀升至 50:1,20 世纪 70 年代达到 25:1,20 世纪 90 年代到 10:1,当今时代为 10:3。也就是说,具有心理疾病患者的人数由最初 1850 年的 0.2%上升至现在的 30%,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增加了 150 倍,其发展趋势由 19 世纪每 50 年翻一番到 20 世纪中期后每 20 年翻一番多一点,管窥出心理疾病到现在为止有加快发展并持续蔓延的趋势,可见,心理问题成为一种灾难式疾病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安全。2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家想必还记得 2004 年初春,云南大学校园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该校一名学生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室友。随着案情的进一步展开,杀人凶手竟是因为室友怀疑他打牌作弊而导致作案诱因!案发之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并研究了与此案相关的所有材料,通过访谈办案人员,专门为案犯设计心理问卷并做了心理测试,发现很多真实而令人震惊的东西,她指出,真正决定凶手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与极度扭曲的人格,还有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变态性格缺陷。据了解,该案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很少与同学来往,平常酷爱上网去欣赏暴力、恐怖、色情图片、小说,心理极度失衡,报复心理严重。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暴露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期,大众传媒的“暴力”倾向,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一切处于激烈而无序的竞争状态,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观念急剧转变,整个社会似乎具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某些明显特征,对金钱与权势的顶礼膜拜比任何时候更为强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伦关系持续弱化;再加上学校持续片面追求升学率,暴露出对知识认知的误区。我们认为,学校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思潮,引领人们的行为动机与认识取向,也不乏迎合社会、家庭对学生的过分期待的不正常心理,当然,不能过分苛责学校的这种行为,但不可否认,这种行为本身有现实环境逼迫之势。众所周知,近年来,校际之间竞争加剧,且常常处于一种无序的恶性竞争状态,这种恶性竞争对家庭、社会、学校有百害而无一利,致使家庭、社会、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放大往往起推波助澜的效果,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与学校、老师好坏优劣的惟一标准,忽视抑或有意漠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尤其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身份注定父母对自己的“独苗”过分期望在某种程度上势必演化成一种拔苗助长的趋势,不容否认,现在的评价机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分数仍然是各类学校、单位选拨录取用人的最主要参考依据,子女的升学、分数自然成为父母希望之所在,梦想之寄托,他们的“癫狂”状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合理的人生目标;还有,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导致青少年营养过剩。据研究,中学生性发育显露出提速的态势,而学校教育基本漠视学生青春期成长的身心特点,等等,这些因素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使中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得不到有效释放,过分严格乃至苛刻的管理措施与单调重复的长时间学习囚禁了他们的人身自由与思想,学校对他们来说不再那么可亲,也不是什么知识的神圣殿堂,反而成为他们眼里渴望迅速摆脱的“牢笼”,对许多问题深感困感、迷茫、无助、郁闷、孤独、悲观,但又不知如何解决,长期郁积于心使他们的心理极易扭曲或极度变态。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2009 年 12 月,对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部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对 200 份调查样本的具体分析表明:有 10.3的中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7.4 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48.6%的学生偶尔有某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问卷统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忧郁、焦虑、过敏、孤独、悲观、缺乏自信、冷漠和暴力倾向等方面。而教育方式、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性意识等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诱因。有学者用SCL90 自评量表 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 “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在 10以上的项目,高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六项,高一除上述六项外还有焦虑一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孤独、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九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 27.31。”另据新华社最新报道: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 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 10,初中占15,高中占 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看来,随着学业的增加,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3据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当下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在三大类六个方面:(一)学习类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有三种现象:1恐惧:目前,考试升学的压力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剑,压得学校、家庭、老师无法喘息,所以,学校只有层层加码,延长学习时间,加重课业负担,加大督察力度,增加考试频率,公布考试名次等手段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92.6%的家庭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的期望值持续攀升,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据问卷调查统计,有 26%的学生对考试有恐惧感,占样本的将近三成。有部分学生在成长日记里诉说,自己平常学习还算不错,上课老师讲授的知识都能听懂接受,学习还算勤奋刻苦,但一到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让父母老师失望,拼命准备、夜不能寐。而考前又会感到无名的烦躁、头痛,最后勉强应考,结果每次考试有失水准,成绩不好。老师的责备,家人的抱怨,同学的蔑视,结果到了谈考色变的地步。还有某些学生,考后总是斤斤计较向阅卷老师要分数来提高自己名次以便好向父母交差。另外,为了提高考试分数,部分学生考试作弊严重简直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2厌学: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问卷调查统计,有 12%的学生对自己的读书目标不明确,26%的学生根本不喜欢读书,这两项占样本总数的 38%。尤其在学困生身上比较明显,有一高一女生,智力平平,学习成绩不太好,开家长会时,父母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及排名,未加深究,脱口而出认为孩子学习不够刻苦,不够努力,当着老师的面严厉指责孩子,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她,时刻要抓紧时间,把学习成绩赶上去,一定要争取考上重点大学,为家人为自己争一口气。由于心理压力无法承受,该女生对学习最终失去兴趣,神情恍惚,焦虑失眠而成绩直线下降,从此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不仅学困生不愿学习,就连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这种倾向。有一男生,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突出,升入高中尖子班后,由于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的较大变化,竞争对手强劲等,他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 100 名之后,从昔日的光环聚焦到今日的边缘陌生,心生无限的痛苦和失落感。他在问卷上写道:“十七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老师对自己失望的眼神和同学鄙视的神情心里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老师的要求,如今,郁闷、烦恼、忧愁、悲观充满头脑,看见书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嘲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稍差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因以前基础不好而难以跟上课程的,因习惯较差而无法控制自我行为的等等。有位同学就曾在成长记录中写到:“晚上十一点多了,望着桌子上摆满的课本、英语词典、作业本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烬。我的希望与耻辱都是因它而起”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3郁闷: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