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巴玛日小山上,再现关羽风光当年磨盘山关帝庙位于布达拉宫以西约 1000 米的一个名叫巴玛日的小山岗上。1792 年,统率大军战胜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者的大将军福康安等清朝驻西藏官兵修建。当时信奉的主体是满、汉官兵。在官兵的心目中,关帝不但是所向披靡的“战神” ,更是驱邪降魔、招财进宝、呼风唤雨的“万能神” 。 巴玛日关帝庙两大史证 庙宇建成后大将军曾修碑铸钟,因此关帝庙两大重要文物一是铜钟,一是磨盘山关帝庙碑。 2007 年冬,关帝庙重新修葺完工,由自治区文物部门保管了 20 年的铜钟也重新安放回关帝庙。而庙碑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之前做了简单的铁丝网护栏,防止遭人破坏。重新放置时由原来的左边转移到了三米外的右边。 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铜钟是目前西藏所知的最大铜钟。钟的外表有上下两周铭文,上边一周铭文字体较大,排列稀疏,共 16 字,四字一句。即: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常转。下周铭文是当时清朝驻藏官员的大名,字体很小,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方将其誊抄下来。或是为了节省位置,主要人物都只铸其姓,像福即福康安;海即海兰察。信手抄录一些钦差御前大臣、太子保领侍卫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上书、一等嘉勇公大将军,福;钦差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镶白旗蒙古都统,一等超勇公参赞大臣,海除此而外,二等侍卫则每人一行,三等侍卫 15 人全部仅列一行。另外还有如四川分巡松茂道倭什布、四川水利同知李经文列为最尾。 看着这么多的称呼和名字,我想当时的官员对能刻上自己的职务和名字是多么看重。 而庙碑及碑文在庭院的西北,最为醒目。这通碑记载了清军打败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藏地的经过和建庙的由来。一位藏族老人告诉我:现在这通碑重新修补过。原来碑身已经倾斜很大,碑首掉在地上,汉字的碑文已经模糊难辨。 一个人走在静静的关帝庙,两侧的耳房各有一泥塑战马,门楼大门底部左右各有一个雕狮石门墩。藏族老人还告诉我:过去门楼大门的上方还各挂着一个 20 厘米左右的大铃铛。 庙中关羽曾被置换 还有一件事很多观光客不知道:关帝庙中的关羽曾被置换过。在走访了很多长者后,我的探访之旅清晰开来:大殿原供奉的是关羽塑像。当时来这里祭拜的主要是清朝驻藏官兵、清朝驻藏大臣及随行人员、商人,主要是汉族、满族、纳西族。最近重新修葺前这里还曾供奉过格萨尔王及莲花生的塑像。中共拉萨市委外宣局局长、拉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强巴索朗解释说,这座关帝庙也称“格萨拉康”。 “拉康”是“神殿” 之意。可能在藏民心目中关帝塑像非常类似藏民族英雄格萨尔,所以之前这座庙宇曾供奉过格萨尔王神像。 在修葺一新的大殿中,关羽左手拿大刀,右手持书卷,但我在史书记载查到的当时颂扬英雄业绩并悬挂在大殿的木匾没有恢复。在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部门 1984 年文物普查中关于关帝庙的原始记录中,我看到了它们的下落:在附近居民家征集到了 13 块原属关帝庙的木匾,大部分保存完好,只有个别作为木板、床板、案板而残破。 前前后后将这座典型汉式建筑里外看了一遍后,守庙的年轻喇嘛告诉我,这座寺庙是功德林寺的附属寺。在现场,我看到来自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藏族青年正在描绘一尊又一尊佛像,很多藏汉各族群众依然到这里朝拜、抽签。遗憾的是,在寺庙最重要的两个文物前几乎没有人停留,历史毕竟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至于为什么这座建筑物整体是朝西南方向的原因,人们更不清楚了。其实,这座寺庙是为了纪念一场战争的胜利,而寺庙的方向就是朝着当年的战败国廓尔喀。 转眼 220 多年过去了,它历经清代、民国而未被彻底损毁,我想不仅是来自汉地的官兵、随行人员、商人等对关帝的信仰,更与他们从汉地带来的儒家文化有关。这座关帝庙的存在,应该说是儒家思想在西藏传播的体现。藏传佛教中的高僧像三世章嘉活佛、土观活佛、阿嘉活佛均在清代就撰写祭祀关帝的仪轨文,认为关帝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的化身。 “佛教天台宗创建玉泉寺,封关公为迦蓝神” 这是我在雍和宫唐喀瑰宝书中找到的明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