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东新区 CBD“郑州之林”公园设计思路剖析摘要: 郑东新区 CBD 地区从整体上谋求让后世感到自豪的文化价值, 创造人与自然、历史、城市共生的新型城市,“郑州之林”公园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造的。主要表达了从公园设计思路的产生到公园具体实施这一系列过程。阐述了从弘扬地域文化、契合城市空间形态、打造城市绿地特色等宏观角度去设计公园, 从植物科普、模拟自然、节约建设等微观角度去建设公园; 试图通过城市与绿地的互动促进过程, 达到城市与绿地共同发展、城景交融的理想状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郑州城市发展正经历从省会城市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金融、信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 并成为全球城市体系在中国内陆延伸的重要网络节点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重要的步骤之一。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城区的东部, 中州大道以东, 总面积约 149km2, 是一个从无到有建设的新区。CBD 是郑东新区最先启动的建设区域, 面积约3.46km2。1 项目背景2001 年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在国际竞标中胜出, 并接受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委托, 进行了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概念规划将“共生城市” “新陈代谢城市”以及“环形城市”等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应用于新区总体规划中, 力求未来的郑州历史与现代共生、新城与老城共生、自然与城市共生1。黑川事务所对郑东新区 CBD 外圈绿地做了概念定位, 划分为“石之园” “竹之园” “土之园” “水之园” “木之园”5 个主题。2004 年底, 受郑东新区 CBD 建设指挥部委托,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开始了郑东新区 CBD 公园环若干绿地的具体设计工作。A- 74 和 A- 75 地块是郑东新区 CBD 面积最大的 2 块绿地, 位于郑东新区CBD 的西北部 , A- 74 地块面积约 23.91hm2, A- 75 地块面积约 4.96hm2(图 1)。在黑川事务所的总体规划中, 将这 2 个地块定位为“学习林” 。2 设计思路经过现场调查及对前期概念方案的分析, 认为需要先梳理以下几个问题。(1)公园与城市的关系如何处理?黑川事务所在新区规划之初, 便提出了自然与城市共生的规划理念。郑东新区 CBD 是一个环形城市, 城市外围和圈都是绿地。我们认为将来公园环建成之后的理想状态是: 远处是城市高楼, 前景是成片的绿地; 绿地形成起伏的绿色海洋, 高楼挺拔在绿色海洋之上; 城市被道路分隔开来 , 绿地将城市“缝合”起来。我们希望通过绿地的建设, 改善城市环境, 带动城市周边地带的地块升值,间接地达成绿地投资回报的目的(图 2)。(2)植物园还是植物公园植物园属于城市专类绿地, 要求占地面积较大, 科学性、科普性较强。植物园内的植物种类要求非常丰富, 需要山地、草坡、临水、水中等多种生长环境, 植物的排布一般会按照科学分类系统布置, 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砌。A- 74 和 A- 75 地块面积不到 30hm2, 按照黑川事务所原先的概念方案布置 700 种树木, 显然不太可行。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创造多样的植物生存环境, 增强公园景观性, 削弱其科学性, 将这 2 个地块作为具有科普、休闲功能的植物公园来考虑。为市民提供一处接近自然、认识自然的天然“课堂”; 同时, 通过创造良好的小气候, 引种部分南方树种, 丰富郑州的树种。(3)如何表现地域特色?城市特色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生长过程、表现城市历史和文化。具有明显特征的城市可以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魅力。郑州位于黄河南岸, 黄河流经郑州时, 沿河两岸留下了滩、涂、洲、屿等多种地貌, 这种水和陆地的结合方式是一种郑州特有的, 经过数千年的河流冲积形成的地域特色。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表现的“学习林”的概念可以延展为郑州之林。将“学习林”建设为集中表现郑州及附近地区林木之美的植物公园。(4)如何表现林木之美?“林”是一个群体的概念, 自然中的“林”不是单独存在的。河南省分布着太行山脉、伏牛山脉以及大别桐柏山脉, 分别在郑州的北面、西面和东面。这些山脉中, 山、水、泉、林是无法分割的整体 : 山因水而活, 水因山而媚,林藉水始茂, 泉出林方灵。 “林 ”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 我们认为本次的公园设计应该在“山水泉林”的基础上集中突出“林”, 以相应的地形、流水等自然因素作为林的衬托, 丰富景观效果, 为“林”的存在提供多种生境。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 公园的大致设计方向就基本确定了, 接下来要解决公园的布局问题。3 公园结构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从山、水、泉、林 4 个方面来考虑公园布局问题,“林”将是布局的关键(图 3)。3.1 山公园建设基址是一个大垃圾坑, 原有土壤状况不利于多种习性的植物生存。垃圾坑经过填埋之后成为一大片平地, 完全没有任何的围合感, 站在这里看城市, 城市显得非常死板, 缺乏活力。为了营造多样的空间效果和多种植物的生存环境,我们将对这里进行地形塑造。郑东新区 CBD 是一个系统的、周期很长的建设过程。项目建设的同时, 公园北侧的东西运河也在同时开挖动工。因此, 公园内的大部分土方的填方问题可以从东西运河解决。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连绵起伏、高低不同的地形。为了尽量节省投资, 公园的主山设计高度为 6.5m, 其余地形基本控制在 14m 之间。地形设计时, 我们遵循外高内低的地形塑造原则, 一方面考虑公园地形和城市的互望关系; 另一方面, 也考虑了人在公园内部行走时观看城市的感受。地形将公园围合成大小不同、性质各异的开敞、封闭、半封闭等空间, 丰富多变的地形使城市空间变得活泼了许多。3.2 水泉黑川事务所的方案中设计了一个如意型水面, 设计的原意是公园中的水系将来接到北侧的东西运河, 使园内水系成为“生态系统观测池”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想法, 既可以观测东西运河的水质, 也可以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但是郑州的年降雨量约 640mm 左右, 虽然靠着黄河, 仍然属于缺水城市。因此,设计水面不能太大, 否则将来养护成本会增加。经过仔细分析, 我们模拟自然界里水起源于山中, 蜿蜒辗转流淌而下的特点, 结合地形在园内设计了一条溪流, 个别地方模拟河流冲积形成的岛、半岛, 并尽量将水面面积控制在1hm2 以内。采用溪流这种形式增加了水在公园内的穿行区域 , 使公园内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水、亲近水。溪流和地形结合之后, 形成了水溪、旱溪、跌水、湖面等多种水的形态。为了使各段景观特色更加明显, 我们将溪流分为 4 段(图4):(1)林源: 中心广场是溪流的源头。喷泉从中心广场的圆形水池中喷出, 沿着礓跌落出水花, 向南汇入溪流。(2)林泉: 喷涌的泉水如珍珠般散落 , 一方面活跃了这一段的气氛, 另一方面因为溪流的流线较长, 如果源头水流供应不足, 中间容易产生断流现象, 因此, 此处的喷泉也作为溪流的补水。岸边设有休息小广场, 人们可以坐在小广场的休息座椅上, 欣赏水中喷泉。(3)林溪: 此段是典型的林中溪流形式。溪流穿过林地, 阳光透过舒缓的林地照射在欢快流淌的小溪上, 溪流中间及边缘放置着大小不同的从附近山区精心挑选的自然石块(图 5)。此段的池底标高高于上游的林泉段和下游的林池段,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城市枯水期的时候, 这一段的景观可以形成旱溪, 减少日常运营成本。林缘溪畔设计有雾喷, 模拟自然界中的晨雾、暮霭, 淡淡的水雾增加了空气湿度, 也烘托了“林”的氛围。(4)林池: 园内水系的汇水处, 溪流的最末端, 故此处水面开阔 (图 6)。池中有单独的循环系统, 平时可以保持平静、完整的水面。池中植有荷花、睡莲, 池边有休息、观景的花架, 花架前的水面中也设计了喷泉, 作为此处水池的补水之用。3.3 林郑州之“林”, 顾名思义,“林”是公园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将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的树木梳理成有序的景观呢?林之美, 除了天然林的粗犷之美, 还有群落之美以及树木的个体之美。我们将这些自然之美分层次、有秩序地表达出来。我们选出 200 多种树木, 这些树木大多为本土树种, 便于寻找苗源。但考虑到这 2 块地作为植物公园这一特殊的科普目的, 也实验性地引进了少部分南方树种,在小环境之中引种试种。将这些树木分为 3 个层次来表达(图 7):(1)天然之美: 分布在公园的西部和北部 , 集中展示原生态的林木之美, 模拟林木在自然中的生长状态以及配置模式。这个部分林木面积最大, 但是树种最少, 强调大面积纯林的景观效果。主山上密植的常绿树, 可以遮挡城市冬季盛行的西北风, 也为山南侧中心广场的树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2)群落之美: 采用郑州附近山区或者郑州城市之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模式, 通过乔、灌、地被等多重组合, 展现植物的群落美, 主要集中在溪流的两侧、公园的南部及中间的大草坪。(3)个体之美: 植物的个体之美通过孤植或是同种树的树阵模式来表现, 主要突出某一树种的个体形态。设计中主要采用在郑州长势较好的悬铃木、银杏、国槐等树种。个体之美主要分布在公园东部和中心大草坪, 营造疏林的景观效果。整体看来, 公园的树木呈现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结构。楼在林中, 人在林间: 借由地形和树木形成的围合, 一层层的林木和一重重的地形叠加交错, 无论人们从公园内任何地方看城市, 都只能看见城市的高楼, 而看不见道路上来往的车辆, 给人以生活在林中城市的心理感受。4 局部设计我们将公园分为密林活动区、入口区、中心广场区、南部沿湖休息区、疏林草地区以及草坪区 6 个区。这里主要介绍入口区、中心广场区及南部沿湖休息区。4.1 入口区公园的主入口位于郑东新区 CBD 的外环路上。入口的绿地中间设置了曲形道路, 曲路上有沿着曲线行进的不锈钢半球雕塑, 极富工业化色彩的小品映出周围的林木, 寓意着我们的期望 : 人和自然的共生(图 8)。人行走在曲路上, 可以看到半球雕塑不断地映射着周围不同的景色。曲路两旁设置了座椅, 人们可以在花下林中稍作休憩。入口的紫叶李排列在曲路两侧, 从入口的轴线延伸到入口正对的地形中, 并一直延续到中心草坪中, 使规则的广场渗透到公园的一片绿色之中。由黑川事务所设计的公园管理房在入口北边。4.2 中心广场区A- 74 的中心广场, 也是水系的源头。广场中的景墙将中心广场分为前后 2 个部分( 图 9)。景墙南面为前广场, 中心是一个圆形水池, 水从池中心以雾喷和雪松喷头的形式喷出, 经过礓台阶, 跌落进半圆水池, 通过地下涵管, 最后汇入溪流。水池中设计有 6 个封闭的种植池, 放置盆栽睡莲。景墙北面是钢木材质的花架及树阵广场。广场地面采用灰色透水砖和浅色花岗岩结合的形式, 灰色透水砖一直延续到花架的灰色砖柱上(图 10、11)。景墙分为两面, 面向水池的一面墙上分科属镌有公园内 244 种树木的名称, 人们可以通过墙上的树木名称去绿地中寻找相对应的树木(图 12); 景墙背面是摄影展览墙, 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场地, 同时这面墙也作为宣传东区建设的一个窗口, 可以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摄影活动。4.3 南部沿湖休息区溪流的最末端在公园南部汇聚成面积约 4 000m2 的集中水面, 并设置一处沿湖小广场。广场上的花架以竖向线条为主, 背景是较为纯净的树林以及远处CBD 的高楼 , 前景的花架和后景的高楼在形式上遥相呼应, 创造出一种安静的公园氛围。横向的线条是此处的曲线形台阶驳岸, 圆润的线条延展向远方的高楼( 图 13、14)。在这里种植了很多的荷花和睡莲, 花开时节, 香气四溢, 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赏、拍照留念。5 结语5.1 林中之城与城中之林项目建设过程中虽然有不少遗憾, 但是我们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做到了城市和绿地的融合。站在公园之中, 人们很难去界定到底是城市在树林包围之中, 还是树林在城市围合之中, 这也是我们设计之初想要达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