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 业 技 能 标 准(2017 修订)机电工程学院二一七年八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能标准专 业 负 责 人 : 贾 磊主 要 完 成 人 : 沈 艳 河 张 宏 祥朱焕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 延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贾 磊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沈艳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张天鹏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徐翔民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刘晓玲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张宏祥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骨干教师万国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骨干教师范红兵 河南省欧帕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韦诗友 河南德赛电气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房群力 开封仪表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杜世超 开封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副教授高明远 开封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目 录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2 专业技能分析 .22.1 专业调研 .22.2 专业技能 .32.2.1 知识结构及标准 .32.2.2 能力结构及标准 .32.2.3 素质结构及标准 .42.2.4 精湛技能证书考核项目 .43 专业技能考核大纲 .40工 业 机 器 人 技 术 专业技能标准与考核实施方案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1.1 专业定位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对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的指导,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聘请了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等组成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了本专业的定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毕业生就业部门、就业岗位以及职业(岗位)证书要求见表 1-1 所示。表 1-1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定位服务面向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就业部门机电装备制造行业,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制造业,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开发行业,工业机器人销售行业。就业岗位工业机器人设备的运行维护、编程调试、安装维修、销售客服等一线技术岗位。岗位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证书,机器人基础应用能力认证,国家三维实体 CAD 认证,黄河水院精湛技能证书。1.2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现代制造产业,培养从事工业机器人设备的运行维护、编程调试、安装维修、销售客服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升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严格推行多证书制度,学生在毕业前,本专业毕业生至少应获取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证书,机器人基础应用能力认证,国家三维实体 CAD 认证中的一种对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1级证书以外,还必须获取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精湛技能证书。2 专业技能分析2.1 专业调研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装备,具有长期工作可靠性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并且能够承担和替代人的许多工作任务。对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制造类产业的升级和“中国制造 2025”的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将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自 20 世纪 60 年代初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到现在,短短 50 多年,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周边配套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在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生产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汽车装配及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电子电气、橡胶及塑料、食品、木材与家具制等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已大面积取代一线工人完成相关作业;随着工艺应用技术发展,工业机器人不再只局限于简单的物料搬运和码垛拆垛,弧焊、点焊、喷涂、自动装配、数控加工、去毛刺、打磨抛光等复杂工艺和恶劣工作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快速发展;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核能、航空、航天、医药、生化等高科技领域都在尝试采用工业机器人实现高端应用。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工业机器人将无处不在。随着“工业 4.0”概念在德国的提出,以“智能工厂、智慧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来临。工业 4.0 是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制造业的基本模式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转变,目标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而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工业 4.0”的重要组成单元。同时, “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工业机器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表明,2013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增长 12%,达到 17.8 万台,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 3.7 万台,约占全球销量五分之2一,总销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2014 年,工信部统计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 5 万台,行业专家一致认为,2014年已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工业机器人时代。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之所以能有如此迅速的增长,主要源于以下三点:(1)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供给下降,在很多产业,尤其在中低端制造产业,劳动力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这对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提出了迫切需求。(2)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随着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持续深入,先进制造业回流,中国的低端制造业面临产业转移和空心化风险。因此,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制造模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完善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革。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3)国家战略需求。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是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生产装备,将对未来生产、社会发展以及增强军事国防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4 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通过企业调研,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认识,积累了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原经济区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特别是郑汴工业走廊,制造业高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的自动化已是大势所趋,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所重视,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校企合作,与企业人员一起分析论证,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进行调整和优化。2.2 专业技能2.2.1 知识结构及标准(1)具有中级技术应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必须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检测技术、控制系统、离线编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3)掌握机电传动与控制、PLC 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结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方面的基本知识;(4)掌握车间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2.2.2 能力结构及标准3(1)具有获取本专业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自学能力;(2)具有运用数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的知识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3)具有编制和实施一般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设计一般加工工艺装备的基本能力;(4)具有六关节型工业机器人使用、安装、调试和检修的初步能力;(5)具有计算机一般应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初步应用能力;(6)能熟练进行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调试维修;(7)具有车间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2.2.3 素质结构及标准(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2)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4)具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5)具有良好的交流与表达能力;(6)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7)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2.2.4 精湛技能证书考核项目(1)职业道德与法律基本素质;(2)英语应用(A、B 级) ;(3)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文管二级) ;(4)交流与表达(中级) ;(5)维修电工(中级) ;(6)机器人基础应用能力认证(7)国家三维实体 CAD 认证(中级) ;(8)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证书。3 专业技能考核大纲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与认证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采用校内考核与认证;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与认证,以企业为主;生产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与认证,以学校为主。4(1)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考核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考核与认证,引入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标准,注重“与人交流、与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