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绝对理念的绝对显现文天祥从总体上看,南宋王朝是个衰弱的王朝,但也是个英雄辈出的王朝,总有些优秀人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竭尽全力捍卫国家的尊严,如岳飞、陆游、辛弃疾、陈亮等等,在这一系列优秀人物中,最优秀者当是文天祥,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大宋王朝可以亡,但中国不会亡! 1 公元 1236 年 6 月 6 日,文天祥诞生于江西吉州庐陵县的富川镇。他父亲文仪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乡儒,由此推测,他的家境应是个中等地主,所以有财力供他们父子专心读书。庐陵县是产生过“名人” 的地方,欧阳修、杨邦义、胡铨,都是庐陵人。在县办学堂里,就挂着这些乡贤的画像,以激励后学。据记载,少年文天祥曾对着这些人的画像发誓说:如果不能跻身于这些人物的行列之中,就算不上大丈夫。 公元 1256 年,文天祥和弟弟文壁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同被录取为奏名进士。在随后的殿试中,文天祥被点为当期状元。 当时的皇帝是宋理宗赵昀,他提出了五个问题,核心意思是人们都说存在着天理和天道,只要国君克制己欲、勤于国政,就会实现天道、天理,并得到天之保佑,可是我虽然很勤奋、很努力、很克制,但为什么还是内有盗贼、外有边患?人们又说,讲道德、行仁治的国君能致天下清明太平,而那些欲望强、注重功利进取的国君能导致天下污浊混乱,可是,揆诸汉、唐诸帝,为什么那些务德化、施仁义者都不能使天下大治,而不积仁德者却可以凭纲纪制度建立伟大的功业呢?说起来,这些问题是有深度的,南宋大学者朱熹和陈亮代表的理学与功利主义之间,争论的也是这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是道德手段能否解决实际政治问题,而皇帝个人勤勉节俭是否就能解决眼前的内外危机。 文天祥在殿上做了洋洋万言的答卷,核心意思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简言之就是天道自然在,如果您觉得还没得到天道的显现保佑,那说明您努力的还不够;只有您持续不断地努力下去,天道才能显现。不用说,这位年仅 21 岁、尚未经历世事风霜的年轻考生,言论之中有着太多的不切实际之处,他提出的解决时弊的办法几乎没有任何可操作性,但是,其字里行间所涌动的那种生命激情打动了已经五十一岁的皇帝赵昀,他点了文天祥的卷子为第一。后来的研究者把文天祥在殿试答卷中所表达的思想概括为“法天不息 ”,认为这是他最基本的哲学理念,是其一生的生命基础,信然! 2 中了状元之后的文天祥,先后在各地做过不同的地方官,和那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官员一样,留下了一些政绩,也因为参劾某些官员数次被免职,这中间的是非对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我们暂且略去不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他当的第一个较大的官瑞州知州是宰相贾似道举荐的,而且,就在贾似道当政期间,他有两次被罢官回家,又有三次被重新起用,且一次比一次当的官大。文天祥与贾似道之间没有什么私交,他后来的文章中,没少攻击贾似道,可是,就在权倾一时的贾似道主政期间,他能屡踣屡起,倒是可以从反面证明,贾似道没有某些人所攻击的那样坏,如果真那么坏,那文天祥这种爱提意见的“刺头” ,早就一贬到底,不再起用了。 文天祥主要是在当时的后方江西、湖南一带做官,尽管当时的宋元前线战事不断,但和后方的大多数官员一样,文天祥也过着豪奢的生活,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当代有学者如万绳楠先生找出别的史料来证明文天祥生活俭朴,不事奢华,认为宋史的这段记载不实。我以为这是出自想把文天祥塑造成一个完美的道德偶像的伪饰,大可不必。持此论的万绳楠先生虽然否定宋史中“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的记载,却又肯定其“尽以家赀为军费 ”的记载是实,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若不是“自奉甚厚” ,狠命捞钱,又何以有 “家赀”作军费。事实上,文天祥自己从不掩饰这点,他是封建时代的官员,认为弄点钱享乐一下理所当然。在 1274 年 3 月他做赣州知州时,他借着给自己母亲做寿,召集赣州城内外 71 岁到 96 岁间的老人 1390 人举行盛大宴会,犒恤有差,用他自己的说法是借此举提倡孝敬老人的风气。可这时,襄阳已为元军所破,国事飘摇,他居然还在以倡孝之名为自己母亲大操大办寿礼,按现在的标准,早该撤职查办了。他有一妻两妾、有婢有仆,实在不能说得上俭朴。所以,我以为宋史文天祥传 的这段记载是属实的。在他直接投入到抗元战争前线之前,他是和当时的大多数官员一样,过着声色犬马的奢侈日子的,这一点用不着回护。文天祥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一开始就与这种没心没肺的奢侈生活无缘,而在于能从这种颓废奢靡的生活中挣脱出来,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更可贵的是,在后来极其艰苦的囚禁生涯中,从不动摇,没有被重返这种奢侈生活的诱惑而俘虏。 3 公元 1274 年十二月,元军攻下鄂州,顺流东下,次年正月十三日,谢太后下旨各地官员率兵勤王救京师。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文天祥才一改其往日“状元官僚” 的颓唐生活,转而和这个行将灭亡的王朝一起承受各种苦难。当时他是赣州知州,在当地招募了近万人的军队,开往临安方向勤王。建立这支部队时,主要得到了当地豪杰、退休官员陈继周父子和溪峒少数民族部落的支持,但仓促中召集的人马缺少足够的训练,战斗力并不强。文天祥的朋友当面对他直言:“这是一些乌合之众,带着这样一支队伍上前线,无异于赶着羊群去与老虎搏斗,那不是去送死吗?”文天祥回答道:“我知道你说的是事实,但是国家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之兵,如果无一人一骑响应,那还怎么得了。所以,我不自量力,带着这样的队伍杀奔前线,哪怕打败了死在疆场,但可以鼓舞起天下的忠臣义士闻风响应,这样,聚集起的人多了,社稷说不定还有救。 ” 就这样,文天祥带这支并未经过充分整编和训练的队伍和一腔为国牺牲的慷慨激情上路了。果不其然,这支队伍转折行进了一年左右,直到第二年初,没打过一场像样的仗。这其中的原因很多,现代的研究者,多将文天祥这一年的勤王无功归咎于中枢决策者如谢太后和宰相陈宜中、留梦炎等指挥失误。其实,冷静地观察这一时期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发现他这支勤王之师之所以师出无功,与他本人也有重大关系。 他这支部队是正月开始征募,四月份出发的,当时江西的安抚副使黄万石将这支部队是乌合之众的实际情况汇报给了朝廷,所以,朝廷没有把他们调往前线,而是命令他们暂驻隆兴府。八月下旬,文天祥本人被调往临安;九月,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十月十五日,他赴平江府就任,当时元军正猛攻江苏常州;十月二十六日,文天祥派尹玉、麻士龙、朱华等人率兵三千前往救援,在五牧战败,尹玉、麻士龙战死,这三人是文天祥从江西带来的勤王将领,想必其部队也是他招募的江西义军;十一月二十二日,文天祥撤守余杭独松关;二十三日,独松关失守;二十四日,平江府降元。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文天祥在政治上的两个特点: 1、 他在政治上有理想、有献身精神,敢于在一切危难时机挺身而出,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道德勇气。 2、 他缺乏实际的政治才干,不去做细致的组织、训练工作,凭着热情与幻想去打仗,以这种方式行事,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导致失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