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什么步履维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与应试教育的教育实在之矛盾斗争在教育界经久不衰,同时也是社会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因为它牵动着无数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和需求。素质教育提出己久,但是在基础教育中作用甚微,面对这种现状,应该从应试教育存在的社会基础方面分析原因,同时看到差强人意的教育现状之后的光明发展前景,树立起问题意识的同时保持乐观的发展态度。 1 问题引入: 教育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提出由来己久。1999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赋予了新时期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一时间素质教育成为一些教育学者、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理念也受到不少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推崇与期待。但是很明显,当下的教育现状并未对这种期盼报以温馨的回應,我们所能看到的教育界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天下,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 ”,实施现状不尽如人意。 面对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多人把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学校方面,学校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工作者们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批评,于是很多学校在这种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去除了月考、期中考、校际考等考试安排,增设了实践活动课程、艺术课程甚至职业教育课程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一类的“实验学校” 、 “进步学校”不在少数,但是环顾当前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只是对当前教育理念与社会现状的反映,要想改变教育现状,需要创设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 认识误区澄清 意识指导行动。改革应试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全面、正确认识这两种教育,以下澄清两点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认识的误解。 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实在而非教育思想 在对应试教育的声讨中有一种声音指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应试教育不符合教育科学与规律。按照这种推论,要改革应试教育需要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于使人得到发展,这就在源头上改变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着眼点与落脚处。但是,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吗?稍加思考我们就可以否定这个观点。中外教育史上涌现出无数意义重大的教育思想,但是从来没有哪一位教育家曾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考场得分的能力。即使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知道,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习者成才,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只是由于受制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得教育过于强调通过淘汰和筛选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才形成了当前的教育现状。所以,应试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以一定的思想观念为导向,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现象,是一种教育实在。 片面化认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存在一个很普遍的误解即应试教育就是存在应试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这是从字面意义上进行的片面解读。一方面, “应试” 并不等于“应试教育”。 “应试”作为一个中性概念,只要存在考试就会有“应试” 出现,而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客观手段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应试 ”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只有当应试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围绕“应试” 进行,教育才变成了“应试教育 ”。另一方面,认为可以提高素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是极其片面的。应试教育通过传递人类社会中积累的间接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了学习者的知识面,这是不能否认的。只是应试教育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素质教育就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并采取积极、有效、科学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原因分析:从应试教育存在的社会基础找原因 应试教育的观念基础深厚 应试教育背后有着深厚的思想观念基础,我们要分析应试教育的现状,即这种表面事实,就有必要思考这种行为所体现或者所根植的观念。观念并不都是理性的结果,也不意味着绝对的真理,一种观念能否得到信奉并产生巨大影响力不在于观念本身的对错,而是取决于观念是否符合常识,是否符合生活的习惯。 “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教育目的观 在中国, “学而优则仕 ”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封建教育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在社会主义转型阶段,现代教育同样沦为高考的附庸,尽管古代科举制影响下的教育与现代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从“学生所学内容脱离实际”、 “学校教育沦为考试的附庸”,以及“考试作为一种筛选人才的工具”这几方面来看,二者都存在着深刻的同质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儒家教育目的观“学而优则仕”的传承。对于科举升官,读书人向来趋之若鹜,这种功利思想体现在今天的高考应试教育中,尽管人们对于教育家所描绘的素质教育的美好场景充满憧憬,但是在教育功利目的观先入为主之后,想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联盟观念算得上是内外交困了。 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心理寄托 以考试为中心造成了教育的僵化以及学生发展的片面化,应试教育的弊端无需赘述,但是考试的意义不容否定。在社会各方面发展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公平的今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一种客观存在,追求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分数作为人类社会较为理想的尺度性测量工具,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结果公平,激励那些处于生活困境中的学生及家庭凭靠自身的奋斗,抓住考试机会,通过层层筛选,寻求并登上更大的社会舞台发展。于是在很多家长及学生心中有这样一个寄托,即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寄托要求教育要具备选拔、淘汰的性质,而淘汰的标准不再是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变成学生的分数,这种教育服务于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学生可以通过分数上的竞争,躲避层层筛选,跻身于社会顶层。旨在培养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这方面的关注不够,而应试教育的明显特点在于“主张以追求考试高分为惟一目标,以把少数学生从多数学生中选拔出来为惟一任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衡量和评价学校工作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这一点很符合人们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心理寄托。 教育满足于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的矛盾心理 应试教育将通过考试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在训练学生应试的过程中忽视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不同的兴趣、爱好,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这一弊端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强烈谴责,但是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还是选择全身心地投身于应试教育的竞争中为自己在高考中争得一席之地,这背后其实存在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与较量,然而由于最终受制于激烈的社会竞争,长远利益往往让位于眼前利益。面对现实之时,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焦虑,过多的焦虑会形成妥协。面对学校一次次的考试,别的学生都能通过按照老师教给的应试技巧,完成相应的作业及考试模拟取得好的成绩,得到“优等生” 的荣誉与照顾,这种情况下使得学生以及家长继续坚持长远利益去实现所谓的全面发展变得困难起来。 而对这种“发展素质,顺应兴趣” 的发展观予以最有力攻击的则是高考。通过高考,以成绩而不是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为标准,学生会将被分流,这造成了学历上的等级划分,学历上的等级划分会造成从事工作的等级划分,从事工作的等级划分造成学生将来所占有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区别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些学生甚至家庭成员今后的生活质量。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为了能在高考分流中不被淘汰开始选择屈从于眼前的利益。许多普通人都持这样一个观念:高考选拔人才是一种社会规则,作为社会中的人,如果我们不遵守这个法则,我们必将会被社会淘汰。 应试教育实施的现实基础复杂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教育形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即一定条件下教育发展的总体状态是与社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因此分析应试教育存在的原因必然少不了分析其背后的现实基础。 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均,个人收入差距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一小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富起来”,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求致富道路,我国贫富收入差距自此开始拉大。收入差距使得就业竞争激烈化,加上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毕业生的就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问题。近几年就业时,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加上就业市场饱和,使得热门岗位人才供不应求,这就给了用人单位很大的选择空间,于是出现了企业、事业单位招聘时“非985 、非211毕业不予考虑”的学历门槛过高现象。因此,学生要想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体面的高收入工作,通过高考考入重点大学,学习热门专业,能够获得较高的文凭越过就业门槛成为一条必经之路。当下的应试教育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各自利益的驱动下,才不断滋生和蔓延起来的,尽管他们也是不得己而为之。 现行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的影响 说到底,现行的基础教育的实施还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高考考什么,学生学什么,高考怎么考,教师怎么教。高考主要在两个方面影响着学校教育。第一是高考方式影响教育方法。高考以笔试答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与参照,所以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势,学校日常教育便侧重于学生的应试能力即得分能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变成了只侧重于智育的单方面发展,而在智育中更可以说是仅仅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解题能力,因为创造力难以在高考评价中得到检验,还会造成学生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出入,创造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中就被有意遗忘了。第二个方面同时也是高考对于教育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那就是高考的考试内容决定着教育内容,即高考所考内容直接决定学校日常教学将开设哪些科目,学生将会侧重哪些科目的学习。高考的这一影响使学生的学习从小开始就不得不充斥着强烈的功利色彩。 素质教育难以落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东西得不到教育评价高考的认同。自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近 40 年的时间里,高考在许多方面都实行了改革,总体来看,与考试技术有关的改革,大部分都比较容易取得成功,但制度性的改革,即改革一旦涉及高考次数、科目、内容、招生考试主体,争议和徘徊就不断出现。近两年国家在高考考试方法与录取方式方面仍然在进行新的尝试与努力,希望能够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与学习空间,但是这种变革仅停留在初步阶段并且限制在特定的试点地区与学校,并没有对当前整体高考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高考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的地位没有因此动摇。 3 启示概括:素质教育实施的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事物克服了应试教育中的固有弊端,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与教育规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相信素质教育发展的光明未来。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曲折的,因为它难以适应旧事物存在的社会基础,难以根除人们心中固有的思想观念。应试教育的存在是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现实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这种基础恰恰是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在认识这些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更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克服这些阻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