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龙越剧团简介联系电话:057187968388 联系地址:杭州市曙光路 16 号2010 年 06 月 03 日 文化艺术世界网 1988 年杭州市园文局成立了黄龙越剧团,但作为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它同样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收益不高的困境。当初单位改制时,景区曾被一家公司接手,由于经营不善,景点离西湖主景区又远,亏损严重,负债 600 多万,景区毫无生气。1997 年,黄龙越剧团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开始了自主经营。剧团在认真分析“客人为何不来”的原因以后,发展特色文化成了他们的方向将旅游经营与艺术及园林文化相结合。抓自身成了剧团工作的一个重点。从原来的大锅饭到定时加场演出,实行演员挂牌挂名制,游客要点什么戏就唱什么戏,点什么演员就什么演员来演。除了每天上下的固定的 8 场折子戏,加场更是加常便饭,一般园子关门时间是晚上 6 点,但是演员经常唱戏加场到 8、9 点钟。现在剧团一年演出多达 1000 多场。在经营上,剧团也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首先他们与旅行社挂钩,将周遍省份和地区作为旅游推广的重点,以越剧为最大的卖点吸引游客。他们还到苏州、无锡、常州的各地乡村进行宣传和咨询,问村民们爱看什么戏,他们回来就排什么戏。除了越剧,剧团还将民乐、综合性演出也纳入了发展的内容,使游客除了除了“看戏黄龙洞”以外,也享受多元的地方特色文化。现在剧团每年的赢利上百万,从 600 多万的负债人到赢利百万的艺术园,黄龙越剧团走的时间并不长。如今,剧团已经有了 100 多名员工,30 多名演员。其中 40 多人具有国家艺术类中高级专业职称。朱团长有一句话“每个人都可以当主角”,而师承徐玉兰老师的周燕则说,演戏的感觉就像品茶,越演越有味,越演越会对自己的表演技巧、演员素质、修养等提出各种要求。2004 年 3 月 16 日第 21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揭晓,黄龙越剧团青年演员王杭娟榜上有名,这样,继现在已是团长的孟科娟获得 2000 年第 17 届梅花奖后,杭州黄龙越剧团成了全国唯一一家“双梅并举”的民营职业剧团。杭剧在杭州舞台上已匿迹多年,杭剧队里年纪最小的也已经 60 岁了杭剧源于宣卷,始于元明,流行于民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辉煌,但“文革”和接下来的几年里,杭剧开始走下坡路。如今,保护和发展“杭剧”成了黄龙越剧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孟科娟与黄龙越剧团黄龙洞里访梨园戏迷访梨园之黄龙越剧团黄龙洞里访梨园戏迷访梨园之黄龙越剧团2010 年 06 月 08 日 文化艺术世界网 当我们来到后台时,团长孟科娟已经在化妆了。打量一番,她的妆容精致貌美而不失英气。接下来上演的是曲目是梁祝,孟团长扮演梁山伯。虽然天空时不时飘过雨丝,但这丝毫没有挡住戏迷们的热情。一些戏迷早早来到戏台前的空地上,三排凳子依次摆开。没地方坐,站着的戏迷也依旧满脸洋溢着热情。短短一场折子戏下来,台下的观众们为优美婉转的唱腔、跌宕起伏的剧情不时地鼓掌、叫好。中场休息时间,我们对孟团长进行了一次访谈。也许很多人难以想象,如此成功的一个剧团,它的成长之路却是曲折的。创业之初,黄龙越剧团困难重重。“三无”状况无户口指标、无招工编制、无专业职称让剧团面临人才严重流失和收益不高的困境。而如今剧团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与前任团长朱燕燕是分不开的。在朱燕燕的带领下,黄龙越剧团寻找自己的定位,利用黄龙洞景区这块牌子,从负债到赢利上百万,可谓走出了一条民营剧团发展的新路子。如今,剧团一切运作正常,完全不需要为经营问题发愁。而去年,则是他们团经营状况最好的一年。目前,他们正着手新剧目的调研。接下来,他们还将会编排新的折子戏,包括一些杭剧的剧目。凭借自身的努力,黄龙越剧团的演出已经被列入“一日游”、“精品游”的路线。在黄龙洞景区的戏台上,每天上午下午都会上演四场精彩的折子戏,观众也总是络绎不绝。那么,黄龙越剧团的魅力到底在哪呢?孟团长笑着说,首先是得益于这个舞台。“是黄龙洞这个舞台养育了我们。”再次就是越剧自身的魅力。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是越剧独有的魅力吸引了众人。在观看越剧的同时还能休养生息,欣赏黄龙洞的风光,所以他们的戏台前总是游人如织。作为团长,孟科娟对剧团从来没有过什么太高的要求。她认为黄龙越剧团和黄龙洞景区两块牌子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成功是多方面的,对越剧、杭剧等古老剧种的保护与恢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让孟团长感到骄傲的是他们剧团的一批“铁杆”粉丝。不管多远,都会有戏迷专程赶来观看他们的演出,并为她们带去小礼物。中场的休息时间很短,又有好戏即将上演。我们的访谈不得不告一段落。虽然我们渐渐走远了,但那优美婉转的唱腔和戏迷们一阵阵的叫好声,依旧在黄龙洞景区上空回响,飘落在缕缕雨丝中双梅竞艳话黄龙黄龙洞里访梨园戏迷访梨园之黄龙越剧团黄龙洞里访梨园戏迷访梨园之黄龙越剧团2010 年 06 月 08 日 文化艺术世界网 杭州西湖北山有个黄龙洞,历史上是南宋护国寺的道场。当年这里的住持和尚、一代高僧无门慧开曾在此向其东瀛弟子传授佛法和“尺八”演奏技艺,是中日佛教和音乐交流的圣地。可以遥想,那时的黄龙洞曾经是梵呗绕梁、清音袅袅。岁月荏苒,这方洞府灵山注定与艺术结缘。建国后,这里又成了我省最高艺术学府浙江职业艺术学院的前身浙江省艺术学校的所在地。如今,寺毁校迁,这里整治一新,依然山林叠翠,岩壑幽深,为西湖新十景“黄龙吐翠”之所在。而作为文化旅游景点而成为西湖旅游的一大亮点,黄龙洞的新生,却是缘于一个越剧团的诞生和创业之路。她就是以一团两次荣获国家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而著称于全国民营剧团的杭州黄龙越剧团。说起黄龙越剧团,老团长朱燕燕感触良多。20 多年前她接手黄龙洞民俗缘经营之时,正是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之际。虽然西湖名闻天下,但西湖一日游却从来没有黄龙洞的份。原因很简单,景点位置偏离西湖核心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为了激活景点旅游,朱燕燕巧思妙想,一边很抓景点创意建设,以缘引人,强化管理,以热情、真诚、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旅游界和游客的肯定和赞许,一边又积极组建越剧团,到临安等地招兵买马,拜师学艺,演出越剧,硬是把园林、戏曲文化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经过 10 多年的苦心经营,杭州黄龙越剧团终于一跃成为地方民营剧团的佼佼者。而当年她招来的孟科娟、王杭娟如今成了荣获梅花奖的国家级演员,担纲主演了许多优秀剧目,在全国越剧舞台声誉鹊起。专攻越剧范派小生的孟科娟举手投足无不透露出小生作派,她扮相俊美,唱腔自如流畅,表演细腻洒脱,擅于刻画各种硬朗刚毅的男性人物形象。她曾两次获得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表演一等奖,是中国第十七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如今,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她,从朱燕燕手中接过了黄龙越剧团,肩负着表演和经营的双重责任。而戚派花旦王杭娟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的得意门生,扮相端庄大方,唱腔韵味醇厚,缠绵动听,表演情真意切,细腻感人,台风潇洒自如。她也曾两次获得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表演二等奖,“省戏曲明星”和“越剧新十姐妹”称号,并为黄龙越剧团再度夺得“梅花奖”。2004 年 3 月 23 日,在庆祝杭州黄龙越剧团获得“民间双梅第一团”联欢会上,著名剧作家钱法成即兴吟联,赞曰:“梅苑双萼并蒂,黄龙二娟同台”。“梅花香自苦寒来”。回首自己的学艺经历,孟科娟不无感慨,当年初到黄龙时,什么都没有,身份是农民合同工,睡的是高低床,生病医疗没保险,没服装没道具,演出在亭子里,户口、住宿、职称问题一个没着落她深情地说:“自己从一个普通演员到梅花奖得主,出人出戏,都归功于朱老师善于培养人才,排演新戏,发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感谢朱老师一手培养,带着我们 13 个小姐妹拜名师,学艺术,求生存,谋发展,不仅在越剧表演艺术上取得了进步,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也解决了许多生活待遇实际问题。”为了表彰她的艺术成就,杭州市园文局还特奖励她住房一套,而身份、职称、待遇等实际问题,也在有关方面的关心下逐步得到了解决。回顾黄龙越剧团的艰苦创业史,走的是园林、戏曲、旅游三结合,景点、剧团互为一体的路子,可谓独辟蹊径。每张 15 元的景点门票,既可游览赏景,又可看戏听戏,特别适合中老年游客和越剧戏迷的口味。30 多人的民营剧团,能演出 50 多台精彩折子戏,10 多台大本戏,每年演出上千场次,观众达五六百万。“看戏到黄龙”已经成为黄龙洞景点招徕游客的金字招牌。景因戏兴,团依景存,相辅相成,良性循环,杭州黄龙越剧团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结合、共生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值得目前仍然处境艰难的民营剧团思考和借鉴。为了提高舞台表演艺术水准,剧团聘请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毕春芳等 6 位越剧流派创始人,收徒传艺,给予艺术指导,培养越剧新秀。浙江文艺界的前辈和专家史行、顾锡东、钱法成、沈祖安、顾颂恩、卢竹音和茅威涛等,多年来也给剧团无私关怀和积极鼓励。近 10 多年来,黄龙越剧团创作、排演了传统经典剧目玉蜻蜓、血手印、杜十娘,新编历史剧出宫回宫、越剧轻喜剧唐伯虎点秋香,并屡获殊荣。尤其是新编历史剧出宫回宫在 1996 年 10 月一举获得第四届映山红全国民间戏剧节剧本、导演、作曲、演出集体和表演个人 5 个一等奖,轰动一时,成为剧团艺术发展上台阶的新起点。根据观众游客的不同欣赏要求和演出市场的多元化,剧团还创作编排了一系列传统越剧折子戏和现代歌舞、小品以及时装表演,其中的碧玉簪?送凤冠、狸猫换太子?拷寇、何文秀?算命、劈山救母?二堂放子、梁祝?十八里相送、珍珠塔?前见姑、打金枝、送花楼会等经典传统折子戏,踏歌、珠穆朗玛、西湖欢迎您、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歌舞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叫好不绝。作为立足杭州、依靠西湖名胜而发展起来的黄龙越剧团,在自身发展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以后,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弘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为了传承杭州地方戏剧杭剧,剧团尝试创作排演了大型杭剧民间故事剧苏小小,新编杭曲西湖美景天下扬,得到戏曲界和杭州市领导的首肯。尤其是在大型新编现代杭剧蔡锷与小凤仙中,孟科娟、王杭娟再度联袂饰演男女主人公蔡锷和小凤仙,把民国之初发生在北京的小凤仙智救抗袁英雄蔡锷的故事,演绎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去年金秋时节,杭州黄龙越剧团又多了一块牌子杭州杭剧团,这正是杭州市政府和人民对黄龙越剧团赋予的新角色、新使命。孟科娟在杭剧苏小小中扮演的鲍仁孟科娟饰演的蔡锷造型孟科娟、王杭娟联袂演出梁祝现场观众游客戏迷在黄龙洞观赏越剧折子戏越剧2010 年 06 月 08 日 文化艺术世界网 越剧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 年 5 月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42 年 10 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腔曲调,即“尺调腔”和“弦下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后来这两种曲调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