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理学上容易混淆的概念 (zt)尸体剖检与活体组织检查 前者指机体死亡后,以明确死亡原因为主要目的,对尸休进行系统的剖检,并按尸检程序广泛多处取材,最后作出诊断,一般不受时间上的限制。 后者是利用各种方法在活体病变处获取小块病变组织,以快速诊断和指导治疗为目的。 组织(细胞)化学与免疫组织(细胞)化学 前者是利用能与细胞内外固有的化学成分进行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细胞内外某些化学成分的变化。 后者是利用能与细胞内外的某些抗原(蛋自质)特异结合的抗体发生反应,并连接上可以显色的物质,从而检测抗原是否存在及其量的变化。发育不全及未发育二者均可导致器官及组织体积变小,发育不全是器官或组织未发育至正常大小。未发育则指处于根本未发育的状态。脂肪浸润与脂肪变性脂肪浸润是器官组织间质的变化,指间质中脂肪组织异常或过度积聚。脂肪变性指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细胞凋亡与坏死 二者均属于细胞死亡类型,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可发生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细胞膜是完整的,没有炎症反应坏死是一个被动过程.常常累及多数细胞,细胞膜受损,常有炎症反应。肉芽组织与肉芽肿前者是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后者是指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炎性病灶。创伤性神经瘤与肿瘤前者是指神经纤维断裂损伤后,若断裂的两端相隔太远和/或有纤维组织增生,或因截肢失去远端,近端新增生的轴突长不到远端的神经膜细胞索内,与增生的纤维组织绞缠在一起,形成瘤样肿块。后者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而得名。心力衰竭和尘细胞左心衰竭严重肺淤血时,渗出到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了漏出的红细胞后,并将共分解成为黄颜色的含铁血黄素,随后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崩解,因此含铁血黄素可存在于肺泡间隔或肺泡腔内。由于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见于心力衰竭时,故此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尘细胞则是指吞噬了黑颜色碳尘的巨噬细胞。血栓形成和栓塞 血栓形成是指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栓塞是指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栓子)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并起相应后果的过程。血栓和栓子血栓是指血栓形成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栓子是指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它可以是血栓、气体、羊水、脂肪、寄生虫或肿瘤细胞等。混合血栓和附壁血栓混合血栓多发生在血流缓慢的静脉,常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小梁和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所构成,肉眼观,常呈粗糙、干燥,有时可见灰自和灰褐色相间的条纹。附壁血栓为混合血栓的一种,血栓的任何部位均为混合血拴,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心房和动脉瘤内,肉眼观,血栓常呈明显的灰红色和灰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故又称为层状血栓。 静脉血栓和凝血块静脉血栓是指活体的静脉内的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凝血块可指试管内血液凝固或死后血液凝固形成的固体质块。血栓机化和血栓再通机化是指肉芽组织由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并逐渐取代血栓成分的过程。再通是在机化过程中,因血栓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其表面,形成迷路状的结构,血栓上下的血流可以部分复流。交叉性栓塞和逆行性栓塞交叉性栓塞多在右心压力升高的情况下,栓子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左心、再进入体循环系统引起栓塞;在左心压力升高时,左心的栓子也可引起肺动脉的栓塞。逆行性栓塞极罕见,下腔静脉内栓子,在胸,腹压突然升高(如咳嗽或深呼吸)时,使栓子一时性逆流至肝、肾、髂静脉分支并引起栓塞。梗死和坏死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范围比较小,是坏死的一种,多为凝固性坏死。坏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水肿和水样变性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量的体液积聚,主要为细胞外的变化,当然可以包括细胞内的变化。水样变性是指细胞内的水,钠增多,细胞外可无明显变化。渗出物与漏出物前者是指炎症时渗出的液体和细胞的总称。后者是指血液循环障碍时因血管流体静压增加而漏出的血液成分。两者之间成分有所不同窦道与瘘管前者是指因脓肿引起的只有 1 个开口的病理性排脓管道。后者是指因脓肿引起的连接于体外与有腔器官之间和两个有腔器官之间的具有 2 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排脓管道。毒血症与败血症前者是指毒素入血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 后者是指细菌入血,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的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肿瘤和肿物肿瘤是指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分化成热能力和不断生长的特性。肿物是指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的病变总称,它包括肿瘤和瘤样病变。异型性和分化程度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组织之问差异性的大小。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组织(细胞)与其起源组织(细胞)的相似性大小。因此,它们是一对相反的概念,肿瘤的异型性越大,共分化程度越低。恶变、癌变和间变恶变是指良性(肿瘤)细胞转化为恶性肿瘤细胞的过程。癌变是指良性上皮(肿瘤)细胞转化为癌细饱的过程。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细胞异型性显著。间变性肿瘤多是高度恶性的肿瘤。混合瘤和畸胎瘤狭义的混合瘤是指多形性腺瘤,因肿瘤由腺组织、粘液样和软骨样组织等多种成分混合组成而得名;广义的混合瘤概念是指肿瘤的实质由 2 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包括多形性腺瘤、畸胎瘤、肾母细胞瘤、癌肉瘤等。畸胎瘤是最复杂的混合瘤,是由全能干细胞发生的含有 2 个以上胚层组织的肿瘤,可含有毛发、牙齿、神经、表皮等多胚层成分,似畸形胎儿。色素痣与黑色素瘤色素痣是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良性错构瘤性畸形增生性病变,是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交界性色素痣可恶变为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癌、肉瘤与癌症二者均指恶性肿瘤癌症为所有恶性肿瘤的通称。癌是仅指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而肉瘤仅指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原癌基因、细胞癌基因和癌基因原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是正常、没有突变的基因,对正常细胞的形态发育、生长和分化起重要作用。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这些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即称为癌基因。原位癌和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是指上皮全层癌变,但尚未侵破基底膜,因此不能发生转移。由于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可以发展为原位癌,而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在形态学上有时很难区别,因此,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可合并一起,统称为上皮内瘤变。副肿瘤综合征和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是指除原发肿瘤和转移瘤本身直接引起的症状之外,通过产生某种物质间接引起的症状。其中非内分泌腺肿瘤通过产生或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是个大概念,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细动脉硬化三种。动脉粥样硬化只是发生在大、中动脉的一种类型的动脉硬化。心肌病与心肌炎前者特指原因不清的心肌原发性异常,表现为心脏扩张、心室壁肥厚及纤维化。后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的限局性或弥漫性炎症性病变,包括细菌,病毒及变态反应等所引起。 风湿病与类风湿病前者是与 A 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累及心脏、关节、皮肤和血管等,以形成风湿结节为其病变特征。后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侵犯关节,引起关节炎,晚期可发生关节强直等畸形。 动脉瘤与血管瘤前者指动脉壁弹性减弱而膨出,或由于内膜损伤而形成夹层,外观呈肿瘤样,但非真性肿瘤。后者是由于血管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风湿性肉芽肿与结核性肉芽肿前者是指风湿病特异性的病变,主要由纤维素样坏死、周围的多数风湿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许的中性粒白细胞构成的梭形小结,其中风湿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变形,为肉芽肿的主体细胞。后者是指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特异性的病变,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所形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其中上皮样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变形,为主体细胞。肺褐色硬化与肺肉质变肺褐色硬化是长期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所引起的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含铁血黄素沉积,肺呈棕褐色。肺肉质变是大叶性肺炎时,某些病例由于中性粒细胞渗出较少,释放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清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炎性渗出物,而由肉芽组织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肺肉质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ARDS 是指肺内或肺外的严重疾病过程中,肺内出现水肿、透明膜形成等病变,并引起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多见于成年人。NROS 指新生儿出生后己出现短暂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讲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以肺内形成透明膜为其主要病变特征。反流性食管炎和 Barrett 食管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鳞状上皮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化生和纤维化的病变。病因是反流,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相似病变的疾 病相区别。Barrett 食管是指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伴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需与齿状分布的贲门上缘被覆往状上皮的粘膜组织区别。慢性消化性溃疡与恶性溃疡前者包括胃和十二指肠的良性溃疡,二者病变基本相似,但二者之间在好发年龄、部位,发病机制,是否恶变等方面存在差异。恶性溃疡是指溃疡型胃癌或消化性溃疡恶变者,与良性溃疡的大体形态和镜下改变均不同。炎症性肠病与特异性肠炎前者指病因未明、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病变无特异性的肠道疾病,主要有 Crohn 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后者则病因明确、病变有相对特征性,如肠结核、肠伤寒、肠阿米巴、肠细菌性痢疾等。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前者指癌组织累及范围不等、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只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胃癌,其关键是累及深度末达肌层。后者同样不考虑癌组织累及范围,但其浸润深度深达肌层或肌层以上。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肝纤维化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柜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肝硬化时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已被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慢性重型肝炎与急性重型肝炎前者病变待点是在慢性肝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景上,出现大块或亚大块新鲜的肝细胞坏死。后者则无慢性肝病的背景。滤泡性反应性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前者指淋巴滤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但滤泡结构正常,是一种良性的反应性增生。后者指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来源的 B 细胞性恶性淋巴瘤,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以外,瘤细胞呈结节状增生,类似于“滤泡状”,但大小不等,并出现“背靠背”现象。膜与系膜膜通常指肾小球基底膜,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之间,分为致密层和内、外透明层。系膜充填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之间,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构成。血尿和血红蛋白尿血尿指尿中出现红细胞,提示肾小球有严重损伤或泌尿道肿瘤、创伤。血红蛋白尿见于血管内溶血,可在泌尿系统无任何病变的情况下发生。局灶性、节段性、球性和弥漫性区别这些概念对于诊断和预后极为重要:局灶性指仅少部分肾小球有病变。弥漫性指所有或大部分肾小球有病变。节段性指病变仅累及某一肾小球的一个或几个节段。球性指病变累及整个肾小球。膜性肾小球肾炎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为特征,无渗出和增生等炎症现象的肾小球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既有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又有系膜重度增生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临床上是指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发展至终末阶段即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子宫预上皮内肿瘤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子宫颈上皮非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