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接触网硬点的查找三、接触网硬点的查找1、依据检测车检测出的硬点数据进行复查查找:动车组检测硬点大于 45g,高差大于 150mm,机车安装的弓网动态检测装置检测超限缺陷数据,接触网参数综合检测车检测的三级缺陷数据。2、检修中发现的明显硬弯、障碍点。四、接触网硬点排查的方法与步骤1.各工区根据检测车提供的硬点数据,现场确定硬点所在的位置范围,即按照检测车测出硬点的公里标前后查找。2、采用步行巡视的方法,观看重点区段(硬点)接触网与电力机车的弓网动态配合情况,最少观察三趟电力机车通过,发现拉弧处所做好记录,与检测数据进行对比性和重合性分析,进一步确定硬点的相对准确位置。3、静态测量:利用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测量第 2 步确定的硬点的相对准确位置一跨内各吊弦点、定位点、线夹集中载荷处(含锚段关节、线岔过渡点)接触线的导高;如步行巡视未确定硬点的相对准确位置,则需按第 1 步规定的范围进行测量。4、数据分析:测量中需按附表 1 格式记录各被测量点的接触线导高数据,计算出相邻定位点、吊弦点的接触线高差。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找出硬点的准确位置,为下一步的调整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接触网硬点检修(整治)技术标准(一)基本技术标准:1、接触线高差变化:对于跨距内高差大于 150mm 跨距,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顺坡(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第 60 条第 7 点:标准值:120km/h 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 区段2;200km/h 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 1;200-250km/h 区段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 1),且弛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出现负弛度,跨中接触线的预留驰度严格按照 0.5*L(L 为跨距长度)调整。2、导线高度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导高调整(恒定值)。3、接触线高度变化率:一跨内各吊弦点高度不应出现波浪形变化,相邻吊弦高差10mm。4、定位器坡度:按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中标准值调整,160km/h 及以下区段为 1/101/5;160km/h以上区段为设计值。限位间隙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同时必须满足动态包络线要求:120km/h 及以下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 100mm;120160km/h 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 120mm;200km/h 区段,(导线高度为 6m 时)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 160mm,200250km/h 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暂按 200mm。)(二)各种接触网设备及技术状态均应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锚段关节:中心柱与转换柱间接触线从工作支向非工作支过渡,接触线应呈抛物线布置。四跨、七跨、八跨式锚段关节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010mm;三跨、五跨式锚段关节过渡跨距接触线应按抛物线法调整。2、中心锚结:中心锚结处的接触线高度不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010mm,若中心锚结绳其中一根不受力,应调整至 2 根中心锚结绳受力均匀。3、线岔:交叉点处的接触线高度同四跨、七跨、八跨式锚段关节;始触点处的侧线或非支抬高符合设计规定。4、分相:关节式分相同锚段关节。5、电连接:电连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010mm。对新安装的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必须移位至定位点处第一根吊弦 100mm 处;对其他处所电连接线夹移位至相邻最近吊弦点处 100mm 位置,对不能进行吊弦位移的应移设电连接或加装受力吊弦。6、跨距内吊弦布置应按照设计安装图进行等距布置,满足检修标准和工艺要求,(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第 61 条第 3 点:160km/h 及以下区段12m;160km/h 以上区段10m。)7、拉出值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调整到检修标准的要求,直线地段必须保证接触线呈“之”字形布置,曲线地段接触线应始终处于受拉状态。承力索的中心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半斜链型悬挂,直线区段位于线路中心的正上方;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8、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 V 字型。六、硬点检修(整治)有关注意事项1、在作业前开工预想会上每次学习接触悬挂检修工艺。接触网检修人员严禁直接上网踩踏接触线,严禁使用不当工具和利用作业车升降平台直接顶抬接触导线。2、在处理硬点前,应首先检查张力补偿装置补偿灵活,无卡滞现象,各定位点处状态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方可进行硬点整治工作。3、在处理硬点前,应根据接触网定位器、补偿装置等设备安装曲线的技术要求,对接触网进行调整。确保接触网定位器、吊弦的偏移符合技术要求。调整接触导线高度时,应结合一个锚段或一个区段整体计算导高变化值,按照恒定值考虑,防止定位点与定位点之间的差值超过标准。4、接触线高差处理:对于一跨内高差大于 150mm 的检测值,考虑弓网动态弹性的影响,静态测量高差不得超过 100mm。接触导线坡度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暂按不大于 1导线坡度进行顺坡。一跨内各吊弦点接触线高度严禁出现波浪形(V 字型变化)。5、接触线硬弯处理,对于孤立硬弯应用五轮导线校直器整弯,对于整锚段连续硬弯则应换线。6、导线扭面处理:对于孤立扭面程度小于 45 度的应用导线扭面整正器调整(对因为定位器坡度太大造成导线扭面的必须先调整好定位坡度后再进行扭面整正调整);对于整锚段连续扭面严重的则应换线。7、接触线接头、补强处理:要作为关键点精检细调,严格按工艺处理并打磨,务求平滑过渡;该处接触线的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010mm,必要时加装受力吊弦。8.1、接触线接头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 TB/T2073 的规定。2、制造工艺1)线夹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2)线夹本体夹线牙形角为 51 士 1 度,27 士 1 度。3)本体上的螺纹按 GB/T196-1981 要求。3、紧固件1)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 GB/T3098.6-2000,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 A2-70。2)螺栓应符合 GB/15783-200003)螺母应符合 GB/1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4)弹簧垫圈应符合(3B/1859-1987,4、性能要求1)机械性能a)铜接触线接头线夹最大水平土作荷重为 17.3kN。b)铜接触线接头线夹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 52.5kN。c)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滑动荷重:接续 CT120 接触线时不小于 40.5kN;接续 CT110 接触线不小于 34.0kN;接续 CT85 接触线时不小于 29.0kN。d)螺栓紧固力矩为 44N.m。2)电性能a)铜接触线接头线夹连续载流量不小于 600A,5min 过载流量不小于 800A。6)铜接触线接头线夹的接触电阻不大于 0.000Ia。C)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的电阻值不应大于同等长度线索电阻值 1.1 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