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明年起高中将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论明年起全国高中将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据教育部(微博)网站消息,教育部今日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根据意见,明年起高中将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中学须真实记录学生3年表现,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评价内容包括: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2.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3.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第 2 页4.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5.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意见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一般性的活动不必记录。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各省(区、市)要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格式提出基本要求。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意见同时强调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有些活动项目学生没有参加或事迹不第 3 页突出,可以空缺。规范和减少高考(课程)加分项目后,学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要对学生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意见还指出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教育新闻中国新闻网微博20*-12-1614:18篇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及思考付俊祥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741300)摘要: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实验和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标取向偏移,标准缺乏统一,方案操作性不强,权力分配不公平,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问题思考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实验和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否毕业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用高考“指挥棒”促进学生、学校、家庭、社会重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身心发展等方面的状况,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是高考改革的一大进步,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各地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相关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第 4 页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与效果,影响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一、评价目标取向偏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施中评价目标却发生了偏移,放大了作为评价和考试制度所具有的筛选的工具性作用,造成了价值取向上的偏移。家长、学生,甚至一部分教师将综合素质评价看做升学考试的一部分。走访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是评价结果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对参加家长会的高一30名、高二30名、高三40名共100名家长,在随机选取高一30名、高二30名、高三40名共100名学生,抽取高一15名、高二15名、高三20名共50名教师,28名学校领导进行问卷调查,对综合素质评价关注点首选“高考录取取依据”,其次是“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而“促进素质提高”最低。学校领导、教师认为综合素质评价能“促进素质提高”达10%,是因为在评价过程中体现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强化了“不合格D等级”的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对它的目标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导致评价目标与手段的价值错位或倒置,甚至最终造成评价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把评价的关注点一开始就偏向高考,淡化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初衷。二、评价标准缺乏统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指标不统一,使评价结果缺乏横向比较性,影响它的信度与效度,对工作形成干扰,导致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形式化和表面化。1一级指标划分不统一。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确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第 5 页维度,涉及20个要素”。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中指出评价内容为“公民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等六个方面”,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要素、主要行为表现三个等级”。有关学校制定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却确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模块修习情况评价、基本素质发展状况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高中阶段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四个部分”,基本素质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涉及“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各校制定的实施办法、甘肃省指导意见、评价方法,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是6个维度还是五个方面,评价内容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不明确。2等级划分标准不一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中指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优秀(A)、良好(B)、合格(C)、尚待改进(D)四个等级呈现,但各校实施方案中评价等级划分不尽相同。武山一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评价的五个方面,满分均为10分。赋分成绩分为10分至1分共10个分数段。学生评价小组和教师在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时,A等级应控制在参评学生总数的30以内,B等级应控制在参评学生总数的40以内。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状况评价的各方面打分,计算出最终成绩后,10分或9分为A等级,8分或7分为B等级,6分或5分为C等级,4分及其以下为D等级。皋兰一中根据“评价细则”进行打分,综合评价满分50分。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大小确定评价的等级:A级41分50分(优秀),B级31分40分(良好),C级21分30分(合格),D级20(包括20)分以下(尚待改进)。永登一中学生第 6 页综合素质评定的总分值为100分,共设定6个维度的20个要素,每要素设定为5分,合计为100分。学校评定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要求特点不同,考虑每年级设定不同的测评点。每测评点分五档打分,优秀(A)达到该项分值85%以上,良好(B)达到该项分值75%84%,合格(C)达到该项分值60%74%,不合格(D)达到该项分值60%以下。D等原则上不高于3人,指有重大问题和受处分在评定时未取消处分的学生,B等总额为(100%A等C等(10%)D等)。3评价结果所占权重不统一。综合素质评价由教师、学生、同伴和家长等多主体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然后参考各主体的评价结果,再形成统一的评价等级。各地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对各主体的评价结果在总体评价中所占权重的划分却不同。武山一中评价最终结果依据学生自评、学生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确定,其中学生自评成绩权重为20,学生小组评价成绩权重为30,教师评价成绩权重为50。永登一中学校设定评定权重是学生自我评定权重为30%、学生评定小组评定权重为30%、教师评定小组评定权重为30%、家长评定权重为10%,四项评定权重之和100%。三、评价方案操作性不强在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性方面,有些地区和学校由于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难以做出恰当的评定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不免失之宽泛,使得评价不够科学、不够客观,产生了负面影响。1具体评价指标难以测量。依据数据表征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一般被认为是最具有公信力的评价方式,也正是分数评价能长期得到公众认可的重要原因。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属于间接测量,一般不能获第 7 页得具体的数量表现形式。所以,如果不加区分地将一些难以客观测评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就必然影响整个评价的质量。各地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中,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难以测量的指标。有些学校对“思想品德”等第的评价规定是:“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等第,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凡基本符合标准者,视情况可得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得A”。这里的“基本符合标准”,“视情况”,“有突出问题”等表述模糊笼统且内容繁杂,不够细化具体,无法进行准确量化和评价操作,加大了实际评价操作中的难度。篇三: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关于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制订情况的说明20*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选择上海市和浙江省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本市按照国家部署,制订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市政府于20*年9月19日发布实施。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本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两依据一参考”(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配套政策。为此,在制定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时,我们同步启动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制订工作。组建了由各方专家构成的项目组,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学校实地调研等,第 8 页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讨论,起草了实施办法文本。20*年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上海据此进一步完善了实施办法。同时,我们先后召开高中校长、教师和学生,各区县教育局分管局长,自主招生高校招办负责人,教育和社会学界专家座谈会20余场,听取和吸纳意见建议。还征求了学生家长意见,抽取了不同区县各种类型的20所高中近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