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简析通研人员:翟公珍:内容总监张洪霞(县一小):全册教材简析、第一、三、五单元李成芳(县一小):第二、四单元全册教材简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一)、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小小设计师、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等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领域包括: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运动(一) 。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数据收集整理。综合与实践领域包括:小小设计师、数学广角。数与计算的教学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包括: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二、全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 ,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3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l 千克1000 克。5.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22.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套教材第一次安排统计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分类与统计”单元,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与呈现数据,教学的重点还是在于分类,因为它是后面学生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第二次编排则是在本册,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二、单元教学目标(即教什么)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三、目标简析(即教到什么程度)1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特别是正字法。2让学生能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填写统计表。3能够解读统计表中蕴含的信息,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的问题。4初步解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四、单元重点: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呈现数据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数据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五、主要内容简析例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时,应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只有通过调查统计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让学生自主思考调查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调查方法的多样性。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将调查的3信息整理在表格中。例 2让学生仍从实际出发,通过投票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让学生学生在进一步熟悉调查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正字法是记录数据的方法。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调查的过程,重在呈现记录数据的方法。交流时,重点突出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单元内容简析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和表内乘法一样,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二、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以下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四、具体内容分析本单元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两大部分,其中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平均分(例 1、例 2、例 3)和除法的含义(例 4、例 5) ,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包括用乘法口诀求商(例 1、例 2)和解决问题(例 3)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除法的初步认识(例 1,例 2,例 3.例 4.例 5)一、教学目标(即教什么)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2.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4的能力,初步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二、目标简析(即教到什么程度)1. 让学生知道怎样是平均分,会具体进行平均分,知道两种不同分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结果都是平均分,不同点是一是根据平均分成的份数确定每份几个,二是根据每份几个再确定平均分成几份。由于平均分的过程方法不同,相应的除法算式的具体含义就不同,但都要用除法表示。2. 让学生在具体分的过程中上升到运用乘法口诀去思考平均分的结果。3.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平均分过程就用除法计算。其中被除数就是平均分的物品总数,除数就是要分成的份数或每份有几个,商就是平均分的结果。4. 让学生能用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5. 让学生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是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等分、包含分),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四、主要内容简析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平均分。例 1 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分的过程中认识平均分,教学时应该呈现所有的分的方法,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分的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并且多为学生提供平均分的例子。例 2 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具体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分的过程中交流引导学生,上升到用乘法口诀思考分的过程。例 3 主要是引导学生两种不同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结果都是平均分,不同点是一是根据平均分成的份数确定每份几个,二是根据每份几个再确定平均分成几份。由于平均分的过程方法不同,相应的除法算式的具体含义就不同,但都要用除法表示。例 4 主要目的是教学除法的第一层含义平均分成几份,让学生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达,引入除法算式,认识除号。教学时,应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书面表达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交流时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数学符号简约的表达,即除法算式,让学生明确除号前面的数就是要分的物品总数,除号就是平均分,除号后面的数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等号后面的数就是分的结果。例 5 主要是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另一种分法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教学时应和例 4 相同。让学生明确被除数就是平均分的物品总数,除数就是要分成的每份有几个,商就是平均分的结果。五、学生学习的难点正确理解包含除的含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一定让学生在具体分的5过程中明确平均分的物品总数就是被除数,每份有几个就是除数,平均分的结果就是商,即等号后边的数一定是分的结果。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p18 例 1,例 2,例 3)一、教学目标(即教什么)1.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培养逆向思维。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目标简析(即教到什么程度)1.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不同的除法算式。2让学生了解画图是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3.让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一是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二是根据问题想方法,列式解答,三是检验,可向学生渗透用乘法验证除法的方法。三、教学重点是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四、主要内容简析例 1 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时关注多种不同方法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如 1234,教师可这样问,12 除以 3 为什么等于 4?学生会想到 3 个 4 是 12,也就是口诀三四十二,从而引出用乘法口诀求商。例 2 的主要意图是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可呈现信息图让学生找出信息,提出用乘法和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先解决用乘法的问题,再解决用除法的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在比较中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积就是被除数,一个乘数是除数,另一个乘数一定就是商。例 3 主要是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可在学生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继续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一是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二是根据问题想方法,列式解答,三是检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教师还应6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画图法的直观性,让学生明确画图是理解题意的有效方法。五、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定位在直观认识上,意在达到以下目的: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的运动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觉;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 、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图形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以下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三、单元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直观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四、具体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和解决问题四个部分。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