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5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5页 / 共75页
第6页 / 共75页
第7页 / 共75页
第8页 / 共75页
第9页 / 共75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标题: 楷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 楷书的特点及社会意义。2楷书书体发展史略。授课时数:2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不同朝代的主要书家及其楷书代表作。2辨别各种书体。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来欣赏这几幅书法作品-展示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同时,告诉学生学好书法说难也不难,只要认真学习,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有丰厚的回报。第一节、楷书的特点及社会意义1.楷书的定义: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楷即法式、模范;楷书,顾名思义,为书法之楷模。其结体方正,笔画平直。循乎法度,具有楷模之意。楷书萌芽于秦汉,成熟于魏晋,极盛于唐。从某种意义上说,楷书的书写训练与艺术创造,不可回避地对人含有文化认同的某些规范、约束、引导与修炼的美育作用,这也是汉字书法能够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后仍保持着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第二节、楷书书体发展史略一、楷书的确立和“钟、王”的历史功绩。钟鹞(151-230 年) ,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世称“钟太傅, ”代表作有宣示表 、 贺捷表 、 力命表等。虽然钟繇楷书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录意,但无疑是与隶书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字体楷书。钟繇以其巨大的创造力,为楷书的完善、定型和推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羲之(303-361 年) ,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今属山东)。曾任右军将军,故也称“王右军” 。他出身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其父王旷、堂兄弟王恬、王洽、王荟、侄王珣、王珉等皆有书名。羲之幼时由父传授笔法,后随著名女书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又渡江北游,见李斯、曹喜、蔡邕、钟繇书法,眼界大开,从此遍临诸家,兼采众长,自成一家。至晚年,书法更臻尽善尽美之化境,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艺术高度。王羲之在继承前代,吸收当代书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使行书进一步规范化,创造了不激不厉、妍美流便的行书典范;在草书方面,完善和健全了草书法则,为后世树立了标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历来为人们所极力推崇,被后世尊称为“书圣” ,这与唐太宗有直接关系。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佩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仅极力收藏起真迹,而且亲自作王羲之传论 。相传唐太宗得到兰亭序真迹后,曾命他的臣子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响拓数本,分赐给皇太子诸王近臣。他死后, 兰亭序陪葬昭陵。楷书代表作有乐毅论 、 黄庭经 、 东方朔画赞等。行书的代表作兰亭集序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名。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通篇志气平和,容与优游,温润典丽。其结字参差错落,各其姿态。主要墨迹有:姨母帖 孔侍中帖 二谢帖丧乱帖等。王献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世称“王大令” 。献之幼承庭教,书法得家法。其楷书如洛神赋十三行,华美流畅,活泼妍丽;其行书有“破体”之称,行书中间有楷、草,如廿九日帖 黄门帖等;其草书,较之羲之更加连畅奔放,号为“一笔书”或“连绵草” ,如 十二月帖 、 中秋帖等,尤其是中秋帖 ,首行“不复不得”四字、中行“甚省如何”四字皆为一笔书,映带自如,是行云流水。王献之行草书纵逸豪放,无拘无束,与王羲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他才没有被父名所掩,终于一自己超众绝群的艺术成就,与其父并称“二王” ,成为继王羲之以后的又一颗书坛巨星。楷书有洛神赋等。草书有十二月帖 中秋帖等。二、 楷书的兴盛发展时期-南北朝南朝自刘裕代晋至陈灭于隋,历宋、齐、梁、陈四朝。(1)智永,在陈为僧,名法极,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勤于学书,一时传为美谈。相传他居永欣寺三十年不下楼,退笔成冢。求他书法的人络绎不绝,门限踏穿,只得用铁叶包裹,称之为“铁门限” 。他真、行、草诸体皆精,真、草千字文是他的代表作。楷法精严,娴静秀雅,运笔凝练,结体匀称,刚柔相济。草书气势贯通,笔力遒劲,出归入矩,堪为后世法则。南朝碑刻,最著名的首推爨龙颜碑 ,其次是瘗鹤铭 。爨龙颜碑是南朝碑刻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该碑立于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 年) ,清代道光年间在云南省陆凉县发现。因它与东晋爨宝子碑用笔结体相近,又同在云南省,故将此二碑合称“双爨” 。爨龙颜碑为方笔楷书,略存隶意,雄强朴茂,豪放粗犷。与爨宝子碑相比,笔画遒健而无锋棱逼人之势,结构匀称生动而无古怪松散之弊。 爨龙颜碑堪称开魏碑先河之力作。瘗鹤铭 ,南朝梁代石刻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为摩崖楷书。笔势开张,结字宽博舒展,风格萧远散澹。关于它的作者,一说是王羲之,一说是陶弘景,目前尚无定论,但对它的艺术水准,历来却是共同认可的。北朝这一时期的书法成就主要反映在碑刻上,造像题记、碑碣、摩崖、墓志铭风起云涌,民间书法家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以其大刀阔斧、的艺术创造,将北方少数民族的骁勇之气带进了书坛,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也因此而迎来了又一颇为壮阔的洪峰。造像记,这是北朝佛教兴盛,石窟风起的直接产物。北魏时代的造像记约有二千余方。其中最受后人称道的是龙门二十品 ,它们多为贵族造像题记,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审美风尚。碑碣,北朝破除了禁止立碑的成规,因而碑碣继汉以后又一次鹊起,并且在形制、字体等方面也没有限制,所以北朝碑碣书法丰富多彩,可以肯定,占主流的还是楷书,隶书碑为数甚少。楷书碑中著名的有大代华岳庙碑 、 中岳嵩高灵庙碑 、 高庆碑 、 张猛龙碑 、 吊比干文 、贾思伯碑等,其中最负成名的是吊比干文和张猛龙碑 。吊比干文 ,笔画瘦硬挺森,横画起讫方而粗,其势峻直,结构规整平正,布局井然有序。张猛龙碑 ,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内容为歌颂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尊孔兴学的事迹。运笔以方笔直势为主,横笔斜势较大、右面偏离。点画灵动自如,相同偏旁或部分写法各异,揖让穿插巧妙而不怪诞,结构精严而不板滞。通篇气魄恢弘,有整练利落、刚劲险峻之势,又具精雅秀丽、绰约翩翩之态,的确是北魏书法中难得的佳作。墓志铭,已出土的北魏碑志铭数量多达二三百方,体制多样,精致秀美。这些墓志以魏王室贵族的为多,书家和刻工都是当时的高手。北魏墓志铭的书法风格集中体现了上层贵族的文化特色。其中著名的有张黑女墓志 、 刁遵墓志 、 元瑛墓志 、 元怀墓志 、 元晖墓志等。其中又以张黑女墓志最具意趣。张黑女墓志又名张玄墓志 ,刻于北魏普泰三年,为北魏南阳太守玄的墓志。其用笔方圆兼备,笔画虚实相生,结构紧凑谨严。在方整挺森的北魏书法中,此墓志以形质而韵秀、刚健而柔美的书风而别具风神。摩崖,北魏摩崖书法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石门铭 、 郑文公碑 、秦山经石峪金刚经等。石门铭 ,王远书。刻于北魏永平二年(509 年) ,摩崖在陕西褒城。此铭笔画雄健跌宕,依石赋形,起伏有致;结字奇纵飞动;章法自然天成,浩气横溢。郑文公碑 ,传为郑道昭书。北魏永平四年(511 年)刻于山东掖县云峰山摩崖,称下碑 ;一在天柱山,称上碑 ,内容为光州刺史郑道昭传述其父郑羲功德,所以又称郑羲碑 。此碑为山东云峰山刻石之一。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称赞此碑“有云鹤海鸥之态” 。其笔画如篆、隶、楷之间,字大逾尺,笔力矫健,气势雄伟,是佛家书迹的代表作。不难看出,它那厚重丰满的笔势,端严简穆的字形,雍容典雅的气度,确有一种超凡绝尘,海纳百川的佛子风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熟起到了推澜助波的重要作用,也为唐代书法的繁荣昌盛作了理论上的准备。这一时期的书论代表作有:西晋卫恒:四体书势成公绥:隶书体索靖:草书状东晋卫夫人(传):笔阵图王羲之(传):书论 、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等(恐为唐人伪托)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僧虔:笔意赞江式:论书表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袁昂:古今书评智永:题右军乐毅论等。三、楷书的鼎盛时期-隋唐1隋代书法隋代是相当短命的(581618 年) ,而书法并不是一段空白。 龙藏寺碑 、 董美人墓志 、 启法寺碑等。龙藏寺碑 ,隋开皇六年(586 年)刻于河北正定龙兴寺。结体平正舒展,章法谨严安雅,北朝书法的斩截俊朗已为温柔的转折所取代,初唐褚遂良的书法即得益于此碑。董美人墓志 ,隋开皇十七年(597 年)立在陕西兴平县。清嘉庆,道光年间发现。其书平整匀净,娟秀挺拔,是承魏开唐的精妙小楷。启法寺碑 ,丁道护书。隋仁寿二年(602 年)立。用笔淬厉浑朴,一洗六朝之余习,开初唐之先声。2唐代书法唐代书法的鼎盛与唐太宗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唐建国之初,李世民以隋的灭亡教训作为资治之鉴,采取了一系列固国安民的措施,于是出现了国强民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贞观之治” 。为唐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初唐书坛以“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逐良、薛稷的楷书成就最高。1.欧阳询(557 年641 年)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初仕隋,为太常博士,贞观初为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最,传世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 、 温彦博碑 、 虞恭公碑 、等。欧书的特色:“险劲” ,楷法精严,出规入矩,有法可循。笔画瘦劲,结字狭长,在安排字形结构上尤其讲究,穿插避让,独具匠心。欧书在当时就为海内外所崇尚,高丽曾派遗使臣求书迹。九成宫醴泉铭为欧书代表作。唐贞观六年(632 年)立于陕西麟游县,碑文为唐初名臣魏征所撰,主要记叙了贞观六年唐太宗避暑九成宫的盛况和醴泉的发现经过。碑通高 1.90 米,宽 0.90 米。此碑为欧阳询晚年力作,笔法老辣,已至炉火纯青之境。欧阳询行书与其楷书如出一辙,体势势修长,字形紧结,成自家面目。传世书法有梦奠帖 、 卜商帖 、 张翰帖等。欧书在唐初王书笼罩的时代,独树一格,更多地吸收了北魏的艺术营养,其茂密刚劲的书风可在北魏石碑中找到源头。欧书个性强烈,程式严格,为初学者提供了入门的途径,但其光芒外耀,缺少含蓄,过分的精严和程式化,会窒息艺术的生机,应该说是欧书的缺陷。2.虞世南(558 年638 年)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秘书监永兴公,世称“虞永兴” 。唐太宗对虞世南推崇备至:“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实,三曰 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有一于此,足为名臣,世南兼之。 ”虞世南的书法从智永外得笔法,为王派正统,笔势圆通,体势方正,外柔内刚,含蓄典雅,褪尽火气。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是夫子庙堂碑 。此碑书写年月不明,大致可推定为贞观三四年,为虞世南 70 岁左右的作品。端庄静穆,一派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之风;字字锋芒内敛,精神内含,遒美俊朗,沉静安详,清醇高雅,风姿可人。虞世南也工行书,行书作品有汝南公主墓志 ,笔法为王书所笼罩,继承多于创新。3.褚逐良(596 年659 年) ,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 ,为唐初名臣,唐太宗死后,为顾命大臣之一。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虞世南死后,褚遂良被召为侍书。他对王羲之书法造诣颇深,唐太宗曾出示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让他鉴定真伪,他无一失误。纵观其书,的确得王书精髓,但褚遂良知变化,善融通,决不拘泥于一家,他的作品中取法民间碑版的痕迹十分明显,可见他是陶冶百家,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的。 唐人书评说他的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他传世的楷书作品主要有孟法师碑 、 房梁公碑 、 雁塔圣教序 、 枯树赋等。 雁塔圣教序为其代表作。此碑隶意犹存,运笔取弧势,瘦硬清挺而妍润圆融,结构和谐安详,风姿翩翩,卓尔不群。4.薛稷(649 年713 年) ,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人。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他是魏征的外孙,褚遂良的高足,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 ,可见他是学褚的高手。薛稷传世墨迹不多,仅有升仙太子碑阴题名和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