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职教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江苏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刘重庆1998 年江苏省教委(现教育厅)在开展机电一体化和现代化农业两类现代化专业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将试点扩大到商贸、服装、旅游、建筑等专业。现代化专业建设试点工作,旨在从专业建设入手,以现代化专业建设来推动和深化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诸方面的改革,初步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推动整个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围绕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材和评价方法等的改革,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形成适应现代化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评价是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评价。现代化专业培养目标为课程体系实施提供依据,课程体系的实施为课程体系的评价提供样本,课程体系评价为现代化专业培养目标提供反馈。课程体系评价与课程体系的实施应同时进行。一、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与评价现代化专业建设是顺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先行目标。其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根本目标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现代化专业建设的标准,它的定位和内涵是课程体系构件的依据。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级技术劳动者,即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打好文化和专业基础,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发展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2、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现代化专业对岗位与岗位群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其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做出具体的描述,进而设计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参与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的不仅有教师还有专家、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适应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论也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以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的评估,着重以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社会认可度作为指标。3、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现代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在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的分析基础上,将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包括职业道德课) 、专业课、实践课三大类。课程设置具备三个方面特点:适应性,要求适应未来、当地现代化专业的发展,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综合性,要求打破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实践性,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安排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时,应充分注意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接口” ,克服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做法,达到理论教学实践化。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系列。教材编写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精选内容深浅适度,加强应用,具有专业特点,力求反映以下特色:实用性,不必过多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与科学化,而是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职业性,要针对具体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特性选择课程内容;适用性,面向行业,贴近地方经济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先进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材内客更新不断提出挑战,除了不断更新教材外,还要求在授课的同时,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或自编补充讲义,并将被企业、社会广泛引入的最新应用技术编入教材,以达到教材内容的“求新”的要求。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目标和特点是课程体系评估的主要标准。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评估内容还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实验实习设施等内容。二、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要求课程体系评价是对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过程的实际水平逼近预定课程体系目标的程度。通过信息反馈,找出试验结果和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对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和调整,使之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的评价应作为课程体系研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就要把预期达到的目标、对课程体系的实验要求和学生职业素质达到的水平规定明确,作为课程体系评价设定指标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构建虽然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理论论证,但是最终验证课程体系科学性、可行性的是课程的教学实验,而实验的结果应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职业素质的整体优化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课程体系的评价不仅是对课程体系本身,而且是对教学实验工作、学生素质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详细的方案,合格的评价人员,健全的组织结构,严格的程序,才能使评价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课程体系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调节、反馈的功能。课程体系评价要实事求是,力求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三、评价系统的设计思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评价目标系统、评价指标系统、评价标准三项构成。评价目标系统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方案达到其预期的教育目标。评价指标系统是在评价目标确定后,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测评的指标,对评价目标系统进行层层分解,经过归类、筛选、理论推导、专家评判,最后编定出分层级的指标系统。评价标准系统是根据评价目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量化,定性标准(标准强度)制定等级标准,定量标准(频率)也制定范围等级标准。整个评价系统的设计应体现如下的特点:1、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评价方案设计应坚持科学性,以使评价结果真实、准确。评价要体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本质的主要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职业教育内部规律,又要符合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的外部规律。每个指标应严密、简要、适度,其内涵标准应明确、规范、恰当,通过评价使课程体系构建沿着科学管理的轨道前进。2、统一性与个别性相结合。中职学校专业与专业之间,在试点方案中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实习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制定三项评价系统具体内容时,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但是三项评价系统的项目是统一的,不能缺少。评价标准要求也是一致的。3、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结合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评价指标的参照标准进行客观评定,收集评价信息务求全面、客观,具有代表性,如实记载和反映,做到真实可靠。对信息处理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实事求是地确定目标实现程度和价值判断。不主观臆断,不盲目拔高或刻意降低评价标准。评价必须坚持社会效果反馈,学生的就业率、岗位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情况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评议等都应作为评价的内容。制定评价方案时,要广泛征求意见;实施评价时,要有社会基础,多方面、多角度收集信息,必须将评价工作者和课程体系构建人员、实验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必须将领导部门的评价、社会公众评价和实验学校自我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较为客观、符合实际。4、可比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评价必须对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既看其提高或降低的幅度,也了解其在条件相似的同类项目中的相对位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层次与层次间质与量的区分。课程的价值评价应具有继承性、延续性、后效性、周期性、社会性与职业性的特点。指标体系应具有标际之间可比的性质,否则不能定为指标。课程评价应简单易行,便于操作,项目不宜太繁琐。评价方法要从实际水平出发,不应搞得过于高深和复杂,以免冲击日常工作,或使大多数参与实验的师生不懂,不会,不敢,也不愿去进行评价;要从我国国情和职业学校实际出发,应认真学习、消化国外有关课程评价的有益经验,但不能一知半解,生搬硬套;要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借鉴普通中学课程改革评价的好经验,认识职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遵循客观规律,力求体现职教特色。四、评价方法的研究在构建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方案中,评价方法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方法是实施评价的重要保证,结合中职学校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制定评价时间、角度和方法。1、评价时间评价类型与评价时间要紧密配合,评价要及时。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评价是在实验结束,学生就业一年后,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课程体系实验工作评价,每学年结束时评价一次,目的是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的经验,反馈信息,完善实验工作。同时也为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积累资料。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分三个时态进行,初态评价是在学生入学前进行;中态评价在实验过程中选择某些素质方面评价一次;末态评价在学生毕业时进行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终结性评价。2、评价角度课程体系评价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第一,课程评价组、课程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及上级教育部门领导评价;第二,参与实验教师和同行专家评价;第三,毕业生用人单位专家评价;第四,毕业生和在校学生评价;第五,实验学校自我评价。3、评价组织为了评价顺利进行,应建立相应的评价组织。成立现代化专业课程体系评价小组,成员由构建课程体系研究人员、同行专家和教育领导部门人员组成,领导课程体系评价工作。实验学校成立评价小组,成员为学校领导和参与实验部门教师。同时聘请一至二名评价员,负责组织学生评价,收集实验学校评价资料。选自职教论坛2001 年第 8 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