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心提示:今年应届生毕业工作已经一个月有余,相比70后、80后,大多数90后学生打小对经济概念更加淡薄,忽然之间要自己养活自己,不少人吐糟“鸭梨山大” 。北京晨报记者对在京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调查后发现,不少毕业生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接济。不过,有了经济压力的毕业生们也有了积极的转变:懂得节约用水用电,吃饭购物开销也开始有度。青年问题专家表示,刚进入社会压力大是正常现象,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应该尽快学会理财、做到开源节流。现状调查刚工作最大感受就是穷买菜像大妈一样锱铢必较四川女孩孙倩倩今年六月从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办)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私企工作,月收入4000元。 “像突然进入了剥削人的旧社会!”对于从学生转型为上班族,孙倩倩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受, “尤其是吃饭,想省钱在家做饭,没锅没碗没葱没蒜,什么都要买,或者就只能在外吃,不得已开支又增加了。 ”云南男生唐洪春目前还没有正式到新单位报到,暂时借住在学校宿舍,并在网络公司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一天175元。 “学校食堂里一份八块钱的五花肉盖饭能吃饱,现在公司附近的盖饭怎么也要十五六块,肉还比学校的少, ”唐洪春说, “毕业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穷!”大学期间唐洪春曾入伍两年,自己存下的部队津贴和退伍费约有十万,从此没有再向家里要过钱。前段时间唐洪春的手机坏了,自己买了一部新手机,手头拮据的他每顿饭只吃一个馒头一份菜,直到前天发了薪水才改善了伙食,“毕业后开销太大了,主要是吃饭太贵,必须数着钱过日子, ”唐洪春说, “看到朋友在微信里发红烧肉的照片都受不了了。 ”偶尔进一次商场,同为今年毕业的重庆女孩曾宁宁也开始“锱铢必较” ,对着21元1.5升的食用油和12元0.9升的食用油拿出了手机,计算比较哪一瓶比较划算。 “其实很明白差别不大,但就是忍不住会斤斤计较。 ”曾宁宁告诉记者,现在去商场逛完一圈,到了收银台又会把购物车里的东西放回去几件, “以前用爸妈的钱可不是这样的,在学校买零食都不眨眼, ”曾宁宁说, “现在买菜都会在包装好的蔬菜中挑出最便宜的一份。 ”虽然大家以前都调侃只有大妈们最爱挑便宜菜,但现在也不得不身体力行向“老前辈”学习,在超市里和大妈们一同挑选便宜菜,能节省开支比别的都重要。学爷爷奶奶用废水冲马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也成为毕业生的心头痛。江苏男生陈友艺与大学同学合租一个多月,已花掉400元电费,这对于收入不多的他来说,也不是小数。为了控制支出,他每周只充100元电费,物业经常不可置信地问我“只充100吗?”我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其他居民电卡里大都还有四位数余额,突然就感到自己很穷。 “有一天晚上用光了电,但小区物业规定只能在周末买电,不得不在黑暗里度过了两天。 ”陈友艺说, “在学校的时候,20元的电能用一学期呢,真想不通为什么那个时候还会嫌贵。 ”为了杜绝不必要的用电用水,陈友艺坦承自己已经有点“神经质” , “时不时就跑到厨房和洗手间检查水龙头有没有关紧,反复开了关、关了开,盯着水表看转动有多快。 ”陈友艺笑着说,学校宿舍的水免费使用,而现在每滴水都是钱,陈友艺告诉记者,他三天前刚去买了一个水桶用来装洗菜水、洗碗水, “以前觉得爷爷奶奶拿废水冲马桶很好笑,现在自己也开始这样做了。 ”陈友艺说。曾宁宁也说,不是特别热的时候就不开空调, “洗衣服也尽量手洗,洗衣机太耗水耗电了。 ”交房租时感觉活不下去了吃穿、水电还有办法省,最让毕业生头疼的还是房租。目前北京租房多实行“押一付三” ,对于刚工作还没收入的毕业生来说是笔巨款。今年毕业后到北京工作的南昌男孩汤丰宇与朋友在北五环合租了一套房子, “交房租的时候还没发工资呢,三千多块就没了, ”汤丰宇说, “不好意思向父母要,只能东拼西凑,分三次才把房租交齐,期间房东还一直威胁说再拖延就收回房子。 ”孙倩倩与两位室友合租了一套三居室,每月月租2000元, “以前根本没有房租这一块开支,现在突然每个月都要交这么多钱。 ”为了减轻房租压力,孙倩倩正在考虑再找一位室友合租。陈友艺也同样对“突如其来”的房租感到吃不消,“刚找到工作的时候觉得一个月收入三四千也挺够用的,到了交房租的时候才感觉活不下去。 ”陈友艺说。他的房东要求“押一付三” ,并且第二次付房租的时候要提前一个月交钱, “刚住进两个月,又要考虑着交接下来三个月的房租了,不吃不喝也拿不出5000多。 ”陈友艺说。学校宿舍一两千就能住一年,毕业后突然出现的房租作为开支大头,给刚工作的毕业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不少毕业生父母选择在房租上资助孩子。李先生的女儿刚在北京读完大学,开始了“北漂”的生活,李先生和妻子赞助了孩子的第一笔房租,并计划在一年的时间内随时准备资助孩子, “就一个孩子,不资助她我们资助谁呢?孩子需要资助的时候,不找我们又找谁呢?”李先生说。北京孩子不用租房压力小比起在北京工作的外地毕业生,北京本地的同龄人大部分不需要租房,压力小了许多。北京女孩李悦蓉今年毕业后进入一家杂志社工作,吃住都在家里,每天的消费也不过是午饭和上下班的交通费, “跟毕业前比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李悦蓉说。在采访中北京晨报记者发现,虽然北京本地的应届毕业生没有房租、日常饮食的支出,但不少北京家长不再给孩子生活费、零花钱, “家里不再给生活费,自己平时攒下的零花钱用光后,如果工资不多的话会感到压力。 ”今年毕业的贾同学说。个案故事女生说:上月工资只剩300元为了省房租,曾宁宁选择在离单位较远的南四环租房,每天乘公交地铁上班, “一个来回是四块八,听说北京地铁要涨价了,以后每个月的交通费也得涨不少, ”曾宁宁说, “有时加班太晚没有地铁,只能自己掏腰包打车回家,太奢侈了。 ”曾宁宁在一家专业性很强的报社工作。心思细腻的她记下了毕业第一个月的开销:税后收入2400元,水电费和在家吃的早饭晚饭共计276.12元,午饭每天13元到15元,周末外出就餐两次,每次50元左右,房租800元,加上杂物、人情消费,上个月只剩下了不到300元。 “根本没想到有这么多地方需要开支, ”曾宁宁说, “吃饭花费太大了,在学校时可以每天三顿不到十块,现在十块钱都吃不了一顿午饭。 ”除了吃饭,工作方面的开支也让毕业生感到不小的压力。 “由于报社专业性很强,很多东西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不得不经常复印学习资料。学校复印一毛钱一张、打印两毛钱一张,现在翻了四五倍。 ”曾宁宁说。工作中需要经常采访外地的专家学者, “话费噌噌噌往上涨!”而她在大学期间每个月话费不过50元, “一次电话采访就要半个多小时,有时还要一个多小时,看着屏幕上不断增加的通话时间实在心疼。 ”男生说:要谈不起恋爱了“要谈不起恋爱了。 ”在网络公司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滕罗对记者说。毕业前滕罗就找到了一份加奖金可以年收入过十万的工作,让同学们羡慕不已。但上个月还没有转正,拿着5000月薪,房租、水电煤气费、网费、话费等,一个月就要花掉2000多, “没钱给女朋友买礼物了。 ”作为男生,滕罗并不介意穿自己两三年前的旧衣服, “不敢买新的,几百块一套。 ”手头再紧,滕罗还是努力和女朋友享受着浪漫:约会时挑便宜的早场电影看,逛街多看少买,偶尔奢侈一把为女朋友买一件新衣服, “然后就不得不省吃俭用一星期。 ”滕罗说。恋爱经费不能太省,滕罗选择在个人生活上节俭, “女朋友不在北京时候,我都在公司待到7点之后才走,因为7点有免费的加班餐吃,虽然只是勉强能吃饱,但是能省下不少钱啊。 ”滕罗说。对于刚毕业后拮据的生活,滕罗有着年轻人的傲气, “每个月攒不下个一两千,都不好意思和家里人开口说自己能成一番事业。 ”滕罗说。对于存钱这件事,月收入3000多元的陈友艺却很无奈, “房租水电每个月要2000多,真的很难有什么积蓄,一毕业就成了月光族。 ”但陈友艺认为,自己能做到“月光”而不是“月负” ,已经挺满足了。省钱高招网购 自带午餐虽然有的毕业生得到了家长的资助,但突然增多的消费和不高的收入,仍旧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他们想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法。 “毕业后才发现网购简直太好用了!”孙倩倩说,以前在校时,还常常到实体店买东西。但现在离开了学校,需要买的东西太多,实体店太贵,网络成为包括孙倩倩在内不少年轻人钟爱的购物渠道, “四十块钱买的锅也很好用。 ”孙倩倩说。女生们也渐渐将网络作为增添衣服的主要途径, “前几天在网上买到了一条17元的短裤呢, ”曾宁宁说, “但还是不敢穿到单位去。 ”曾宁宁与三位室友各出800元成立了“公共账户”以购买拖把、洗衣粉、锅碗等公共用品,也用以支付水电、燃气费用,每一笔公共花销都记在笔记本上,清晰透明的财务对理性消费有不小的帮助。但由于刚搬出学校第一个月需要购置的物品太多,这笔“公共账户”一个月下来仅余不到500元。汤丰宇每天中午在公司附近吃饭, “消费太高,二十块以下男生根本吃不饱。”汤丰宇说。为了在午饭上节省,汤丰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好午饭带到公司吃, “虽然也要买菜买米,但相对而言划算很多,能省就省。 ”在大学附近租房的滕罗只要有空都会回学校食堂吃饭, “一顿饭不过十块钱,虽然毕业后没有校园卡、吃饭还要交几块钱的手续费,但卫生便宜还能吃饱。 ”滕罗说。“节流”习惯已经在毕业生中渐渐养成,而“开源”似乎还没有兴起。接受采访的几位毕业生中没有一位做着兼职。 “没有时间,工作日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回到家都晚上了,只想立刻洗澡睡觉, ”陈友艺说, “周末也别提了,能躺在床上看一天电影才是最享受的。 ”家长态度是否资助选择不一学生家长李先生认为刚毕业最重要的是工作状态而非收入多少,房租压力太大会影响孩子的工作状态, “第一年工作,我们只希望女儿可以找到工作的状态、站稳脚跟,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热情是很重要的,经济压力太大了反而工作不好,造成恶性循环, ”李先生说, “能自理就很不错了,等到收入高了再讲究更好的生活品质吧。 ”山西的吴女士也同样选择了资助刚在北京工作的孩子,除了房租,吴女士每月还给孩子卡上打1500元, “跟她大学时每个月生活费一样多, ”吴女士说,“孩子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没人照顾,已经很辛苦了,不想让她再在经济上吃紧。 ”对于这样长期、稳定的资助,吴女士想得很开, “就当是继续交学费了,让孩子在社会这个大学再学习一两年。 ”相比之下,陈友艺的母亲洪女士对儿子的要求就严得多。陈友艺刚毕业的时候收到了母亲8000元的资助,并被告知以后不再接济, “不会再给儿子钱了,除非有紧急的用钱情况,男孩子就应该多经受磨炼,让他尽早养活自己。 ”洪女士说。对于父母的资助,曾宁宁感到无奈又不安, “一开始自己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不得已让妈妈资助了五千元。 ”曾宁宁说, “以后会想办法还的。 ”过来人说90后孩子起步更艰难1988年从大学毕业的李女士现任教于北京某高校,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会突然有经济压力, ”李女士说, “不过因为自食其力了,也能控制开销,所以总体感觉不是穷而是充满希望。 ”李女士告诉记者,当年的单位是有义务为员工解决住宿问题的,所以并不存在房租的开销,吃饭也在单位食堂,开销主要在吃穿上。 “那时毕业生工作、收入都很稳定,而且迟早都会分配到房子,虽然钱不多,但心里还是很踏实的。 ”李女士说。对于二十多年后,现在应届毕业生背负的经济压力,李女士认为相比自己的年代,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消费需求,工作也不及自己毕业的年代稳定,压力也会比70后要大得多。 “虽然我们大学毕业时的收入也低,但还是比社会平均收入高不少的。 ”第一年试用期时李女士月薪80元,第二年转正后每个月有100元收入,与自己身为科级干部的父亲一样多。 “二十几年前大学生还是社会精英,现在大学教育已经普及很多了。 ”李女士说。专家支招学会理财量入为出近日,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 ,调查数据偏向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基层大众职位,报告显示今年北京应届毕业生起薪水平为3109元,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这个收入水平,在京生活并不容易。从无忧无虑的校园踏入社会,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