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协会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目 录第一章 总则 .2第二章 考核组织和管理 .3第三章 考核程序 .4第四章 季度考核 .8第五章 年度考核 .11第六章 申诉及其处理 .13第七章 附则 .14附件一 季度考核流程图 .15附件二 考核评分表及填表说明 .15附件二 考核评分表及填表说明 .16附件三 考核指标评定表 .23附件四 考核统计表 .31附件五 考核申诉流程图和表格 .38第一章 总则为促进现代物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管理现代化,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协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适用范围协会的所有员工均需参加考核。会长和秘书长均由理事会负责考核,不在本办法考核范围之内。考核目的员工考核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开发。评价的目的为了正确估价员工的行为和绩效,以便适时给予奖惩,如提薪、发奖金、晋升等。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如更新员工知识结构与技能、激发创造力等,最终提高员工的绩效,从而有效提升协会的整体绩效。考核原则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多角度考核;公平、公正、公开。考核用途考核结果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薪酬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动;员工培训。第二章 考核组织和管理考核周期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其中季度考核于各季度结束后十日内完成;年度考核于次年一月二十日前完成。 (注:这里的时间为参考)考核职责划分考核管理委员会职责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综合计划部、人力资源部组成协会考核管理委员会领导考核工作,承担以下职责:最终考核结果的审批;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等级的综合评定;员工考核申诉的最终处理。综合计划部/人力资源部职责协会综合计划部作为协会计划的核心部门,应对协会各部门的计划了解掌握实际完成情况,在考核中此部门作为绩效考核(计划完成情况)的组织牵头部门;人力资源部作为协会人才吸引、发展、保留的负责部门,对于员工的各方面考核成绩均应有全面了解,在考核中此部门作为除绩效考核外其它因素的考核牵头组织部门,同时人力资源部应负责汇总整理综合计划部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考核体系中绩效考核部分的最终结果。综合计划部和人力资源部作为绩效考核的组织人,作为考核工作具体组织者和指导者,主要负责:制定考核原则、方针和政策;拟定考核制度和考核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的考核工作;对各部门进行各项考核工作的培训与指导;对各部门考核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 汇总统计考核评分结果;协调、处理各级人员关于考核申诉的具体工作; 对各部门季度、年度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对考核过程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指导与处罚;为每位员工建立考核档案,作为奖金发放、工资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动等的依据;各部门主任的职责: 在考核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部门主任,主要负责:负责本部门考核工作的整体组织及监督管理;负责处理本部门关于考核工作的申诉;负责对本部门考核工作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负责帮助本部门员工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负责所属员工的考核评分;负责本部门员工考核等级的综合评定;负责所属员工的绩效面谈,并帮助员工制定改进计划。第三章 考核程序绩效考核的一般过程分为:确定考核内容、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评定、结果反馈与实施纠正、结果运用。考核关系考核关系分为直接上级考核、直接下级考核、同级人员考核。不同考核对象对应不同的考核关系。考核维度考什么,即考核内容。符合协会目标的管理和业务活动行为的结果是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即考核员工对协会的贡献(或者对协会成员的价值进行评价) 。考核维度指对考核对象考核时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转会对员工的考核维度包括绩效维度、能力维度、态度维度。每一个考核维度由相应的测评指标组成,对不同的考核对象采用不同的考核维度、不同的测评指标。绩效:指被考核人员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核:任务绩效:体现本职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每个岗位都有对应岗位职责的任务绩效指标。周边绩效:体现对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服务的结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发挥。管理绩效:体现管理人员对部门工作管理的结果。能力:指被考核人完成各项专业性活动所具备的特殊能力和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能力维度考核分为素质能力、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其中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际交往能力 影响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态度:指被考核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态度考核分为积极性、协作性、责任心、纪律性考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内容确定之后,就必须针对考核内容设计出反映其本质特征的指标体系。有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特征: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关键特征原则、挑战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关键特征:指目标项不宜过多,选择对协会利润/价值影响较大的目标,以 35 条为好,可视具体情况增减;挑战性:目标值不宜过高或过低,应力求接近实际以使目标可以达到,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致性:指各层次目标应保持一致,下一级目标要以分解完成上一级目标为基准;考核指标是具体的且可以衡量和测度的;考核指标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商量、沟通的结果;考核工作是基于工作而非工作者;考核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公司内外的情况而变动;考核指标是大家所熟悉的,必须让绝大多数人理解。关键绩效指标(KPI)设立的要求在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注意 SMART 法则。S 代表 specific ,即指标必须是具体的,可理解的,可告诉员工具体要做什么或完成什么;M 代表 measurable,即指标是 “可度量的” ,员工知道如何衡量他的工作成果;A 代表 attainable,即指标是“可达到的” , “可实现的” ;R 代表 realistic,即指标是 “现实的” ,员工知道绩效可证明与观察;T 代表 time bound,即指标是 “有时限的” ,员工知道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工作绩效目标的设立 期初各级人员根据上级下达的总体指标,结合其岗位职责规定的工作任务,经上下级之间共同协商,制定当期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报上一级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的更改需经被考核者及其直接上级商定,并报上一级主管领导批准后,更改方可生效。考核指标的权重权重表示单个考核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该指标由不同的考核人评价时的相对重要程度。实施考核即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测定和记录。各考核人对被考核人进行考核评分;人力资源部统计汇总所有人的评分,然后将统计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主任;部门主任根据得分确定被考核人的综合评定等级,上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将所有综合评定结果报考核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反馈到部门,由部门主任将最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人。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评定考核评分表中的所有考核指标均按照 A、B、C、D 四个等级评分,具体定义和对应关系如表1:表 1 评分等级定义表等级 A B C D定义 超出目标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远低于目标得分 100-90 8980 79-60 59 以下综合评定等级通过加权计算个人考核统计表中的考核指标得分与考核维度得分,得到被考核人的个人综合得分。根据个人评分情况与比例限制综合评定个人等级。综合评定结果共分为四级,分别是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具体定义见表 2。表 2 综合评定个人等级定义表等级 优秀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定义实际表现显著超出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在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取得特别出色的成绩实际表现达到或部分超过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在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所涉及的主要方面都取得比较出色的成绩实际表现基本达到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在主要方面有明显不足或失误实际表现未达到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在很多方面失误或主要方面有重大失误比例限制:在综合评定等级时,对于不同类型人员有等级比例限制。对于“优秀”等级比例限制在 15%以下, “优秀”等级的综合评定是根据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后根据比例限制确定。表 3 综合评定个人等级与得分系数对应表综合评定个人等级 优秀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综合评定个人得分 100-90 89-80 79-75 74-65 64-60 60 以下个人得分系数 1.05 0.95 0.85 0.8 0.75 0.3比例限制 15%部门评定等级部门考核不单独设立指标进行。每个部门的部门主任全年的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加权平均得分作为本部门的年度考核得分(考核结果和综合统计工作由综合计划部的统计岗来完成) 。根据部门的考核得分排序,由考核管理委员会按照比例限制确定各个部门的综合评定等级。表 4 部门评定等级与得分系数对应表部门评定等级 优秀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部门得分系数 1.0 0.95 0.8 0.5结果反馈与实施纠正考绩的结论应与被考评员工面谈,使其了解公司对他们的看法与评价,从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同时,还要针对考绩中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促进绩效改进。人力资源部将根据个人得分系数与部门得分系数计算员工的月度绩效工资、年底奖金。第四章 季度考核季度考核范围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都需要参加季度考核。季度考核维度与权重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考核维度与权重不同。对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维度(详见表 5)包括任务绩效、管理绩效;不考核态度维度,态度维度在中层都不予考核;不考核能力维度,能力是一项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