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刍议塑造蕴含“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宋勇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陕铁院) 为例, 对当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 塑造蕴含大国“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进行思考和探索, 同时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和途径进行反思和总结。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工匠精神; 作者简介:宋勇 (1982-) , 男, 山东长岛人, 讲师, 硕士,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收稿日期:2017-04-10基金: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常规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KY2016-10) Received: 2017-04-10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高职院校要自觉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工匠精神”融合到校园文化中, 为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做出应有的贡献。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近几年,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亟须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央视新闻推出大国工匠专题片感动了国人,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共鸣。1.“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 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 是工匠在从业过程中, 不断追求细致专一、精益求精、道技合一、创新敬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1) 细致专一的严谨精神。在进行制造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严苛的技术标准, 对产品精雕细琢, 极致专一, 严格检测, 不符合标准、不达到要求决不交货。 (2) 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不惜功夫地去追求完美和极致。善于改良前人的技术方法及产品, 反复改进, 推陈出新, 孜孜不倦, 创造出更为精益求精的新产品。 (3) 道技合一的实践精神。耐心专注、始终秉承对精品的执着追求, 不甘落后, 对技术掌握得精深透彻, 把每个产品都做到极致, 不投机取巧, 亲力亲为, 确保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 (4) 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专业、敬业, 对从事的专业善于钻研, 永无止境追求进步。对职业热爱而全身心投入、用敬业的心做专业的事, 勇于打造本行业优质卓越的产品。当今时代, 需要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2.“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中国自古就有“工匠精神”的传统, “四大发明”、都江堰水利工程、赵州桥、工匠的祖师爷鲁班等等耳熟能详。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 含有“工匠精神”, 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传统之一。当今, 我们要将这种传统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并进一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3. 大国“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召唤。中国近现代史以来, 有无数个富于工匠精神的人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实力和尊严。20 世纪 60 年代在国家极其困难情况下, 科学家和大国工匠们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推动了我国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带动了国家科技事业发展, 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增强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不断振兴, 国力不断增强。如今, “嫦娥”奔月、“蛟龙”探海、“神舟”遨游太空、航母护卫海疆这一个个既是我国文明史上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也是当代中国大国“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 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是增强民族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二、高职校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当前,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中弘扬“工匠精神”, 对培育多样化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1. 有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现代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渠道, 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从而成为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活动。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提高对校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意义的认识, 加强校企文化融合, 有利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2. 有助于培养精益求精的新时期“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说到底是一种劳动者的精神, 它体现了劳动者的根本价值。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 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2016 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并指出, 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国制造”, 亟须大国工匠。高等职业院校加大营造崇尚专业的校企文化建设, 有利于培育新时期的大国工匠。3. 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代“工匠精神”是工人阶级新面貌的体现,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有助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它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高职院校通过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 提高师生对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工人创造的精神价值的认识, 对于纠正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轻视劳动的不良风气, 具有重要意义。三、影响高职校园文化蕴含“工匠精神”的因素社会上还存在着教育观念的误区, 职业院校一方面被国家和社会寄予培养大国工匠的厚望, 另一方面又常被人们视作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末流”, 阻碍了校园文化蕴含“工匠精神”的塑造, 影响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1. 社会环境因素对职业教育存在片面认识。目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虽有所提升, 但仍有偏见, 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职业院校在获得优质生源上仍然受到限制。据不完全统计, 在德国产业工人队伍中, 高级技工占比达 50%之高, 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 5%, 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千万人。而要补齐“中国制造”的短板、培育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尚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2. 生源成分因素大多来自贫困农村。以陕铁院为例, 目前在校学生规模达到 13 000 多人, 其中 80%以上来自农村, 许多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现有贫困生 4 831 人, 其中特困生 164 人, 建档立卡的家庭学生 970 人。高职院校一度被社会认为是扶贫学校, 这些因素对塑造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3. 学生自身因素心理素质相对偏低。部分学生因家庭收入低下、经济拮据, 日常心理负担重、精神压力大, 导致心理自卑, 很少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独立性较强, 不容易接受校园文化给他们的积极影响;逆反性比较重, 有的对正面教育持猜疑态度;情绪比较消极, 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和现实生活, 很难感受校企文化教育的熏陶, 有碍于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4. 高职院校因素对校企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职业院校对搞好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认识还不高, 重视还不够。对以企业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制度还不完善, 措施还不到位, 还未真正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对提升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的空间仍然是很大的, 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 以形成有效机制去推广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四、塑造蕴含“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对策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搞好体现企业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自 2009 年至今, 多次获得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 2012 年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优秀奖。对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内涵, 采取了有益的尝试和对策。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环境。学院以“德修身、技立业”为校训,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环境育人”理念, 丰富校园基础建设的铁路元素, 建筑设计以机车、桥隧形象为主;校园道路以国内知名铁路线路命名;校内实训基地显示行业特色;校园广场增添工匠文化元素, 如鲁班塑像、火车头、架桥机等;融入铁路交通文化元素, 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专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向师生宣传行业企业文化, 凸显职业院校鲜明的职业特色, 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职业氛围, 加深师生对行业、企业的直观印象, 提升对大国“工匠精神”的尊崇感。2. 建设窦铁成优秀校友事迹展览馆, 建立“工匠精神”校化品牌。通过“窦铁成先进事迹展览馆” (窦铁成:铁路“金牌工人”、全国劳模、十八大代表) , 展示窦铁成五种精神 (即忠诚企业、爱企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孜孜以求, 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于攻坚、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忠于企业的职业道德和敢于拼搏、不断创新的工匠品格精神, 从平凡的先进典型中, 领悟劳动价值和高职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筑牢“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工匠精神。3. 开展多种校企文化活动, 塑造“工匠精神”的精神文化环境。如在开展学生技能大赛活动时, 以企业冠名;评选特色班级时以行业领军人物姓名命名, 以浓厚的企业文化色彩为学生适应职业、塑造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氛围。学院在校内建立红色文化长廊、科普知识长廊和历史文化知识长廊;在教学楼、实训楼和办公楼走廊, 展示传统文化知识介绍和名家书画作品与极具审美价值的摄影作品;在学生公寓设置大国工匠、杰出校友、企业名人先进事迹专栏、橱窗;在楼梯台阶处设置各类名言警句等, 形成精神文化环境, 时刻提醒学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热爱所从事的专业, 不断提升职业素养。4. 利用“互联网+”, 宣传和扩大“工匠精神”的影响力。学院利用“互联网+”, 紧扣工匠精神的主题, 设置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 发挥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 强化对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效果。如在班级微博中推送大国工匠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先进事迹, 搭建校园 BBS 师生交流互动和网络文化活动的服务平台, 在 QQ、微信、贴吧等网络载体上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 不断提升“工匠精神”在学生中的影响力。5. 实行“五级对接”校企合作模式,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建设蕴含工匠精神的校企文化, 陕铁院立足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 实行了“五级对接”校企合作模式:学院对接集团公司、系部对接集团分公司、教研室 (专业) 对接项目部 (工区) 、教师对接工程技术人员、顶岗实习生对接工人师傅。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组建以工地课堂为主要形式的“厂中校”, 共建企业冠名系部或班级, 联合培养“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双方实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共同理念, 专业教育结合专业特点, 合作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总之, 高职院校塑造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坚持不懈地努力, 同时也需要校企之间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弘扬“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 营造校企精神物质文化融合的氛围, 深化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意识教育,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多样化人才,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职责与任务, 也是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提高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N.光明日报, 2016-02-23.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 2017-03-17. 3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 2016, (16) . 4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 2016, (10) . 5李雪莲.加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培育工匠精神J.经济研究导刊, 2016, (25) . 6陶文辉, 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