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山稻鳖共生 一块田里俩品牌 一亩地里上万元 刘宗衍 天气微凉, 廖章仪按捺不住心中的火热, 因为刚刚的测产数据显示, 在“稻鳖共生”的试验田里, 亩机插 1 万兜的田块, 水稻亩产达 535.1 公斤;亩机插 1.2万兜的田块, 水稻亩产达 513.8 公斤;而甲鱼的成活率达 92%, 平均重 374 公斤/只;亩产甲鱼 68.8 公斤, 增重 18.8 公斤。“稻鳖共生有搞头!”廖章仪高兴地说道。“稻鳖共生”新模式廖章仪是江西省云山集团畜牧水产良种公司负责人, 具体负责稻鳖共生综合种养试验示范项目, 他正仔细观看这次测产数据, 此次测产是由江西省农业厅组织实施, 专家团由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等三大体系首席专家与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等 20 余人组成。“可以说这次试验取得成果是很振奋人心的, 我们要做好这500 亩稻鳖共生基地的示范作用, 带动周边老百姓都参与进来。”廖章仪说。云山集团畜牧水产良种公司拥有永修县最大的甲鱼繁育养殖中心甲鱼良种养殖场, 目前, 甲鱼养殖面积达 1000 余亩, 存塘亲鳖 100 吨, 年产稚鳖苗 30万只, 商品鳖 1000 吨。在以前, 场里的甲鱼主要靠温室大棚养殖, 温室养殖的甲鱼不仅口感不好, 价钱也卖不上去。为提高甲鱼品质, 增强甲鱼市场竞争力, 场里决定开展“稻鳖共生”养殖试验。“稻鳖共生”模式的原理是利用鳖稻共生的除草、除虫、驱虫、肥田等优势, 实现两者共生共赢。“稻鳖共生”模式有两大好处, 一方面, 甲鱼因为活动空间大, 经常得到锻炼, 体格体态都比温室甲鱼好, 同时, 甲鱼生活在水稻田里, 虫、蛙、螺、草籽等都是它的上等饲料, 因为吃的“野东西”多, 甲鱼的口感品质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 由于甲鱼在水稻田里吃食虫草、排放粪便, 水稻可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现在稻鳖共生种出来的大米富有光泽、气味清新、柔韧性强、香味浓郁, 我们的甲鱼在今年的第十五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还获得了金奖。”甲鱼良种养殖场负责人邓晟说道。一亩地里上万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但是, 在供给这一端, 因为种养成本高、技术不到位, 优质甲鱼和大米难以得到充分供应。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云山集团积极响应省农垦办的号召, 率先在甲鱼良种繁殖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造了全省最大的“稻鳖共生”生态养殖基地。现在基地的“稻鳖共生”模式不仅降低了两者的生产成本, 也满足了市场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在以前, 甲鱼良种养殖场成年甲鱼每斤只能买到 15 元, 现在“稻鳖共生”的甲鱼, 每公斤至少能买到 100 元, 按亩产甲鱼 68.8 公斤算, 一亩田甲鱼产值高达6880 元。而“稻鳖共生”的水稻, 采用的是赣晚籼 38 号, 全生育期 160-165天, 产出的大米口感甚佳, 按亩产干谷 535.1 公斤、出米率 66%算, 一亩地能产大米 352.5 公斤, 也即是说一亩地大米产值达 12690 元。稻鳖两项加起来每亩地产值共达 19570 元, “除去稻鳖共生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稻鳖种苗费用、水稻有机肥费用等等, 一亩地的纯收入大概在一万元左右。”廖章仪说。看到“稻鳖共生”的效益之后, 旁边的农民也是跃跃欲试, “种水稻一亩地里能有一万元, 以前我也不信, 但是看到他们这个之后, 我肯定要去试试啊”一位农户看到测产结果后, 决定明年也在自己地里搞“稻鳖共生”模式。一块地里俩品牌“稻鳖共生模式的效益是不容置疑的, 下一步我们就是培育品牌, 做好市场”, 在廖章仪看来, 品牌的支撑就是品质, 没有品质保障的品牌, 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 得益于“稻鳖共生”模式, 甲鱼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打响生态甲鱼、有机大米品牌, 云山企业集团畜牧水产良种公司借着政策东风, 已经做好了品牌规划。首先是打牢品质基础。对甲鱼养殖严格实行“三段养殖法” (即温室育苗一年, 外塘生态养殖一年, 稻鳖共生一年) , 在稻鳖共生阶段严禁对甲鱼投放饲料, 让甲鱼“天然养成”;对水稻种植严禁使用化肥农药, 只在有需要时对水稻施少量有机肥。其次是做好质量可追溯系统, 对甲鱼养殖、水稻种植全程记录, 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二维码就可以追溯产品的生产地及生产过程。再者是创建品牌, 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 目前场里已创建“云凤稻甲”品牌, 并已注册成功。最后是开拓产品市场, 扩大“稻鳖共生”种养规模。目前, 场里已联系大型高端酒店及电商平台预售“云凤稻甲”大米和甲鱼, 下一步场里将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扩大“稻鳖共生”种养规模。“绿色健康是趋势, 相信我们的稻鳖共生模式能越走越远!”廖章仪满怀信心地说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