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有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有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本组课文特点:1.体裁多样,包括古诗词,散文,游记等各种文体;2. 语言丰富,准确地叙述,鲜明生动地描写,表现力极强;3.实践活动侧重搜集与整理,主要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目标:1.认识 24 个生字,会写 29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 32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词三首 、 桂林山水全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1、3、5 段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古诗五句;3.学习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领会诗词意境和散文笔法,理解文章语言精妙;4.了解不同文章不同的语言特点,领会并模仿写法;5.感受自然的美好风光,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魅力,积累优美词句。2.指导学生领会运用恰当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掌握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单元阅读扩展:描绘山水田园景色的古代及现代名句、诗歌、散文单元课时安排:1 古诗三首 3 课时2 桂林山水 3 课时3 记金华的双龙洞 3 课时4 七月的天山 2 课时语文园地一 5 课时单元测试 2 课时合计:18 课时 1 古诗词三首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 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望洞庭: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 。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忆 江 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 ,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其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二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3. 会认读本课中“螺” “谙”等生字,会写“ 亭” “庭” “潭” “螺” “谙”5个生字,理解“闲” “厌” “和” “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教学重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思想,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上,坚守古诗词的本体披文得意,缘意学文,显现古诗词的本色以言造象,立象尽意。以达到人与文相融,情与智共生的效果。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课型与方法:新授课、朗读感悟、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领略过了很多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和 望庐山瀑布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的绝句等等。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次去领略江南的秀丽风光,让我们和着诗歌的韵律,轻轻地上路吧!2、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 “洞庭胜景” “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 1 课古诗词三首 。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 t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 5 公里,山高 286 米。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 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1) “独”坐是“谁”独坐?(2) “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只有)(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 ,在长音后划“/” ,再读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 。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五、简介洞庭1、看望洞庭 ,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2、介绍洞庭湖。六、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 “螺” ,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 “潭” “螺”都是形声字, “庭”的中的“廴” ,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和” ,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七、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疑难。3、全班汇报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八、诵读古诗,画出意境、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附:资料平台:(1)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 5 公里,山高286 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2)中国五大淡水湖即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之一。洞庭湖古称“云梦泽” ,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 、 “远浦归帆” 、“平沙落雁” 、 “渔村夕照” 、 “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第二课时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忆江南的学习师:背诵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这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 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 cng,是“曾经”的意思。谙,n,熟悉。 “能不忆江南” 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3、说说词的大意。(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2) “风景旧曾谙” ,既然作者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