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关系的思考 明庆华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 文化自信是教育自信的基础, 教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 坚定文化自信, 迫切需要教育自信。当下, 需要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的关系, 需要明确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之间彼此包容、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进而推进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的协同。关键词: 文化自信; 教育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 迫切需要教育自信。当下, 无论是促进文化发展, 还是推进教育发展, 都需要重视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的关系, 都需要明确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之间彼此包容、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进而推进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彼此的协同。一、文化自信是教育自信的基础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 坚定文化自信, 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有重要价值。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是中国人民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1文化自信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文化不仅是人之成长的精神食粮, 更是人之发展的环境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的发展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人的特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特质。在文化越发多元、多样、多变的当今社会, 在文化冲突越发激烈的当今时代, 弘扬优秀文化、坚定民族文化的信心、对于形成人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文化自信, 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自我, 人的成长就会变得没有根基, 人的发展就会处于漂泊状态。文化自信之于教育自信、对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如果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 是一个国家力量的重要源泉, 那么教育自信同样是中国教育需要的宝贵精神品质, 是推进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汇聚中国教育力量的重要保障。教育自信是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教育的实质是传播文化, 以“文”化人。文化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文化, 就没有教育。因为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内容, 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者, 没有文化也就吸引不到受教育者。中国悠久的文化是中国教育厚实的基础, 正是中国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中国悠久的教育。因此, 文化自信也必然地成为教育自信的基础。只有文化自信, 才会有教育自信, 才会有真正的教育自信。从教育自信来理解文化自信, 需要充分认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一般意义上讲, 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文化观念制约教育的观念与方式, 文化模式也制约着教育的环境与模式。2因此, 提升文化自信包含对中华文化知识与水平的掌握, 包含对中华文化观念尤其是核心观念的理解, 包含对中华文化模式与特征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华文化巨大价值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精神家园、力量源泉的认同。这种中国文化自信, 会赋予中国教育自信的力量, 成为支撑起中国教育自信的脊梁。二、教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文化自信对于教育自信有重要价值, 教育自信对于文化自信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 中国教育自信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中自然包含着教育自信的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必然要求坚定教育自信。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的这种关系是由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决定的。有了文化, 教育才能产生与发展;有了教育, 文化才能延续并不断创新。教育在选择、传递与发展文化中具有独特而巨大的作用。教育在传播文化之前就要对文化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 教育会从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发展、有利于人类发展出发来进行文化选择, 这就使教育成为人类优秀文化存续的一种保障。教育不仅在选择文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而且在文化传递中具有特殊意义。如, 使文化在教育的实施范围内保持同一性与延续性, 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维系民族的团结等。同时, 教育还是发展文化的主要阵地, 如, 教育通过把人类积累的优秀文化、精神财富传递给学生, 3进而使学生掌握文化并将之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 同时通过教育培养学生个体对文化的兴趣, 进而参与文化的创造。教育还通过广泛开展的文化交流, 使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在交流中创新。因此, 推进文化自信, 必须推进教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必须坚定教育自信。需要指出的是, 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本身就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教育传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之一。坚定文化自信, 需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教育传统。三、通过教育自信推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教育自信, 同样, 教育自信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事实上, 不仅文化自信支撑着教育自信, 文化自信更需要教育自信的支撑。当下尤其需要通过建立教育自信来推进文化自信, 任何对中国教育的不自信, 都会损害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如何通过建立教育自信来推进文化自信呢?有研究者提出:“中国教育要建立自信, 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就是中国教育自信建立在中国广博的文化根基之上。第二个层次, 当今中国人的教育自信要建立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教育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第三个层次, 就是我们的教育自信要基于专业理性, 而非简单地与别人比较。”4笔者认为通过教育自信来推进文化自信, 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要建立教育自信, 坚定对中国教育的信心。当前有一股否定中国教育的思潮, 在一些网络等媒体上充斥着对中国教育的非理性批评、苛责甚至谩骂。这股思潮不仅在宏观上整体否定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中国的教育传统甚至中国的教育制度;而且在中观上否定中国的考试制度、班主任制度、教学研究制度, 否定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果、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果、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成果;同时在微观上抹黑中国教师的素质、中国学生的素质, 否定中国学校的特色教育探索。这股对中国教育的否定思潮还有蔓延趋势, 已严重损害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损害人民大众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危及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理性而实事求是地讲清中国教育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引导人们辩证地分析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让人们树立起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是当务之急。没有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就做不好中国的教育;做不好中国教育, 就不可能做好中国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也就难以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第二, 要重视教育的文化功能, 发挥好选择优秀文化、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作用。重视教育的文化选择, 在当下不仅要编好教材、编好教辅资料, 各类新闻出版媒体也要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责任, 向学生提供优秀出版物, 使中华优秀文化能够扎根于教材等出版物中, 禁止那些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内容进入教材和教辅资料。同时, 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 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5第三, 要通过教育培养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通过教育自信推进文化自信, 关键是要培养熟悉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尊重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 对中华文化充满信心的中国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随着全球化时代日益发展, 不少人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轻视中华文化, 不学习甚至不愿了解中华文化, 有的以中华文化的消极部分来否定中华文化的优秀部分, 以西方所谓先进文化否定中华文化, 认识不到或不愿意承认中华优秀文化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巨大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强调以科学知识学习为中心, 忽视甚至排斥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对于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进行嘲讽和打压。种种现象都表明,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必须鲜明地将培养“有根的中国人”作为目标, 在放眼全球、重视国际视野培育的过程中, 以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传承来涵养民族情怀, 来提升广大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第四, 要通过教育弘扬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讲好中国教育故事。通过教育自信来推进中国文化自信, 还需通过教育弘扬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中国重视教育, 不仅政府重视教育、家庭重视教育, 整个社会都重视教育。中华民族在教育价值认识上、在教育目标设计上、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在教育方法研究运用上、在教育环境营造上, 都留下了许多合乎人才成长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这些优秀经验, 不仅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还涉及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这些优秀经验, 包含着许多从古至今都需要坚持的教育教学原理、教育教学原则;这些优秀经验, 包含在许多优秀人才培养、成长的故事之中, 包含在许多教育家的智慧与奉献之中。因此,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教育传统, 向世人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对于增强国人对中国教育的自信意义重大。讲好中国过去的教育故事, 方能酿造出当今中国教育的优美故事, 进而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生动而良好的形象。第五, 要通过教育讲好中国故事, 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中, 蕴含着许多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的优秀文明成果, 这些文明成果不仅是中国人的财富, 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需要深化教育的国际交流, 需要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在向世界各国学习的过程中, 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理解中华文化, 尊重、尊敬中华文化, 这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提升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注释()1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N.人民日报, 2016-10-20 (07) . ()23董泽芳.更新观念才能编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教材参与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教材编写有感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 (2) . ()4储朝晖.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J.今日教育, 2017, (1) .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 2014-01-01 (01)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