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业如何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刘萍 陈捷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 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 摘 要: 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 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也是发挥金融的支撑、优化和服务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 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具有紧迫性, 对金融支持力度与金融机构参与度的提升迫在眉睫。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金融环境特征与矛盾; 金融支持; 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 “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升级版, 是我国加强区域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目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产业投资、商业贸易、农业、旅游、劳务、环保、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支持。因此, 有必要提升金融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多层次的金融合作, 通过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分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通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形成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间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一、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 离不开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通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 促进了资本、人力、技术、产品等要素的流动, 形成不同发展阶段各国间的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深度契合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时有效地回应了国际社会,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呼声, 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升级版。(一) 金融支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从战略层面看,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再平衡的进程, 各国处于不同程度的调整过程中, 各国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而应对危机和经济重振需要经济政策的步调相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要与区域内国家发展的需求和宏观的战略相结合, 形成中国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 进而推动域内国家政策协调和融合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 将中国经验、技术和产品等要素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合力, “走出去”。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 推动与相关国家的技术、管理、文化、市场的相互交融、相互合作和互利共赢。从微观层面看, 金融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发挥支撑、优化和服务等重要作用。首先, 金融可充分发挥杠杆作用, 促进资本在短期内快速增加和集聚, 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瓶颈, 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建设。其次, 优化资源配置是金融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千差万别, 可以充分利用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最后,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计价、融资、汇兑、结算、套期保值、保险等金融支持, 金融部门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二) 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的紧迫性从国际经验看, 美国、日本等国家普遍是金融企业深度合作,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一起“走出去”。一般先是金融资本“走出去”, 摸清风险和商机, 然后再让产业资本“走出去”。其中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愈发凸显。从现实需要出发,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急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由于企业境外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收益率低, 项目整体风险偏高等特点, 投资陷入困境的几率增加。2009 年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陷入困境的项目个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总金额亦不断攀升, 2015 年已达 76.9 亿美元。从业务需求出发, 境外业务复杂性增加急需金融机构的参与和配合。由于复杂的境外环境, 业务整体风险偏高, 而基建、能源等我国境外投资的重点领域利润微薄, 迫切需要创新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根据调研, 相对于“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境外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以及境外投资并购等新业态、新领域的不断涌现, 我国企业普遍需要国际化金融机构协助开展业务, 境内金融机构服务仍难以满足需求。二、落实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支持面临的主要问题(一)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需求特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正确指导下, 从无到有, 由点及面, 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但与此同时, 也应清醒地看到, “一带一路”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 资金融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重点, 也是其重要支撑。从金融需求来讲, 主要有四个特征。 (1) 投资规模大。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和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数据, 2005-2016 年 7 月,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金额超过 1 亿美元的大额项目达 771 个, 总金额高达4803.9 亿美元, 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金额为 6.23 亿美元。 (2) 投资周期长。周期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基础设施项目工程量大、复杂度高, 但人员、设备、技术投入有限, 且需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当事国复杂的社会环境, 导致建设周期长且容易延期;另一方面, 基础设施项目年均回报有限, 投资回收期长。 (3) 投资收益率不高。2012-2015 年, 9 家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毛利率在 15%左右, 而其中海外业务毛利率较中国大陆业务平均低 3.43 个百分点。 (4) 涉及币种多。“一带一路”区域跨度大, 涉及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区域内币种不统一, 虽然目前统一采用美元结算, 但美元两端仍是不同的货币。融资过程中必然面临多币种合作的问题, 并面临由此带来的汇率风险。以上特征要求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境外辐射能力, 同时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较长的期限结构提供较大规模的资金, 显然增加了金融供给的难度。(二)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企业是落实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 金融机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二者共同面临境内外各种条件的影响和约束。总体而言, “一带一路”建设下金融环境存在以下主要矛盾:首先, 资金需求巨大与资金供给不足。“一带一路”建设很多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收益率低、汇率风险偏高等特点, 要求金融机构以较低利率和较长期限提供大量资金, 这就导致资金缺口严重。其次, 国内金融机构境外辐射范围较小。“走出去”的企业很难取得东道国金融机构足够的金融支持, 需要与本国金融机构合作。但我国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的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第三, 国内融资成本偏高。我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 融资成本偏高, 可提供的信贷资金利率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国际竞争力。第四, 沿线国家主权违约风险较高。“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 主权信用评级偏低, 主权违约风险较高, 超过了多数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 导致机构进入意愿较低。第五, 国内监管体系的约束。现有监管政策对企业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等存在较多约束。其中资金需求巨大与资金供给不足的宏观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也是目前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三、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的分析, 从总体上看, 我们应当构建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协同共赢的“一带一路”建设多元金融支持体系, 以市场化为原则, 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各项政策措施, 全面动员沿线国家金融要素。同时, 应当主动、持续、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培育风险经营能力强的市场化、国际化、综合性金融机构, 发挥地缘、成本、规模配套和政策支持四大优势, 金融资本为产业资本提供经验引领、信息引领、政策引领和模式引领, 优化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 实现沿线国家协同共赢。(一) 市场主导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环境, 关键在于发挥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当前我国政策性、开发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已经为推进和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积极部署, 我国资本市场拥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潜力, 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有助于实现各国市场的进一步融合, 但总体上面临的问题仍较多, 也需要整体方案设计, 优化和完善金融环境。1、政策性金融机构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性职能作用, 落实相关政策举措。目前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差异化的管理措施还没有到位, 相关认识还有待深化, 对政策性职能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建议加快落实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融资租赁子公司等已有政策, 尽快出台银企合作共赢机制的实施细则, 并根据对外经济合作现实需要, 允许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品种或调整业务开展方式, 提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以丰富政策性支持手段, 发挥更大效用。二是拓宽“一带一路”建设的业务低成本资金来源渠道, 增加政府低息贷款。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仍然缺乏长期、稳定、多元化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渠道, 难以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利率水平, 容易使我国企业错失良机。建议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的“一带一路”项目着重提供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来源。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 更好地应对来自日本等国的金融竞争, 减少错配风险, 同时也有利于带动“中国成分”走出去, 并促进人民币区域化。三是发挥政策性投资基金作用。当前“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对政府举借债务的态度比较谨慎, 对以投资方式开展合作的需求上升, 一些项目资本金不足、前期风险相对较大, 单纯以贷款支持也不符合项目的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因此, 从“贷款+建设”向“投资+运营”模式转变的要求日益凸显。要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 更好地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融资竞争, 需要强化政策性投资基金的作用。为此, 一是加强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基金等的在投融资支持和国际金融合作中重要作用。二是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 扩大各类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覆盖。三是引导各类地方政府及机构配套基金向“一带一路”建设投资, 将其纳入政策性金融机构管理。2、开发性金融机构一是支持搭建境外网络。大力支持开发性金融在目前海外存量业务较多的国家或者未来有较大业务的国家设立分行、代表处等海外机构, 以形成开发性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境外网络, 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二是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 对开发性金融在“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支持的战略性项目, 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国际产能合作等项目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在市场培育成熟之后, 再恢复到统一监管。三是鼓励国际合作。积极在一些地区采取银团贷款、联合融资等形式的贷款合作,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 减少风险。与此同时, 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当地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银联体, 并开展规划、培训等多种形式合作, 在服务经济外交的同时, 积极打造中国开发性金融的良好声誉。3、商业性金融机构相对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整体实力以及客户需求, 中资银行在境外机构资产和利润贡献度、经营网络和服务渠道覆盖面、业务和产品丰富程度、客户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建议国家层面以及监管部门积极支持中资大型银行国际化发展, 就政策而言:一是从国家层面, 我国监管部门应与目标市场国家监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 同时利用两国元首互访、双边或多边银行业谈判等机会, 反馈中资银行的境外发展诉求, 通过谈判要价令目标市场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消除发展障碍。二是从资本金监管等方面对银行“走出去”业务体现支持和倾斜。例如,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 商业银行参与众多国家战略性大项目融资, 应适度调低对该类项目融资的资本金要求, 以体现对商业银行的鼓励和支持。三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从信息、财税、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商业银行“走出去”的统筹支持力度。4、资本市场(1) 完善在岸和离岸市场建设, 发挥资本市场联动辐射效应一是加快境内资本市场开放, 推动中国股票、债券纳入国际主要指数。监管机构一方面可加强与国际发行人的沟通, 逐步消除合规冲突和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