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第 1 课 适合高二年级 1 课时一、课标内容分析1、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1) 、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重要意义(2) 、知道老子,认识道家思想的重要意义2、分析新课标: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标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而学生可以把教材看成是可以自己学习的学材,即学习材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二、教材内容分析(一)地位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这一课具有引领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作用。而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刚学文科时就能接受文化史的部分内容,显得至关重要。(二)结构分析:仁者的叮咛(孔子的思想) 、智者的低语(老子的思想)(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 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会学)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乐学)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这样实现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四)本课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五)本课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重点和难点向前者倾斜。三、学生特征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他们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他们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二十中学的这一届学生是当年入学成就排沈阳市第四的,加之一近半年的文科班的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部分学史的方法,这一切都为在历史课堂中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四、教学设计与方法(一)教法分析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因此我设置了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如下:1、问题探究法 2、资料研习法3、启发式教学法 4、图示法5、概括总结法 60、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7、情景演示法:(二)学法指导古希腊哲人说:“学生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团需要点烯的火焰。 ”所以我设置的学法是:1、阅读法2、分析归纳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4、讨论法5、表演法6、联系实际法(此学法符合“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三)设计意图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资源,诱导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挖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师:岳麓版必修()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百家讲坛视频资料, 论语读本, 中国文化导读 , 中国文化概论等。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分析教材,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情景,激发情意” ,激发学生积极“观察(探索)思维(研究)迁移(运用)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2)学生:各学习小组通过在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电视等媒体上的搜索和浏览,找到有关的资料;阅读本课教材的内容;分类和整理搜集到有关史实;思考课后解析与探究。六、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二)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于丹和姚淦铭的两段短片。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火爆荧屏是在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讲孔子开始的,另一位学者姚淦铭虽然不像于丹这么火,但他讲的老子与百姓生活同样拥有大量的粉丝。为什么 2000 多年前的孔子和老子还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圣贤,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魅力。目的:以此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导入正题,明确主要内容,简单明快。(三) 【展示课标、展示线索】展示课标要求: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重要意义;知道老子,认识道家思想的重要意义展示学习线索: 一个中心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的辉煌;两个主题:仁者的叮咛(孔子的思想) 、智者的低语(老子的思想) 。目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四)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 仁者的叮咛(孔子的思想)1)介绍孔子生平强调其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部经典中到底记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呢?2)孔子思想(一)政治思想:仁、礼方式 1:出示史料 论从史出出示三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解读论语中的仁、礼、鬼神观。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学者读论语:百家讲坛视频(易中天我读经典 )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仁者爱人” ,推己及人,孔子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感动中国”的图片和“爱的奉献”音乐烘托气氛,情感升华。材料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子曰:“必也正名乎。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材料三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目的:充分利用历史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挖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意识和方法。为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规律及特征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方式 2:设置图表 总结概括通过图表进一步解释目的:将知识落实到实处。方式 3:讨论探究 引发深思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目的:使学生们在课上互相交流,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课堂真正成为大家的,充实了课堂、充实了内容。同时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在求共性的同时也在让学生张扬个性,而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教育思想方式:出示资料 分门别类出示三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让学生将三段材料归纳为体现了孔子在哪方面的教育内容。材料一:子曰:“有教无类。 ” 论语 第十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论语 第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论语 第七材料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论语 第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第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 第二材料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第七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第七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 论语 第五目的:学生可以归纳出材料一是有关教的;材料二是有关学的;材料三是有关学习态度的。学生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整理。2)孔子历史地位方式:展示图片 展示名言 体会影响展示图片:巴黎国际孔子文化展、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及孔子的名言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三人行,必有吾师矣 三军可夺帅也,大丈夫不可以夺志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目的:让学生体会孔子在国际及中国,甚至细化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自行总结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二部分 智者的低语(孔子的思想)1)介绍老子生平强调其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智慧体现在道德经中,其中包含哪些耐人寻味的哲理?方式:联系现实 家、教区别解决日常疑惑:道家与道教是有区别的。目的:通过三组漫画,引导学生先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2)老子思想(一)哲学思想方式 1:出示史料 论从史出进而出示三部分史料,让学生对老子的思想加以体会。1、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材料一:(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辩证法思想材料二:(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4)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方式 2:出示漫画 加深理解结合漫画“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小草却完好无恙” ,体现老子主张只要能“守静” ,就可以“以弱胜强” 。 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而学生可以把教材看成是可以自己学习的学材,即学习材料。历史科目有四个版本的教材,而只能依据考纲和课标。因此设置了深化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二)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方式:出示史料 论从史出材料三:1、无为而治;2、无事取天下;3、治大国如烹小鱼;4、无为无不为5、小国寡民目的:改变以往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授课模式,而变为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并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观点。3)老子历史地位方式:展示图片 展示名言 体会影响通过学生诵读道德经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得出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善武者不武,善战者不怒;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目的:让学生自行总结出老子和道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