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稀释每股收益一、基本计算原则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断标准是看其对持续经营每股收益的影响,也就是说,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减少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具有稀释性,否则,具有反稀释性。(二)分子的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三)分母的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二、可转换公司债券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三、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对于盈利企业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四、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对于盈利企业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中规定的回购价格高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回购价格承诺回购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承诺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五、多项潜在普通股为了反映潜在普通股最大的稀释作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六、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发行能够转换成其普通股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时,不仅应当包括在其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中,而且还应当包括在合并稀释每股收益以及投资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中。每股收益的列报一、重新计算(一)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企业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或并股等,会增加或减少其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数量,但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也不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当在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后,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上述变化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应当以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二)配股企业当期发生配股的情况下,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应当考虑配股中包含的送股因素,据以调整各列报期间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总额+配股收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配股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配股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重+配股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存在非流通股的企业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不考虑配股中内含的送股因素,而将配股视为发行新股处理。上述变化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应当以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二、列报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每股收益有关的下列信息:(一)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分子、分母的计算过程;(二)列报期间不具有稀释性但以后期间很可能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三)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企业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股数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合并财务报表(二)内部商品交易的合并处理一、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情况下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消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贷:营业成本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上述抵消分录的原理为:本期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收入与本期发生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之差即为本期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成本。抵消分录中的“未分配利润年初”和“存货”两项之差即为本期发生的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针对考试,将上述抵消分录分为:1.将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贷:营业成本2.将本期内部商品销售收入抵消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贷:营业成本3.将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借:营业成本贷: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可以应用毛利率计算确定。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未实现销售收入-未实现销售成本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购货方内部存货结存价值销售方毛利率二、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首先抵消存货跌价准备期初数,抵消分录为: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然后抵消因本期销售存货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抵消分录为:借:营业成本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最后抵消存货跌价准备期末数与上述余额的差额,但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或做相反分录。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处理一、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本身的抵消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消处理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1)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2)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3)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4)持有至到期投资(假定该项债券投资,持有方划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能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原理相同)与应付债券;(5)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6)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抵消分录为:借:债务类项目贷:债权类项目二、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抵消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可能发生持有对方债券等内部交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在抵消内部发行的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内部债权债务的同时,将内部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的利息费用与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相互抵消。应编制的抵消分录为: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三、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消在应收账款采用备抵法核算其坏账损失的情况下,某一会计期间坏账准备的数额是以当期应收账款为基础计提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随着内部应收账款的抵消,与此相联系也需将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消。其抵消程序如下:首先抵消坏账准备的期初数,抵消分录为: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然后将本期计提(或冲回)的坏账准备数额抵消,抵消分录与计提(或冲回)分录借贷方向相反。即: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或: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具体做法是:先抵期初数,然后抵消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差额。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一、未发生变卖或报废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消(一)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二)将期初累计多提折旧抵消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期初累计多提折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三)将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1.一方销售的商品,另一方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收入)贷:营业成本(本期内部固定资交易产生的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原价(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2.一方的固定资产,另一方购入后仍作为固定资产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原价(四)将本期多提折旧抵消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管理费用二、发生变卖或报废情况下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将上述抵消分录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用“营业外收入”项目或“营业外支出”项目代替。(一)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外收入(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二)将期初累计多提折旧抵消借:营业外收入(期初累计多提折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三)将本期多提折旧抵消借:营业外收入(本期多提折旧)贷:管理费用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一、未发生变卖或报废的内部交易无形资产的抵消(一)将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无形资产原价(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二)将期初累计多提摊销抵消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期初累计多提摊销)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三)将本期购入的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借:营业外收入贷:无形资产原价(四)将本期多提摊销抵消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本期多提摊销)贷:管理费用二、发生变卖情况下的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消将上述抵消分录中的“无形资产原价”项目和“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项目用“营业外收入”项目或“营业外支出”项目代替。(一)将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外收入(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二)将期初累计多提摊销抵消借:营业外收入(期初累计多提摊销)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三)将本期多提摊销抵消借:营业外收入(本期多提摊销)贷:管理费用所得税会计相关的合并处理一、内部应收款项相关的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消处理首先确认期初坏账准备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坏账准备余额所得税税率)贷:递延所得税资产然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坏账准备余额所得税税率若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借:所得税费用(坏账准备增加额所得税税率)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若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坏账准备增加额所得税税率)二、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消处理(一)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或作相反分录。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金额即为上期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金额。(二)确认本期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即列报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所得税税率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账面价值为站在合并财务报表角度期末结存存货的价值,即集团内部销售方(不是购货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结果。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计税基础为集团内部购货方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三)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金额=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购货方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金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或作相反分录。三、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等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消处理首先确认期初固定资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固定资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所得税税率)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然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递延所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