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4+2”教学模式进入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升创 设 学 习 环 境组 织 与 调 整 教 学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一、概念辨析(一)什么是一对一数字化环境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1】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组认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设备达到生机比1:1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与学模式。”2.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 【2】图1: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如上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这一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与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以同样方式向所有学生传播相同信息的课堂教学相比较,该模式让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使他们能通过几个方面提供的灵活性来控制自己的学习。” 2.“在此模型中,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环境以及能帮助理解和记忆内容的工具来实现技术支持的学习。”3.“在该模型中,技术提供远比在课堂上能得到的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连接到更为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专家库(库内成员包括名师、家长、校外专家和课外指导者)。对有效学习的参与,可以为特定的学习者做出不同的安排(无论是学习进度还是学习需求都可因人而异),甚至可实现个性化的按需学习,即学习的进度、内容或主题都可量身定制,以便与每个学习者的兴趣以及他原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 ,此种模式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借鉴上海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组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论述,及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的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我们认为,一对一数字化环境是由教师创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一环境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第一,每位学生拥有一部数字化学习终端,如笔记本电脑、平白电脑、智能手机。第二,提供能够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课程。第三,不仅包括教师、同伴、家长、导师和教练,也包括个人学习网络、学习社区、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伙伴,还包括知识建构工具、信息管理和传播工具及信息、数据、资源等。(二)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3】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强调了如下几层意思。1.个性化教学注重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2.个性化教学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3.个性化教学注重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三)什么是个性化学习 【4】进入新世纪,个性化学习已成为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能培养出英才的学校固然是好学校,但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学校才是理想的学校。 ”网络社会的到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打破了学习内容、进度、起点、目标、要求等的统一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在更大程度上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习。个性化学习将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获得成功体验和生存效能感。个性化学习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个性化学习是指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而采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内容、起点、进程、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性化学,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第三,个性化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教育与学习的本质区别:教育的起点在于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考试选择教育者认为聪明的人进行教育,而学习的起点在于使任何一个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加聪明;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人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抹杀人的个性、独立性、反思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学习的过程则是指学习者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的过程,最大限度的体现人的个性、独特性、进取性、发展性、潜在性与原创精神。教育面对的永远只能是少数在经济、资质、时间、内容、方式等各方面“适合”的人来进行,而学习则不对任何人有偏见。(四)什么是教学模式 【5】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二、理论基础(一)多元智能理论 【6】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对传统智力理论指导下的运用智力测验贴标签式的为学生排队分等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并进而指出了传统智力理论的不足与缺陷。由此,加德纳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加德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在早期的研究中,加德纳提出了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 节奏智力、身体/ 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七种智力。在 1998 年和 1999 年又分别提出了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加德纳指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上述九种智力,各种智力的不同组合和发展早晚便表现出了个体间的智力结构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行为特征,尤其表现在个体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和创造社会有效产品方面的能力差异与行为特征。多元智力观的核心思想是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并尊重个体间的个别差异。从理论上讲,任何个体都不可能在单一的智力方面得到有效的表现。从实践上讲,某一教育方法只能适合某一些学生。教育如果以最大化的个别方式来进行就会产生其最大功效。教育最大化个别方式的极限就是个性化学习。多元智力理论强调学习者智力的个体差异性,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智力理论基础。(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代替。个人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的(如知识理解、思维技能)或者情感方面的(如信念态度、自我概念)素质的,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这种取向的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原来的认知学习理论有更大的连续性。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新旧知识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把它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化互动更加重要,知识的建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者与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三)双主型教学结构理论 【8】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 4 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何克抗教授通过对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 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析,提出了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理论,简称双主型教学结构理论。这一教学结构理论具有以下的特点:(1)教师既是主动的施教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并且要注意监控好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2)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又是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3)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4)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来源,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以及图书馆、资料室等)学习与教材相关,但比教材丰富得多的内容,并获取远远超出教师讲授范围的大量知识。三、一对一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解析在我校近十年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借鉴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结构及杜郎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 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相关专著,提出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4+2”教学模式。(一)何谓“4+2”“4”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的四个环节,即;进入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升;“2” ,是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使学生能有效开展一对一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创设学习环境、组织与调整教学两个方面。(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过程1进入情境:学生通过情境信息,了解学习原因、目标、过程,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2自主学习: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依托教师提供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动手实践、主动探究、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个性化建构过程。虽然此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但是学生也可以求助于家长、同学。3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在学习共同体的的合作互动,拓宽、加深、内化有关知识,掌握有关工具,完成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过程,达成学习目标。但是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建构意义,达成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合作意识及交流、表达能力,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网络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是三个不同层次的交流活动。4拓展提升:学生应用已掌握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高级思维,锻炼 21 世纪核心技能。(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1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搭建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包括补习前需知识、导入学习情境、告知学习目标、建议学习过程、促进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架、个别化调整、促进成果发布、提供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评估等 9 大助学事件。 【9】2组织与调整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包括内容、方法、进度等) ,进行个别化指导,并围绕共性问题组织全班的交流讨论,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中文7.2版【2】何克抗,关于美国 2010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11 年第 4 期;8-23【3】李如密、刘玉静 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年第 9 期,37-40【4】【6】李广,姜英杰 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3 期,152-156【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年第 5 期,74-81【7】陈琦,刘儒徳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0-203【8】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8 月第 1 版,94【9】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1 版,34-3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