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共王河镇委员会中共王河镇政法委员会关于“千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大行动”中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的实施方案各村(社区)党支部、各机关单位、政府各部门:2012 年是我镇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将要召开,实施“千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大行动” “1+9”项目工程已经启动,县、镇两级已颁发了“三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因此,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深化我镇“矛盾纠纷积案、攻坚化解年” ,把“千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大行动”推向深入,更加扎实有效地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千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大行动”中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领导各村(社区)党支部、各部门要加强对“千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大行动”中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的领导,制定切实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统筹进行安排。要立足预防,重在化解,健全机制,整体推进。各级大调解组织,广大人民调解员、全体政法干警、全体“挂包帮”干部要积极参与,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深化“下访寻问题,就近解难题”和“攻坚破难”活动,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 ,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全镇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二、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县委“千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大行动”中心工作,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降低信访总量为着力点,通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常态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全力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矛盾纠纷。(一) 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结合,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法,村(社区)调解组织负责排查本村(社区)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和隐患,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网络化大排查工作格局。1, 坚持滚动排查。对村组、社区、企业全方位排查摸底,了解纠纷信息,掌握纠纷苗头,完善村(社区)每半月一次、镇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制度,开展全面排查。2, 抓好重点工作,深入到困难人群多,矛盾纠纷多,工作难度大的村组,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重点排查涉农矛盾纠纷和涉及民生的医疗纠纷,交通事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争议,山林土地,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排查越级上访,治安隐患,群体性事件等苗头线索,做到底数清,情况明。3, 强化专项排查。根据全县的统一部署,在重要节点,敏感时段,针对重点区域,重点矛盾和突出信访问题开展专项排查。(二) 集中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活动。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调处化解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方案,落实包案领导和人员,坚持“三三”制调解,防止矛盾激化。1, 抓早,抓小,抓苗头,化解一般纠纷,对邻里,婚姻家庭,房屋宅基地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就近化解。2, 攻坚破难,化解疑难复杂纠纷。对县委、县政府交办的矛盾纠纷,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相关部门委托移交的矛盾纠纷,要组织专门力量,制定调解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就地及时化解,对于多年积压,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坚持“一岗双责” ,采用攻坚包案机制,协调包片镇党政领导,挂联部门和宣讲工作队集中攻坚化解。3, 协调联动,化解专业性、行业性纠纷,对涉及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治安案件民事损害赔偿等特殊行业和专门领域的纠纷,要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公安大调解等各方力量及时化解。4, 突出敏感时段,化解热点难点纠纷。要围绕党委、政府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切实提高应对能力和化解成效,作好今年 4 月、9 月、10 月三个重点敏感时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稳控工作,为开展重大活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服务。5, 坚决防止纠纷激化。要积极开展预防激化工作,对于有可能 激化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或越级上访,群体性时间的矛盾纠纷,要在稳定事态的基础上及时报告,妥善处理积极配合作好疏导化解工作。(三) 加强大调解常态机制建设和创新1, 进一步加强大调解组织建设,镇、村(社区)调解组织要达到全覆盖,一是镇要健全完善 79 人组成的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 、57 人组成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由政法委书记任主任) 、59 人组成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由政法委书记任主任) ;二是村(社区)要建立由 35 人组成的人民调节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任主任,主任、文书为成员) ,村村建立调解室;三是村(社区)民小组要设立调解小组(每组 12 人) 。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数量要大幅攀升,围绕解决涉农矛盾纠纷,涉灾遗留矛盾问题,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山林土地,征地拆迁,道路交通事故等突出矛盾纠纷,积极推进 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使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总数有明显增加。2, 加强大调解队伍建设,结合这次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不断提升基层调解员工作业务水平,整合社会资源 ,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注重吸纳德高望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推行人民调解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推进专职人民调解员聘任制度;健全大调解“个案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3, 加强大调解规范化与业务建设。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切实达到“六有”(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所,有调委会标识标牌、有印章、有规范的人民调解文书,有人民调解统计台帐,有业务学习资料) 、 “六统一”的要求,要加强规范镇大调解协调中心,村(社区)调解室建设,必须达到有单独的调解中心场所,调解室,有调解桌椅,有座牌,有规范的上墙人民调解工作制度,有调解委员会印章,有规范的人民调解文书,有人民调解统计台帐,有业务学习资料,镇规范化大调解协调中心在六月底前必须达标,年内要达到村村(社区)有规范化调解室。4, 推广“调解文化大院”建设。广泛结合法制建设,政策宣传,积极在集镇显著位置设立“调解文化”长廊,在农村院落,住宅小区创建“调解文化大院” ,在集贸市场,在建工地,旅游景区,学校等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地方设置“调解文化”宣传专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大调解工作的知晓率与支持率,让更多当事人将大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 。5, 继续开展大调解“五进”活动。按照县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基层延伸“五进”活动要求,在 2011 年开展“五进”活动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五进”活动建设质量,使全镇主要乘车点,规模性市场(商场)旅游景区和重点企业小区,农村院落全面建立调解室,并完善调解窗口规模化,常态化进行机制。要达到有场所,有标牌,有人员,有工作职责,调解流程,运行机制,工作有记录,有保障,有经费。大调解“五进”率达到 90%以上。6,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以农村“法制赶场” , “两个重点”专项治理,科技五下乡,三项教育等为契机,扎实深入开展法律进万家,通过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广播,电视,法制专题片,法律讲座,会前讲法等形式,在加强人民调解法宣传的同时,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法规。二是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制课,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使调解与法律宣传一体化,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三是利用社情民意和普法短信平台,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三、工作要求(一) 坚持齐抓共管。全镇各单位、各部门、各三象教育工作宣讲队要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只能作用,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二) 严格考核奖惩。该项工作将纳入全镇 2012 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县综治办,县大调解办,县人民调解中心将对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实行日常督导检查,阶段性动态监测和年终考核,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力,导致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案(事)件的严格查究领导责任。(三) 及时反馈信息。全镇各单位、各部门排查出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隐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措施及责任落实、工作进展和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等情况要及时向镇大调解办公室反馈保送。每月 3 日前,镇将要保送上月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排查情况月报表 、 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调处情况月报表 ,在上报报表逐月滚动排查,调处并报送新增情况,县上将同步录入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附件:王河镇“千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大行动”中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中共王河镇委员会中共王河镇政法委员会2012420主题词:集中开展矛盾纠纷 排查调处 实施 意见抄送:县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王河镇党政办公室 2012 年 4 月(共印 20 份)附件:王河镇“千名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大行动”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领导小组名单组 长:杨国波(镇党委书记)副组长:吴路先(镇人民政府镇长)姚述蓉(镇党委副书记、镇政法委书记)成 员:李德益(镇人大主席)嘉海波(副镇长)王凤君(副镇长)杨林 (副镇长)王克培(镇信访办主任) 赵良田(镇维稳办主任)赵寿平(镇大调解中心主任)吴桂先(镇司法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镇大调解办,由赵寿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