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加快品种改良 优化产业扶持 -徽县核桃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14 年 8 月 21 日,笔者走进徽县永宁镇高庙村核桃种植大户杨进明核桃示范园,实际查看核桃种植情况。杨进明,现年 56 岁,高中毕业后,于 1979 年 2 月至 1980 年 4 月在陕西杨凌农学院学习果树栽培与管理专业知识,后又到甘肃省清水农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苹果嫁接管理技术。于 2010 年开始培育核桃种苗,2011 年开始嫁接,2012 年起苗、移栽、定植、建园,现有大小核桃树 700 株,占地 25 亩。主要品种是清香(约 450 株)、香玲、强特勒、元丰等抗旱、抗霜、丰产的新品种,2013 年全部挂果,新品种核桃带皮鲜果以每斤 3元出售,收入 5003 元,加上老品种核桃树收入 3180 元,全年仅核桃收入达到 8000 元以上。今年,近 40 株成年树预计产干果 1600 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嫁接改良核桃树,发展优质核桃移植,他帮助村民嫁接改良核桃 300 株以上。杨进明还积极到嘉陵草滩村为村书记培训嫁接技术,帮助改良 15 亩核桃树。2013 年草滩村书记仅核桃一项收入达到 20400 元。杨进明总体设想是在现有的核桃示范园的基础上利用周边 2 口水窖,安装灌溉设施,今年冬天计划流转荒地 10 亩,扩大基地规模,同时建造核桃烘干炉一座,发展核桃加工业。同时在核桃树下养殖乌山鸡,发展- 2 -多种经营,打造优质核桃示范园。以点连线,连线成片,以片成面,做大做强核桃品牌。通过对杨进明核桃种植典型示范户的调研,就我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推进农民增收致富进行了探讨,笔者有一些思考和想法。一、徽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徽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资源分布广泛,品质优良。近年来,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民强市” 的决策部署,举全县 之力扩基地、建市场、强管理、创品牌,使我县核桃基地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核桃基地 42.9 万亩,有各龄段核桃树 770 万株,农村户均达到 10 亩,160 株以上,全县已挂果 15.6 万亩,301 万株。基本实现了核桃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目标。2013 年全县核桃坚果总产量达到了 4000 吨,产值上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达到 530 元,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发展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群众收益较高,最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特色林果产业。二、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我县核桃产业与国内、市内核桃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另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核桃产业面临的生产矛盾也日趋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 -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行政推动。部分领导干部狠抓核桃产业的决心还不够,只是把核桃产业作为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对产业发展组织不够、指导不力。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市场观念、商品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普遍认为核桃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不足,存在政府一推就动,不推不动,过于依赖政府行为,从而部分地方出现年年栽树不见树,有树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严重挫伤了群众发展核桃的积极性。二、规模化程度不高。群众缺乏长期投资意识,对于边远荒芜田地有效利用率低,种植技术差,特别是抗早晚霜、病虫害等管理技术跟不上,导致种植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差,规模化、专业化、园艺化种植程度不高。三、经营管理粗放。核桃基地建设面积逐年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增快,但群众管护意识差,还没有彻底破除传统的栽培观念,在管理的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投入不足,追肥浇水、修剪嫁接、防虫灭病等综合管理措施跟不上,核桃生长基本处于放任管理的状态,加之病虫危害严重,导致核桃品质差,产量低,效益低下。全县因管理不到位,造成近 200万株结果树受到病虫危害,按每株减产 0.5 公斤,每公斤按市场价 15 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500 万元。四、良种化程度不高。由于近年来新发展核桃树以实生苗栽植为主,普遍处于幼树期,大部分尚未嫁接改良,况且目前结果树 90%以上是老品种成年大树,品质杂乱,优劣并存,- 4 -品种的良莠不齐造成核桃坚果规格不整齐,核桃出仁率低,品质优劣悬殊,产品商品性较差,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价格降低,经济效益低下。五、技术服务力量薄弱。县乡两级尚未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各项技术服务跟不上,无法保障核桃产业的技术需求。由于科技投资不足,致使一些核桃生产的关键技术没有破题。推广普及实用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农民群众对管理技术的认知程度和科技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直接制约着核桃综合效益的提高。六、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差。我县核桃加工企业少,且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目前仍以核桃初加工为主,核桃大多以鲜果、干果这样的原果出售,精深产品外包装跟不上,新优产品研发滞后,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核桃在加工环节的增收效益不明显。七、产业开发机制不健全。我县在县、乡两级专门成立了核桃产业开发组织机构,但人员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综合管理、科技培训、考核督查等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八、资金投入短缺。由于我县财政困难,资金筹集渠道较少,在核桃产业开发方面的投资比重偏小,特别是在良种选育、种苗引进、综合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导致一些开发措施无力实施,制约着核桃产业的发展。三、今后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 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要按照“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走“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之路,强力推进“123”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科技支撑,壮大龙头企业,拓宽市场营销,全面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围绕以上发展思路,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全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按照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制定完善我县核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阶段性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以科学规划指导产业稳步发展,要继续坚持“五个一” 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核桃产业开发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行政推动作用的有效发挥。二要加大产业开发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将核桃产业开发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保证产业开发所需资金。要探索建立核桃产业开发的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乡镇、部门以及种植大户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对兴办加工企业的业主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等方面提供便利以及贷款贴息。鼓励非公企业、创业能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支持像永宁镇高庙村杨进明这样的核桃种植大户,发展核桃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兴建核桃种植基地、核桃加工企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要整合林业、农牧、水保、扶贫- 6 -等部门的项目建设,倾斜帮扶资金,为核桃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三要加快品种改良步伐。要严格按照已确立的徽县核桃主栽品种方案,分区域、分品种,进一步完善全县核桃品种布局规划,规范品种栽植,解决品种混杂的问题。以实施良种核桃接穗树统配统栽到户,实生苗自育自栽到户,嫁接换优和综合管理技术推广普及到户的“三到户” 工程为重点,要继续加强现有核桃良种采穗圃的科学管理,以良种采穗园建设为突破,利用两年时间给全县 4 万户核桃栽植户按每户两个品种、10 株的标准配栽良种核桃接穗树,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持续开展全民性的核桃高接换优活动,使全县核桃良种率达到 60%以上,10 年生以下的适龄树通过嫁接换优全部变为良种树,基本实现核桃栽培的品种化。四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一要加强核桃科技骨干力量,充分整合县内核桃专家和乡土人才资源,开展核桃科技研究,制定适宜我县核桃生长管理、病虫防治、丰产增收、加工贮藏等技术规程,并大力推广普及;二要按照年培训农民技术员 1.5 万人次的标准,制定核桃产业培训规划,坚持每年大规模开展农民技术员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核桃产业科学化管理水平,为全县核桃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三要加强与科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核桃知名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或客座研究员,定期不定期来我县- 7 -指导核桃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五要落实综合管理措施。要以全县已确立的 32 个核桃“两化” 示范村建 设为 突破口,大力发展核桃 专业村,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核桃示范基地,突显效益,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推动全县核桃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的层面发展。强力推广普及整形修剪、嫁接换优、防虫灭病等 10 项综合管理措施,引导农户抛弃简单传统的采后处理方法,大力推广催熟烘干技术,逐步实行采后处理良法化和机械化。实现由定期管理变经常性管理,日常管理变重点管理,基本管理变深度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核桃树失管、低产、效益差的问题。六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加大对核桃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实施核桃深加工项目,积极引进新技术,研发核桃新优产品,使加工能力上规模,加工产品上档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 12 个核桃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民生产的核桃就地销售,就地增值。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营销,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狠抓市场营销,加快我县核桃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核桃产品商贸流通。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抓好“一注册,三 认证” ,努力开 发一流产品, 强化宣传推介,精心打造“徽县 核桃” 品牌, 实现核桃产业提 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