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岳池县排楼乡 的历史资料排楼乡沿革。民国元年(191年)以前,清政府实行“乡、里、团”制度。排楼不是乡。民国 10 年(1921 年)实行“乡 保”制度,全县共分 3 个区,48 场,排楼乡幵始诞生。民国 24 年(1935 年),实行“联保“制,全县的 48 个乡改为 48 个“联保”,排楼乡没有了。民国 29 年(1940 年),实行新 县制,又改 48 个“联保”为 48个乡(镇),排楼乡又得以 灰复。民国 36 年(1947 年),全县分为5 个辖区,排楼乡 属于第三辖区的一个乡。1992 年,调整行政建制,排楼仍 然保留为乡,一直沿袭垒今。这就是排楼乡的来龙去脉。排楼乡基本情况。地处岳池县城的西部边陲的丘陵梯台 地带。距岳池县城 28 公里。地势西高东低,由两个台阶组 成。土质肥沃,盛产水稻(排楼香米)、高粱、花生、黄豆、 荞麦、马铃薯、红薯等粮食作物和李子、桃子、梨子等水果 以及生猪。其位置东临岳池踏水,新场,南接武胜三溪、鼓 匠、西临武胜石盘。黄石,岳池坪摊。北临岳池龙孔、雷峰 等 9 个乡镇。面积为 26.42 平方公里。人口 18000 多人。 所辖花院墙、云盘山、人和寨、朝阳寺、龙井沟、石龙河、 雪山寺、大水河、汪家岩、三王庙、白虎梁、洪恩寺、沙帽 头等 13 个行政村,103 个村民小组。远处是外乡低矮的丘陵耕地。唯独排楼地势高耸入云;2山峦叠嶂、异峰突起、奇万端,与华鉴山尽相比美。是岳 池县仅次于黄龙乡的第二大髙原之乡、香米之乡,高粱之乡, 李子之乡、传统文化之乡、红色革命寨乡、人杰地灵之乡, 劳力输出之乡,外出打工挣钱最多之乡。这些宝贵资源,是 排楼乡发展致富、与时腾飞的资本。这是排楼乡的骄傲,也 是排楼人民的骄傲。但必须要有坚强的、正确的领导班子, 要有敢于想象、敢于作为、敢于开拓、敢于奉献的魅力。要 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鞠躬尽瘁、死而后矣的精神& : 排楼乡解放前的道路。那到处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 十分陡峭、万分难行的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台阶。第一台阶令人心惊胆寒#排楼乡,如果从东南西北环形 一周看道路,会有“排楼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东有幽 深挂榜岩、洞弯岩险阻;南有雄奇的轿子石、臊土地峻俏; 西有麻沙湾、大路岩的陡壁;北有一通岩、滴水岩的拦路虎。由此可见,无论你从哪个方向来排楼,都是崎岖狭窄、坡坡 坎坎、展转前进、荆棘挂衣的羊肠小道,三步一转、五步一 折,树丛万倾,豺狼出没。莫说是全副武装的大队伍,哪怕 就是赤手空拳的行路人也寸步难行。历代许多文武百官、行 客挑夫、来往客商,一旦来到排楼乡地盘,无不止步不前, 望而生畏,纷纷唉声叹气地说:要上排楼唯路难,路难难于上青天!百步九折辗转螺,齐天高耸心胆寒!。3这些羊肠小道,仅仅是上排楼的第一台阶。也好,只要上了 第一台阶,就可看到排楼的小小平原。有诗云:君若要去赏排楼,羊肠栈道鬼见愁。两台平川绿波荡,人杰地灵万户侯。”过了平原又是坎坷不平的险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台阶令人肃然起敬。如果再从排楼乡的第一台阶上, 从东到西环形一周,又是多条险境小道。东方的杨家龙、懒 板凳。关家岩;南方的手把岩、廖家岩、巷子口;西方的黄 牛咀、金石岩、二通岩、汪家岩、冉家岩。北方的九石坎、熊家岩;从第二层险路上去,几乎文是平地,亦有许多良田 沃土,山高水长,成千上万的农民在此养儿育女、休养生息。 排楼乡现在的道路。排楼乡解放后的道路,自 1949 年 .到 1958 年期间,全乡没有公路,最好的也只有石板路。1958 年,川中石油队、地质队为在排楼乡龙井沟村钻探石油,而从龙孔乡修了一条 3 米宽的简易马路到排练场,排练场到龙 井沟,排练场到武胜县鼓匠乡公路。这就是排楼人民第一次 看到公路,但没有民用车子,只有拉石油的油罐车。人民群 众仍然是肩挑背磨、忍辱负重。改革开放后的 1982 年,排 楼农机站才有两台十分破烂的拖拉机。用于拉煤炭等物。那 时候,能够坐上一次拖拉机,感到非常幸运,高兴得到处奔 走相告:“我今天坐上拖拉机了! ”自己就觉得好了不起。2011 年,由袓籍排楼乡朝阳市村 5 社的人,广安市建筑4总 公 司 董 事 长 尹 博 ,首先善举捐款,修了一公里多的水泥路,得到县政府、排楼乡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赢得了 许多美好赞誉。不久,祖籍龙井沟村的郑兴美,为龙井沟村 捐款几十万,修了几公里的水泥路。从此,排楼乡才有了水 泥路面的公路。时过境迁,在党政的支持和尹博、郑兴美等人的带动下,全乡各村社也积极行动,统筹规划实施、调动多方积极因素, 终于实现了村村通、社社通、院院通。几乎家家路畅通,彻 底改变了排楼乡道路难,难于上青天的局面。路修好了,车 子也多了,生活好了,人民群众再也没有遭受肩挑背磨之苦 了,这是-件可喜、可庆、可歌、可贺的大事。念 奴 娇 故 乡 之 路尹杰遐迩回顾,故乡路。崎岖羊肠小道,翁姑孩提更难踱, 十处九断路。朝出晚归,行客挑夫,负重难移步。泥泞路滑,伤筋断骨无数!西部开发巨变,致富修路,更喜贤人助。故乡家家路畅 通,帮助农民致富。时值今日,车流到户,何处寻挑夫?赤 子挥毫,赞咏故乡之路。注:描写我们家乡之路,解放前、后的特大变化。特别 是 2011 年尹氏后裔尹博慷慨解囊,捐款数十万,修好了排5楼朝阳市村之水泥路,解决了几千年来没有好路行走的疾苦。不久,龙井沟村的郑兴美也为龙井沟村捐款几十万元,修了 几里的水泥路,他们髙尚的美德、情操、行为、善举博得排 楼人民髙度赞誉有感而作。2011 年清明节写于排楼家乡奇峰异景 山寨奇特尹杰第二台阶上的寨子多。所谓寨子,就是古时候打仗用的 防御工事,因为古人打仗用的是刀、枪、戈、矛一类的武器, 寨子就可以充当防御工事。凭借地形的天然屏障,一旦打起 仗来,许多碍口都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自然成了兵 家争夺的战略要地。因为排楼坝的第二台,拥有许多山寨。 东边的人和寨地势相对较低,南方的云盘山寨;西方的柳山 寨、木瓜寨、蒋家寨;北方的岳家寨、鸡窝寨、大寨子等等; 排楼中部的柳邑城寨。才是所有山寨中最为险要、最为奇特、 传统文化的山寨,在白莲教反抗清兵的战斗中,起了积极作 用的山寨。山寨的分类,分别有:传统文化寨一一白莲教起义、反清抗清的柳邑城寨、鸡 窝寨、人和寨红色革命寨 岳武起义的岳家寨、木瓜寨、柳山寨。6一地多用寨一一云盘寨、蒋家寨。这些山寨的另一个特点,既是良田沃土,又是打仗时进攻 防范、阻击坚守的堡垒,又是安居耕织好场所。一旦战争爆 发,人民群众,家禽牲畜、粮食衣物全部集聚寨子备用。战 争结束,人民群众,又下地生产。改朝换代 山寨形成尹杰明朝末年为什么要修建那些山寨呢?据有关史料和老 百姓口头流传得知,元朝时候,各地的财主、员外,为了躲 避战争、土匪洗劫开始修建了少量的寨子。但后来有更多的 寨子出现,许多寨子的形成,主要有 3 个原因。其一是,清朝乾隆年间(公元 17951804 年)短暂的 9 年之间里,清政府腐败,以和珅为首贪官污吏横行霸道、 贪赃枉法,肆意猎索钱财,任意增加徭役赋税,无所不为,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于是就 有白莲教组织起义。全国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信奉白莲教的 教徒日益增多,势力越来越大,打劫贪官污吏,挖富济贫的 行动,严重烕胁着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因此修建寨子就成了 必然之事,这是寨子形成的第一个原因。其二是,嘉庆元年正月初七(1796 年 2 月 15 日),湖 北宜都、枝江一带的首领张正谟、聂杰等人的率领下,被迫 提前起义。长阳、来凤、当阳、竹山等县教徒接踵而起。三月初十,襄阳地区的教徙,7在王聪儿、姚之富等人率领下, 按原定日期起义。各路起义军,互不相属,以山寨为据点, 各自为战,所据山寨或县城。清政府大举镇压白莲教教民起 义,起义军为了抵御淸军的镇压、围剿,全国各地的白莲教 组织、号召白莲教教徒和参加起义的农民,积极行动,自发 修建寨子,并以此为据点,各自为战、保全自己、打击敌人,所以这些寨子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后来人们所看到的寨子, 差不多都是那时修建的,且寨子名称都是以地名或城市名命 名的。如柳邑城寨、人和寨、木瓜寨、斗碗寨、柳山寨、鸡 窝寨、大寨子等等。这是寨子形成的第二个原因。其三是,因为战争年代,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特别是 那些财主、员外、豪绅士、巨户、官僚等,为了保护人生和 财产不遭洗劫,因而自己也耗巨资修建寨子,想以寨子作为 保护神,度过难关。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就修起了不少寨 子,这些寨子的名字,差不多都是以修建寨子人的姓氏命名 的。如岳家寨、蒋家寨、王家寨、古家寨、贺家寨等等。这 是寨子形成的第三个原因。没有战争时,教徒和农民就下地耕田种地, 一 旦 有战争 时,教徒和农民就把粮食、衣物、财产等搬进寨子备用。拿 起武器凭借寨子打仗,成为兵民与清政府和政府官员对抗, 抵御清兵的镇压,白莲教虽然有各地的寨子作为保护伞,但 各自为战的战略战术,造成了孤军作战,被清兵以多胜少、8各个击破的战略,使这场以白莲教起义反清的农民战争,最 终慘遭失败,但还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地位。莲教聚寨 邑城起义尹杰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清朝嘉庆年间(1795 年一 1804 年),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爆发的,白莲教教 徒武装反清起义。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 区,后来波及到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甘肃等省,历时 9 年,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反清战争。全国起义军约有 40 多万人,清军约有 20 多万人。起义 军的人数为何会发展这么多人呢?是因为清政府腐败、赋税 急增、人口多、土地兼并严重。加之河南、安徽、江西等地 出现许多旱灾、水灾、饥荒。那些饥民纷纷逃难到川楚陕三 省边境地区,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历来为被迫离开土 地的流民聚集地。加之封建统治阶级生活奢侈,贪官污吏横 行,人们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白莲教的宣传力度加大, 群情激化,反抗情绪十分高涨。四川白莲教起义地区。有达州、绵阳、重庆、南充、合 川、岳池、武胜等地。岳池县之柳邑城的白莲教起义反清最为出名,波及之广、9时间之长、影响之大,足远近闻名的。 多次重创淌军,耗费人力、无力、财力不少,邑城市之战, 清午:损失数万兵将,清军为之伤透了脑筋。嘉庆 2 年(1797 年)初,襄阳起义军又开始了大规 模流动作战,转战于湖北、河南、陕西,后分三路进入四川。清军只尾随其后,疲于奔命。七月,四川岳池战役起义军被 清军围困,襄阳起义军赶来解围,在东乡与四川起义军会师。各路起义军按青、黄、蓝、白分号,设立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职。然而,农民固有的分散性、自私性与保守性,各 地的起义军并未真正联为一体,各地仍然以占居山寨,各自 为战,分散行动的弱点,起义军处于孤军作战状态,被清军 各个击破而失败。乾隆 37、38 年(公元 1772、1773 年),甘肃、湖北两 省饥民来四川逃难者达数十万人。加上来自河南、安徽、江 西等省的流民,其中大约有 100 万人前来开垦荒地。但原始 森林的川楚边境的土壤瘠薄,气候恶劣,流民除搭棚、悃耕 土地外,还要在雇主、木厢厂、铁厂、纸厂,获取微薄工钱,方能生存。他们不仅受地主、厂主的剥削、勒索,还要受差 役、棍棒的鞭打,生活极端艰难、痛苦。处于绝望中的流民, 纷纷参加“白莲教”,壮大了起义军队伍。乾隆 40 年(公元 1775 年),河南白莲教支派首领刘松起 义失败,弟子刘之协、宋之清等人来四川、湖北、陕西等地10继续传教。乾隆 58 年(1793),刘之协在河南被捕后脱脱, 清廷通通缉各省、州、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