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白碌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它作为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正式列入我校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经过理论的思考和初步的实践,特制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一、课程实施的背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2、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1)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了它的生成性。在周密计划的基础上,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昂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3、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3(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学习领域,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1、实施原则(1)全员参与全体师生要主动参与,不能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应秉持多元价值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4和具体性。(2)重情感驱动和自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因此,活动实施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来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3)重主动实践和有效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如: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甚至跨班、跨年级、跨学校等的合作探究方式。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4)重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同时,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在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又会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而学生从中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这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2、实施途径5(1)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不仅关注“怎么学”,还关注“学什么”。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2)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及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4)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1)学生层面 1、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且组织实施。2、学会对自然、社会、生活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3、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64、学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和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5、在学习的群体间建立起相互真诚、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2)教师层面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3)学校层面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知名度。4、具体目标A、研究性学习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B、社区服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7务与社会实践活动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C、劳动与技术教育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D、信息技术教育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三)级段目标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8三年级能根据研究主题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家务劳动。四年级能根据研究主题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并进行整理,分类。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进行开题论证,进行研究。参加假日小队活动,在家长组织下能参加社会实践。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家务劳动,并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五 年 级能进行上网浏览,熟练地使用网络工具进行资料搜索、整理、分类。并综合性地加以应用。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报告。能组建假日小队,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访问,参加公益活动等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地目的。六年 级能搜集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分类。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制作网页来介绍和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需要聘请指导教师,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开题、实地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参观、访问、考察,在活动过程中主在研究主题的背景下,以多种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开展成果展示会,供他人学9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调查、资料搜集等一系列工作,撰写课题报告,并进行论文答辩。动地参予社会事务,尽小公民的责任习和参观。并能指导他人完成作品。4、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习专项理论。召开教师会议,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方案。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学生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以年级为单位,撰写年级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案例撰写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分析学情,确立主题,设计教案。(2)实施阶段制定学校实施计划,建立课程管理制度。分年级按计划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收集记录学生体验、反应。定期召开综合实践老师碰头会,对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案例进行反思和评价。课题组对各班的综合实践情况进行关注性测评,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采取措施并加以引导、调整,促使活动顺利进行;开展学生评价指导、探索并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评价指导体系。(3)成果展示阶段积累资料,创造性地编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