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等高线地形图单元测试题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 1) ,据图判断 1-3 题: 1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 A. D.=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读后回答(45)两小题。、则该平面图的比例尺为:A、1:10000 B、1:10000C、1:100000 D、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 千米。、该学校大门的朝向为: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读上图,回答 69 题。6 图中等高线 X 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A.100m B.150m C.200m D.250m7. 图中丁地与丙村的相对高差可能 ( )A.200m B.250m C.300m D.400m8.图中的四地中不能看丙村的地点是( )A. B. C. D.9. 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读等高线图,回答 1011:10、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是( )A、王村地处山谷 B、张村地处山脊 C、余村地处山谷 D、李村地处山顶11、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A、600 米 B、650 米 C、700 米 D、750 米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1214 题。12、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A为山脊 B为鞍部 C为陡崖 D为山谷 13、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40m B45m C55m D65m 14、P、Q 两地的相对高度 ( ) A不少于 10m B不超过 10m C可能为 5m D不可能为 15m 读材料: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右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据此回答 1517 题。15、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请你判断是哪个A、B 地 B、C 地 C、D 地 D、E 地16、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 ”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是:( ) A、400 米 B、500 米 C、600 米 D、4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下17、老师告诉我们:“图上 A、B、C、D、E 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 ”请回答,图中 A、B、C、D、E 五个部分依次是指:( )A、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泉市 B、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C、鞍部、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D、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二、非选择题:1、题:材料 1:5 月 5 日,阳光灿烂,东南风 34 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媚尼风景区”旅游。材料 2:“媚尼风景区”略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填数码 )(2)乘船游览尼湖风光,从 A 到 B 快还是从 B 到 A 快( 均直线航行)?理由是:。(3)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下在支流 a 和媚河上游“漂流”可能有的特点吗? (4)C 处的地形是 ,该处的海拔高度为。(5)在图中 D 处拟建 水坝(如图:“”) ,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6)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想去登山顶 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能帮忙计算吗?。(7)尼湖风光、媚河漂流探险、古寺探幽、山顶观日出等媚尼风景区开发的旅游项目中,有可能效果不佳的是,理由是:2 题:.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1)A 地为_地形区,判断理由_。(2)a 、b 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判断理由是_。( 3) B 河 上 拟 建 一 水 电 站 ,请 在 图 上 用 “ ”标 出 最 佳 坝 址 , 并 说 明 理 由_。( 4) 计 划 在 甲 、 乙 两 村 间 修 一 条 公 路 ,应 该 在 丙 处 还 是 丁 处 _理 由 。(5) 从甲到丙再到乙地的地形剖面图,与下图中的( ) 3、读右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B 两处的相对高度为 米,A 点在 B 点 方。(2)按地表形态来看,C 处是 ,D 处是 ,E 处是 。(3)图中甲、乙两条支流画法不合理的是 ,因为 。4、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上比例尺为 1_,即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千米。(2)甲山在乙山的_方向。(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_厘米,而实地距离是_米;(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高度,表示高出_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米。(5)图中山坡 E 和山坡 F 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_。(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B_;C_;D_。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