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 20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我从小在苦水中长大,当过杂役,受过别人的凌辱。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新生活。从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那里我知道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后来我参加了红军。在一次激战中,我的头部受了重伤,但我最终战胜了死亡活了下来。出院后,我不能重返前线,只好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我就是国家的主人,工作虽然紧张艰苦,但我内心充满激情,我为劳动高兴,我真心支持不劳动不得食的政策规定。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由于我的伤势影响加上过度劳动的原因,1927 年,我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但严重的疾病束缚得住我的肉体,却束缚不了我的精神。在病床上我找到了“归队”的力量。我要用文学创作的武器开始我的新生活。我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未来会一片光明,我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和评价。(重点)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重点)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评价。 (重点)4认识斯大林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难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知识点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2)1918 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取消自由贸易。(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作用(1)积极作用: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2)消极作用: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议一议为什么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个特点?提示:(1)“战时”:从背景看,它是在面临国内叛乱和国外干涉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的。从目的看,它主要是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从内容看,各项措施主要为战争服务。(2)“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各项措施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共产主义”特征。【领悟整合】知识点 2 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标志: 1921 年 3 月,俄共(布)十大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3内容:(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3)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 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废除实物分配制。议一议 新经济政策的“新”的表现及实质提示:(1)表现:主要“新”在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2)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与扩大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4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图文探究:右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思考:分析图中影响 19131921 年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9131921 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战争的影响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的实施。【领悟整合】知识点 3 “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1924 年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上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1)苏联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2)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农业国。(3)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4评价:(1)积极意义: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僵化的经济体制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图文探究: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思考: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点。提示: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领悟整合】知识深化应用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 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匮乏农业 无代价征收农民余粮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允许本国个外国资本家经营商贸 禁止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主要内容分配形式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评价 使苏俄度过了严峻的战争形势,但引起了工农群众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相同点 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示例 1 1921 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新经济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A2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历史条件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专断独行。(2)特征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3)经验与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示例 2 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20 世纪 30 年代斯大林模式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C斯大林模式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D斯大林模式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材料中的观点倾向于斯大林模式的消极作用,并没有提到积极影响,所以 B 项应该是对作者观点的曲解,因此应该选择 B。答案:B 典例分类剖析类型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命题揭秘:命题揭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影响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主。典例 1 (2013广东卷,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 A。答案:A变式训练1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这段描述针对的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俄国革命的干涉B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材料中提到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把粮食收走了,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答案:B类型二 新经济政策命题揭秘:命题揭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实质及评价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主。典例 2 (2012江苏卷,23)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 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对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良,即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选 D。答案:D变式训练2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的方法与结论,较为符合该政策实际的是 ()A基本否定,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错误的B基本肯定,主要着眼于政策的作用集中全国力量保障军事胜利,保卫了革命果实C喜忧参半,主要进行辩证的评价带有促进与阻碍经济发展的双重效果D先好后坏,主要采用发展的观点初期适应了战争需要,后期带来了严重后果解析:19181920 年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战胜敌人、巩固政权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国内战争结束后,该政策的继续推行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政治动荡,D 项正确。答案:D类型三 斯大林模式命题揭秘:命题揭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影响等;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主。典例 3 (2013全国新课标卷,35)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 年” ,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 A 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 B 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 C 项。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选择 D 项。答案:D方法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时,一是根据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