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三章三角形(二)的 第一课时,是全等三角形的续篇。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实 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等 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同 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直 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 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制作了学生非常熟悉 和感兴趣的电视转播塔、房屋人字架等课件,让学生观察寻找出其熟悉的几何图形,然后 动手作出这个图形,并裁下来,动手折叠,发现规律。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 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 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 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 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 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 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 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 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法建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 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 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 五、教学模式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 在此模式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评价 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 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程序和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观察联想。 1、多媒体 展示电视转播台、房屋人字架,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 梯形) 2、两幅图中都有哪(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 记。 )种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愿望。 (二)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3、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它们有何关 系? 4、请学生动手作等腰三角形 ABC,使 AB=AC。裁下这个三角形,再动手折叠,当 两腰重合时,找出发现哪些结论。 5、小组交流发现的结论。(两底重合,折痕是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 6、小组代表用语言表达得出的结论。 7、多媒体演示折叠过程,再现归纳得出的结论。 8、揭示、板书课题:等腰三角形性质。让学生温习、重现已学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 做铺垫。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 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所以我在这里力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 交流表达,使学生充分感知等腰三角形性质。 (三)独立思考,探究新知。 9、对于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能进行论证,请学生动手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把期望带给学生,让学生最 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合作探究,交流创新。 10、当部分同学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而少数找不到思路的同学也充分感知了困难,尝试 了困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并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 组织学生探索、交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一个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合作, 广泛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五)引导评价,形成规律。 11、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各小组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给学困生提供上台机会,让他们尝试成 功的喜悦)共有三种辅助方法:作A 的角平分线 AD、作 ADBC、作 BC 边上的中线 AD。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补充评价,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1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探索能得出:每个角都相等,且都是 60,每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 合。 运用知识迁移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未知,把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激励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不断追求,锻炼意志。 13、阅读课本:等腰三角形性质(一)(注意: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几何语言表达)。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准确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六)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例:已知房屋的顶角ABC=100,过屋顶的立柱 ADBC,屋椽 AB=AC,根据图中条 件,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 把例题改编成开放题,为学生再一次创设探究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 广阔性、灵活性。达标练习(抢答) 填空。设计基础练习,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 通过抢答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ABC 中,AB=AC,D 为 BC 上一点,DEAB,FDBC 交 AC 于 F 点,A=56, 求 EDF 的度数通过能力训练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应用:某厂车间的人字屋架为等腰三角形,跨度 AB=12 米,为使屋架更加牢固,需安装 中柱 CD,你能帮工人师傅确定中柱的位置吗?说明选用的工具和原理。进一步体现数学 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七)反思归纳,形成结构。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你认为重点是什么? 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 2、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 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初二数学说课稿-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 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 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 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 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 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 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 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 教材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 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 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 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 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 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 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 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 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 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 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 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 个难题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 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 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 三角形全等。活动二: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 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活动三: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几种情况, 教师在启发学生有序思考,避免漏解。 如: 边0123角3210教师提出3个角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实质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明确今天的任务:讨论 两条边一个角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再共同探讨两边一角又分为两边一夹角与 两边一对角两种情况。活动四:讨论第一种情况:各小组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只用直尺 和剪刀) ,怎样才能使各小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