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 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 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 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 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 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能力。 2.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 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 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知识 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 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 式与方程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 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从 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 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及主体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 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 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 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我 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 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 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 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的目的。 2.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 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 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 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图,通过 “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 动,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学生已 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 解等式的特征。 2观察探究形成概念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步 骤突出这个重点。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图,让学 生充分感知和交流, 。 【观察比较】接着,我提出这些式子中 “哪些是等式”的问题,.它们都含有未知 数。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 新课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 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从而得 出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 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为突 破这个难点,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础上,我及 时组织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 帮助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 方程就是一种特殊的等式。这样做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知识运用、 “试一试” 、 “练一练” 4引导小结 本课的小结采用学生小结的模式,这是让 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我 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 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圆柱和圆锥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 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 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 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 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 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 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 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 式求圆锥的体积;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 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 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 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 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 圆柱、圆锥一对;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 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准备一定量的细 沙。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 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 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三分之一” 。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 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 而逐步从具体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 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 合。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 特点。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 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 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然后, 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 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 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 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 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 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学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 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 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 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实验转化法 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 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 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 方面进行引导: 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准备,也 就是各自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一 定量的沙;其次,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 注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现、 总结。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 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概括归 纳等能力。 2、尝试练习法 本节课在学习例五时,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 自己去发现、总结、归纳,挖掘学生的潜能,让 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 出示圆柱:如果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 怎么办? 出示圆锥:如果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 怎么办? 2、教学例五 引导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 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几分之几?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估计? 分组验证;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操 作验证。 交流:说说自己小组是怎么验证的,得到 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这个圆锥的 容积是这个圆柱容积的三分之一,那能不能说圆 锥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应该怎么说才准确? 那怎么算出这个圆锥的 容积呢? 推导出圆锥体积的公式(师板书) 。 如果已知 r 和 h 圆锥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计算? 如果已知 d 和 h 圆锥体积公式怎样计算? 完成“试一试” 。 3、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 。 4、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问题需 要我们今后注意? 圆的面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 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面积 。下面我对本 课做以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从一个喷水头转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 的农田的实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圆 的面积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等有关 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 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 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圆的面 积的推导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极限思想的渗透。 2.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 为根本,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同时要强化应用 意识,所以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公 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 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 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 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 题。 难点:“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 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 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课 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 共苦”,一起思考问题,一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创 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2.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 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 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 学习方法,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动性和积 极性。 3.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我结合多媒体 辅助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习的 形象感与趣味性,并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 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2.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估计圆的面积有多大。3.旧知引入,探索新知。 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 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 算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解决呢? 4.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生活 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注重对基本技能的 训练,又关注学生的思考; 既引导学生运用探索 结果解决问题,又引发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关注。 5.归纳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 刻的认识,利用提问形式,从几方面进行小结,学 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四、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扼要,突出重点,帮 助学生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一、教材与学生 说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 第十册第 56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 习” 。 本节课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整 理与复习,教材除了在编排上加强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加 强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意从现实生活素材 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练习 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些新的 变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 材,也为教学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空间。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一定 的发展,并开始对身边的数学感兴趣。他们思 维活跃,极富探索精神。此时,如果学习素材 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了数学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使他们感受 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必 要的,他们便愿意并想学数学。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 主梳理知识,沟通长方体、正方体各知识点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