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自黄壬来主编艺术与人文教育,第三篇,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版,第 325366 页 第一章 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 郭祯祥赵惠玲 本章将首先采究视觉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其次探讨视觉文化相关艺术课程设计的理论 基础,再就视觉文化于艺术与人文跨领域课程中应用之方式进行讨论,提出视觉文化统整课 程之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的相关建议,最后汇整提供部分国内外视觉文化相关研究范例,以作 为读者之参考。 本章共计分为五节,依次为:(1)前言,(2)视觉文化的定义与内涵,(3)视觉文 化艺术课程理论,(4)视觉文化于艺术与人文课程中之应用一视觉文化统整课程,及(5) 结语。 第一节 前言 教育是一个没有特定内容,持续不断的变革历程:各个时代、国家皆依照其社会环境 的现实需求,赋予教育各式内涵,以达成预定目标。因此,教育思潮的演变反映社会现实的 需要,艺术教育既是教育的一部份,自难超然独立于社会的价值体系以外。由于时代更替, 历来艺术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存在价值等一直不断为关心艺术教育的人士提出并讨论, 而艺术教育被各界所期望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今日我国艺术教育所被期待发挥的精神, 由中小学艺术课程内涵的递嬗中,或可略窥一二。 教育部九年一贯教改课程的推动,开启了我国艺术教育史上崭新的一页,艺术与人 文跨领域课程的规划可谓是我国在艺术教育理论与实务上最大的变革。就实施精神而言, 九年一贯艺术与人文课程强调艺术、文化、以及生活的结合,明订艺术涵养、生 活艺术、及人文素养为课程发展之基本理念(吕燕卿,1999)。就实施方式而言,九 年一贯艺术与人文课程要求打破原先分科教学的藩篱,强调将视觉艺术、音乐、以及表 演艺术融合进行跨领域教学。缘于我国社会环境之负面发展,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一向被艺 术教育工作者所关切(郛祯祥,1998a :赵惠玲,1996):要之,九年一贯,艺术与人文, 课程强调将艺术、文化、以及生活结合之精神,的确贴近目前社会大众的期待。然而,如此 可喜的实施精神该如何将之落实于教学中,并引导学生体现在日常生活里,是另一个实务挑 战、于九年一贯艺术与人文课程全面实施之际,以往学校艺术教育的内涵及教师的教学 认知需如何调整,应自整个时代的发展面向来进行探讨。 二十世纪后半叶,随著全球经济体系的紧密连结以及科技视讯的超速发展,人们的生 活急遽复杂化,影像(image )成为后现代社会中主控资讯传递的重要媒介 (Rogoff ,2001)。证诸人类发展史,人类所遭逢的视觉刺激于此刻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人类也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倚赖视觉去认知外在世界。也就是说,视觉对于人类而言,下仅 只是用以感知外在世界的知觉之一,更是赖以建构并判断外在世界的五大知觉之首 (Mirzoeff,1999 )。有监于视觉影像对于建构解构社会生活暨文化现象的力量,许多学者 重新审视视觉在今日社会环境下所具备的积极功能,发现视觉文化已有凌驾文字 文化之势,成为今日许多相关学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egBamard ,1998;Carson&Paczkowska,2001;EvensHall,1999;Jenks ,1995: Mirzoeff,1999 ;2001;Walker&Chaplin,1997)。在视觉文化的氛围之下,后现代艺术教育不再仅强调技法的熟练或媒材的认知,转而重视生活周遭事物与艺术教育的关连,以及对 各式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基于视觉文化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对于视觉文化于艺术与人 文课程中地位之采讨,成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台湾目前之现况而言,科技视讯发展快速不在话下,尽管幅员不大,却有不同之族 群共处,更受各方外来文化冲击,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多元化社会,也拥有自成一格的视觉 文化现象。在台湾的视觉文化现象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式视觉影像缤纷杂沓,这些密集 的视觉影像时时地刺激著人们的感官,需要人们以快速简略的方式进行领略与解读。同时, 不论这些视觉影像背后的意义为何,受眼见为凭的认知习惯影响,社会大众有时似乎较 易受到部分视觉影像所传达之负面价值观的左右。这样的情况自然也受到各方关注,自九十 学年度开始,于九年一贯课程中已将媒体识读纳入课程之中,以启发儿童及青少年自我 的思考判断能力就是一例(教育部,2001)。然而,媒体影像仅是视觉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部 分,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举凡艺术,电影、电视,摄影、记录片、广告、漫画等,以及其 他各种视觉文化产物,诸如日常生活物件、服装时尚、都市景观等,都在在以各式视觉影像 向社会大众进行价值观的传输。我国儿童与青少年,可说是在台湾五光十色的视觉文化现象 下成长的新世代,视觉文化于艺术与人文课程之应用,有助于下一代视觉文化素养的培养, 至属重要。 由于视觉文化于九年一贯艺术与人文课程中之重要性,在本章其余章节中,将首先探 究视觉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其次探讨视觉文化相关艺术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再就视觉文化 于艺术与人文跨领域课程中应用之方式进行讨论,提出视觉文化统整课程之教学模式及其实 施相关建议,最后,本章并汇整提供部分国内外视觉文化相关研究范例。期望藉上述努力, 能初步建立视觉文化于艺术与人文课程中之理论基础与实务应用策略。 第二节 视觉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随著时代更替,艺术教育的内涵亦应进行相应调整。在后现代的氛围中,视觉已 取代读写,成为今日人类传播资讯的最主要媒介,视觉文化也成为社会表象的主脉,并 成为艺术教育的新养分之一。因此,后现代艺术教育的职责之一,便是要引导学生建立对其 生活中各式视觉影像思考与解读的能力。 由于视觉文化现象中对视觉性的依赖,于本节中,首先将探讨视觉与视觉性的意义及 视觉影像的符号功能,其次讨论文化于视觉文化现象中的概念,并为视觉文化于艺术与人文 教学领域中的定义,进行厘清工作。 一、视觉影像 (一)视觉与视觉性 我们大部分的经验是视觉性的。做为人类与外在世界沟通的五大知觉之一,视觉 的重要性自不代言。尽管语言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然而,儿童在会说话之前就 已先会观看与辨识(The child looks and recognizes before it can speaksBerger ,1972,1), 人类视觉感官的运作尚且先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不容否认的,尽管人类仰赖听觉、触觉等去 感知、经验外在世界,我们的信念与价值观却有大部分是藉著日常生活中日益递增的视觉影 像而塑造成形(Sturken & Cartwright,2001)。 拜视觉之赐,我们从书籍、报纸、电视,甚至从对高速公路上路标的一瞥中,获得资 讯与知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许多判断与决定,诸如穿什么?用什么?往往与对象物的 视觉特质相关。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娱乐亦为视觉性的,例如,阅报、读书、看漫画、欣赏 电影、从事户外活动,或参观美术馆等,几乎无一不与视觉性有所关联。由于视觉对人生的重要性,有关视觉作用的生理过程或心理转化皆广为各方学者进行 研究。这些与视觉理论相关的研究或自人类生理结构的角度关照视觉感官的功能,或自人类 心理认知结构的角度解析视觉作用的历程,均成为从事视觉文化相关研究与教学的重要参考。 然而,尽管视觉感官的生理作用是吾人识物的一个重要条件,事实上,人类的视觉经验却是 一个复杂的心智作用,而非独立自主的机制(Walker & Chaplin ,1997)。在这个复杂的心 智作用中,视觉感官对影像的撷取将无可避免的与观者个体之既备知识、经验,或记忆等综 合交织,而交织后的结果浮现于心智之中,方成为一个完整的视觉经验。换言之,观者视物 并非仅凭藉视觉感官,个体对一个视觉影像的看法,将与其心态、性别,人格、人种,甚至 个人历史相互作用。因此,若以宗教性的视觉影像为例,同样一个宗教性的视觉影像,对于 具有该宗教信仰者、具其他宗教信仰者,或不具宗教信仰者,所产生的视觉经验将大相迳庭。 既然吾人识物时,一方面眼见为凭,另一方面叉眼见不足信,当界定视觉与视觉性 (visuality)时,便有不同的著眼点。一般认为视觉较为倾向的是肉体生理 (physicalphysiological)的过程,较强调对象物一光线一视网膜的历程;至于视觉性则指 的是视觉作用经过观者以个体特性对影像进行社会化的过程,换言之,视觉性是视觉被社会 化后的结果(visuality is vision socialized )(Walker & Chaplin ,1997,22)。由于视觉作 用的过程并不仅止于生理过程而已,吾人对视觉影像厂凝视剑(gaze)的实质内涵便包含了 社会化作用的结果。在观看的行为中,主体与被看的客体之间,也因而产生微妙的权力结构, 当进行视觉文化相关之研究与教学时,便需对视觉性的社会化作用进行关照,也需了解视觉 影像所具涵之符号性。 (二)影像的符号性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影像便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依据远古时期洞穴壁 画以及古文明的记载,可得知运用视觉符号来传达讯息早为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之一。然 而,影像绝不仅只是单纯的图示(illustration )而已,由于影像所具备的符号性功能,除单 纯的纪录之外,影像的重要性街在于其所携带(carry )的重要内涵与意义(Sturken & Cartwright,2001 )。由于影像对人类生活向具重要影响力,早在古希腊时期,Plato 即针对 影像对于人生的意义提出思辨(Evans ,1999;Mirzoeff,1999)。进入二十一世纪之交,影 像的样貌更加多元,其符号性也亦趋复杂,有赖科技飞跃进步之赐,影像拥有更加无远弗届 的传播力量,是现代人生活中无法逸脱的组构要素之一。对于吾人而言,当下的任务之一即 是要了解影像的各式符号性功能,以及其与观者互动间所产生的意义,进而了解影像在社会 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所传递的讯息。总之,对于当世人,与日常生活中缤纷杂沓的影像进 行沟通、抗争并协调,已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如同视觉经验一样,影像并非单独存在。Debord(1994)即指出,影像在一个文化中 不具专断性的意义,每一个观者都有可能将影像自业经检验证实的意义中分离,另赋新意。 尤其在后现代社会中,影像不断增殖(proliferation)的特质已使得影像中的真实性 (reality)被架空,观者乃成为大众流行文化中各式影像的被动接受者及主动创造者 (Debord ,1994)。在此情况下,影像的符号意义乃成为今日研究视觉影像时的重要课题, 也就是说,观者须时时对所面对的视觉影像进行下列询问,这个影像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影像作为一个符号(sign )的意义又是什么? (Baudrillard,1988)。 简单地说,符号是由符徵(signifier)与符旨(signified)所构成,符徵可能是 一个视觉影像、也可能是一个文字或声音,而符旨则是该视觉影像、文字或声音所传达的内 涵或意义(Barthes ,19731999)。一个符号可以代表一个具体的概念,以及由该一概念 所唤起的事物、思想、事件,或引伸之意义等,Barthes(19641999)认为影像身为其它 事物的拷贝图像(analogical copy ),难以于其自身即构成一个符号系统,而是其他事物所 持有符号的汇合。他同时指出:一个影像事实上传达了主个不同种类的讯息:语言的讯息(1inguistic message)、指示的讯息(denotative message )、隐含的讯息、(connotative message)(Barthes ,19641999,34-36 )o 所谓语言的讯息是指此一影像以语言的 语码 ,也就是将影像以语言或文字命名:指示的讯息是指此一语码直接指示的意义,例如指的是 人,或指的是物:隐含的讯息,则是指此一影像所进而传达的意义。在面对视觉影像时,该 视觉影像所传达的隐含的讯息将视观者个人背景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