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讨论题: 中国也有远洋活动,为什么没有取得西方人那样的成就?原因何在? 中国远洋活动的历史及成就 中国的远洋活动历史悠久,灿烂辉煌。 早在秦始皇时就派徐巿率众东渡瀛岛,求取仙药,可知中国早在公 元前三世纪就已有大规模出海远航的记录。汉晋以降,中国对外的 海上交流并不显著,中原区域的人多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盛则北 击,衰则南迁,并未将目光投向大海。但东汉光武帝曾赐倭国金印 一尊,足证那时华倭交流,另有三国吴黄龙二年(230年)正月, 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丹阳太守沈荣及“甲士万人” ,从 浃口入海经甬东(舟山) 、闽海至夷洲。时至唐宋,中国对外交流日 益频繁,海上丝绸之路已成规模,并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主通道。 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更是远扬了国威,发展了朝贡贸易,使中国 远洋活动达到鼎盛。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远洋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中国远洋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海上丝绸之路,它 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型于明清时期, 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长期以来海上商路是东西方交流 的大动脉,因此,不能说中国的远洋活动没有成就。这里跟西方人 进行比较,说没有取得西方人那样的成就,主要是指中国远洋活动 跟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作比较,没有后者对世界的影响范围广,影响 力大。古代远洋航行的动力是海风和海流,我相信船帆用得再巧妙,也不能逆风疾行于洋面之上。这首先应该比较一下中西方的自然条 件。 中国远洋的自然条件及西方15世纪远洋的自然条件 中国东临太 平洋,洋面广阔,为全世界最大,且被两条岛弧链包围着。西北太 平洋的大渔场多分布于近岸海域,且江南河网密织,大小湖泊星罗 棋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吃鱼的需求,因此,客观上没有使 中国人养成远洋捕鱼的习惯。要知道,古代人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止 步于生物资源(鱼类、藻类)和产盐。而且更巧的是,西南巴蜀地 区的盐湖是重要的产盐区,分担了海盐的市场。故此浩渺的大海对 中国的古人像是块“鸡肋” ,即使这么说不妥,但至少不像婴儿离不 开奶那样亲密相关。在南方,沿岸常年存在一股自北向南的沿岸寒 流(闽浙沿岸流) ,而海上航行大多不会远离海岸,所以方向上大体 是顺流向南的。沿岸流北齐长江口,南到台湾海峡南部,远洋的船 队顺流南下就一头扎进南中国海的天然“大口袋” ,更加失去东进太 平洋的机会。中国人不存在从海上航行到美洲的可能性(他们可以 在冰期走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 。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远航的方向和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的 客观性确定。此外,夏秋季节的西北太平洋面是全球有名的台风高 发区,对远洋活动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冬季的西北季风也为远洋航 行提供了重要动力。此时由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季风,经地转偏向 力的影响几乎变为正北风,加速了船队的南行,经马六甲海峡,随 着复杂的北印度洋洋流而行,继而扑向印度半岛、阿拉伯、和东北非,那里正是郑和船队曾多次到达的地方。 而在西方,伊比利亚半岛多山脉高原,且与欧洲大陆中部有比 利牛斯山脉相隔。陆上交通的不便使他们对海上商路的探索热情高 涨。该地区全年风向较为恒定,北风偏东或偏西,离港的船只也应 向南航行。而就在不远处西北非的近海(摩洛哥西撒哈拉)的西侧 分布着大小适宜的马德拉群岛和加纳利群岛。说它们大小适宜是因 为它们大到足以提供淡水和食物以资船队航行,小到岛上并无强大 的土著居民,便于征服、占领。此二群岛至今分别仍属葡萄牙和西 班牙。有理由相信他们是两国早期远洋探索的前沿阵地和补给站。 综上所述,经比较可以看出东西方自然条件的不同,给西方带 来了开辟新航路、取得地理大发现的契机。而中国在自然原因上就 不具备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除自然原因外,还有许多注入政治思 想经济技术上的原因。这些前人之述备矣!我在此且简单地把它们 一一列举,略加以比较说明: 1. 思想:中国古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使得中国人在思想 上缺乏开辟海外疆土的激情。自古文献中就有“东夷、西戎、南 蛮、北狄”的记载,这就给中国人的地理范围有所限制。且中国 人从心理上对海洋就有畏惧情结,妈祖这位女神的供奉就可体现 对海的敬畏。中国人长期以天朝大国自居,自身优越感极强,从 不认为从海外能寻求什么资源,缺乏探险精神。而西方有很多探 险精神的文化元素,如我们都听闻过的亨利四世、笛福作品里的 鲁宾逊等。2. 经济:中国自古是以农业也即种植业为主的。政策从来都是重农 抑私商,自给自足的世隶耕作经济封闭性强。人地矛盾的缓和方 法多样,土地后备资源充足,人们通过围湖造田、开垦荒地的方 式获得耕地。从想不到向海外寻求土地、寻找资源。而西方人有 重商传统,陆上交通的受阻只是加速他们开辟新航线的催化剂, 就算奥斯曼土耳其不破坏,他们总有一天会选择海洋,商人会考 虑到运费和运量。那关乎他们的成本。 3. 政治:中国古代官方长期并不反感海上对外交往,尤以宋元时期 规模空前。但在明朝就因东南沿海倭寇问题而实行海禁,在清朝 则更为闭关锁国政策,这就彻底浇灭了民间有可能远洋从商的星 星之火。当政的官员们大都是科举产生的知识分子,本该有远识 的他们,却整日忙于案牍刑狱的劳心,功名利禄的追逐,高级点 的有精妙绝伦的学问研究,也有经纶济世的,就是没有人关心大 海另一侧的事物。而西方王室热衷于支持航海家进行远洋商路开 拓,并成为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4. 科技:虽然中西方都很早就在地理学上有所建树,但“天圆地方” 长期阻碍中国地理观念的革新。而西方随着地理学的发展,地圆 学说逐渐逐渐萌芽、成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为航海大发 现提供了智力支持。并且该观念在西方新航路开辟的实践中得到 验证。中国与西方都早已在造船技术上成熟起来。航海技术也各 有千秋,虽然中国率先在航海上使用了罗盘针,但罗盘针一经传 往西方,就普及开来,并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5. 宗教: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国家,宗教思想对 大多数中国人的影响不大。而西方的宗教热情强烈,尤以西班牙、 葡萄牙两国最为狂热,他们有着坚定的宏扬基督教的信念,这种 信念是推动他们积极寻求东方新航路的精神动力。 6. 文明:从近年来盛行的文明史观看来,中国属大河文明,文明起 源于大河,依托大河,对海洋依赖小,而西方文明起源于蓝色的 海洋文明,他们对海洋情有独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是,对于东西方古代的远洋航行,中国和 西方扮演的角色不同,分工不同,不必非得排个高低。这是所处自 然环境决定的。自然环境孕育下的文明和其他方方面面也可以解释, 但终其根本仍是拜自然所赐。(聂佳旭)118313413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