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5052016年9月17日星期六学中文学中文责编:刘菲邮箱:haiwaibanliu163.com责编:刘菲邮箱:haiwaibanliu163.com近日,微博上掀起一阵用文言文翻译中 文网络用语的热潮,有网友将中文网络用语 翻译成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比如“A4 腰” 原指腰的宽度和A4纸的宽度一样,被翻译 成“一纸束楚腰” 。网络用语具有更新快, 时效性、背景性强的特点。在中国,网络用 语不仅出现在网络对话里,还出现在人们的 日常交流中。那么,外国汉语学习者又是如 何看待中文网络用语的呢?他们有必要系统 和集中地学习这些网络用语吗?老外眼中的中文网络用语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 张楚贤来自泰国,她说,她知道的中文网络 用语大多是听别人说或者在微信聊天中看到 的,在中文课上老师一般不会专门教授中 文网络用语。张楚贤说,对她而言,中文 的网络用语挺难理解的,主要是因为之前 没有见到过,而且这些网络用语的出处不 一,查阅起来比较困难。 “此外,这些网络 用语一般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过时 ,大家 不会再去使用,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要 不断学习新的词语。 ”张楚贤补充说, “但 是学习网络用语的确有很大好处,其中最 主要的好处就是当身边的人使用网络用语 的时候,自己能够迅速理解其含义,交流 就变得更加顺畅。 ” 现在在雅加达新雅学院读汉语专业的印 尼学生郑伟恩说,他们的中文课本上偶尔会 出现一些和网络用语相关的词汇。他回忆, 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课本中出现“博客” 一词,老师把几个“博客”的界面添加到幻 灯片上播放给他们看,使他们更加容易理解 “博客”的意思。郑伟恩列举了几个他听说 过的中文网络用语,如介样、虾米等。 “让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虾米一词。看到这 个词,我以为它的意思会和虾有关系,没想到这个词只是闽南话中什么一词的 谐音,和虾一点关系也没有! ”要不要集中学习视情况而定对于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缺少词汇的 产生和使用背景等知识的介绍,要想理解这 些中文网络用语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有没 有必要系统和集中地去学习它们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 正大认为,网络用语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 分,并且是了解当代中国人思想、思潮、价 值观的重要标引之一。不仅如此,由于现代 网络搜索引擎比较发达,想要短时间内了解 网络用语几乎没有难度。 “外国汉语学习者 在基本汉语训练之外,适当了解一下这些 活色生香 、有些调皮的网络用语,对其中 文学习还是挺有好处的。 ” 郑伟恩也觉得,系统学习中文网络用语 是有必要的。 “因为如果想深入学习中文、 了解中国人,不仅要学习基础的中文词汇, 也要了解中文网络用语。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禄兴则认 为,留学生学习汉语应该以规范的普通话为 主,不必把精力过分地放在网络用语上,更不必集中学习这些网络用语。原因有三:一 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用语都被全民所熟悉, 有的只不过在一部分网民中流行,例如一些 字母缩写,PM (论坛的私信) 、ZT (转 贴) 等;二是很多网络用语流行的时间很 短,转瞬即逝,如果要集中学习,学习者必 须不断地跟进时事;三是有些网络词语是非 常不规范的,大部分靠谐音、转音而成,完 全是为了求奇、求怪而编造出来的,比如 “木有” (没有) “神马” (什么啊) “造” (知 道)之类的词语。他补充说,有些网络词汇 经过时间的考验是能够补充进现有词汇的, 它们的出现体现了汉语的发展,例如“给 力” “囧”等。对于这类网络用语,留学生 是可以适当学习和关注的。 张楚贤觉得,集中学习网络用语没有必 要。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网络用语,其中有 的连不少中国人都没有见过。我认为,如果 对这些网络用语感兴趣,自己再单独去学习 会更好。 ”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黄鸣奋认 为,外国汉语学习者最好根据自己学习的目 标来决定如何学习中文网络用语。 “若是定 位于从整体上提高语言素养或是了解当下语 言生态,不妨熟悉一下最近几年的网络流行 语,足资自娱自乐;若是定位于想要和中国 网友们顺畅地交流,最好是从具体聊天中掌 握鲜活的修辞技巧;若是定位于塑造自我形 象,那么建议首先确定相应的身份,再决定 其对网络用语的态度。这3种情况,在相互 区分的同时,也可能彼此渗透。 ” 外国汉语学习者是否需要集中学习中文 网络用语,应视自身的情况而定。网络用语 之于基础中文学习,就像调料之于菜品,是 否加、加什么,都应该根据食客的口味、偏 好、需要等具体情况来确定,盲目地加调料 不仅不利于做出可口的菜品,可能还会适得 其反。网络用语要不要集 中 学?罗兰烁我从四五岁起就能听懂一种语 言, 它和我周围的人说的话不一样, 只限于在我父母以及偶尔从老家来 的亲戚之间使用。从没有人刻意教 过我, 我也从没有特别去学, 仿佛是 无师自通地听懂了这种语言, 这就 是我故乡的语言福建话。 我的故乡在福建,但我出生在 北京,又带着满口“京片子”来到上海,喝着黄浦江水长大。为了更 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我努力学习 上海话。随着人生的脚步越走越 远,我去国离乡,旅居德国。在许 多年里,德语又成了我的主要语 言。然而,从小那种无师自通的乡 音,却让我在海外很快认识了很多 福建老乡,还被热情邀请加入福建 同乡会。我真的挺惭愧,因为我还 从未踏上过故乡的土地。 直到年过不惑,我才头 一次从德国回乡祭祖。一路 奔波,风尘仆仆,在福州下 了火车后,还得搭两小时左 右的车,才开进了那个依山 傍海的小镇。一下车,耳旁就充满了熟悉的乡音!这是我的故 乡, 我从小就能听懂的乡音来自这 里!顿时, 那山那水那父老乡亲都 变得那么亲切, 那山路旁的大榕树 也仿佛曾在梦里相识。那是一种海 外游子寻到根的感觉。那一刻我知 道了, 游子离家行万里, 乡音始终在 心底, 乡音是一种融入血液的基因。 在我认识的海外华侨华人中, 许多人在异国他乡始终没有忘记教 会下一代自己的乡音。一位上海朋 友坚持要求自己的女儿从小在家里 说正宗的上海话,问其原因,她 说,如果女儿不会说上海话,将来 回国后怎么能很好地和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亲戚朋友交流?怎么能认可自己的根在上海? 哪怕故乡远隔千山万水,哪怕 数十年未曾踏上故乡的土地,心底 里的乡音总会让我们这些海外游子 回望家乡,思念祖国。乡音融入血液的基因林希里约热了who超级足球议会食 鉴出真知 群英会 非正式会谈 时尚 海外帮 北京客从网络节目到电视 节目,从节目嘉宾到节目主持人,他活跃 在中国观众的视野中。 罗斯文,一名新西兰小伙,从新西兰 维多利亚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后,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学习了6个月中文。 而他那一口流利的汉语,却不是仅靠这6个 月的课堂学习炼出来的。除了在学校课堂 上学习,他还在课下自学:听播客、看电 视、看电影、看书等。他说,最有效的方 式还是跟身边的中国人聊天。 “尤其是跟出 租车司机聊天儿,跟他们抬杠特别有 趣。在北京,经常会堵车,打车的 时候往往要在车上坐很久,我觉得 利用这个时间学汉语是很有效的。 ” 一口流利的汉语,加上富有磁 性的声音和温文尔雅的气质,使罗 斯文受到许多电视和网络节目录制 组的青睐,被邀请作节目嘉宾或者 节目主持人也成常事。罗斯文说: “录制这些节目,不仅是我的兴趣 所在,而且从国际关系上讲,对中 新两国的友好关系也有所帮助,所 以我会努力去做。 ”他还补充说, 在北京语言大学读书期间,他就曾 在学校做过主持人,大概就是从那 时起,与主持这个职业结下不解之 缘。 录制节目对罗斯文的中文水平 也有促进作用。 “我觉得,录制中文 节目是我学习中文的方法中最有效 的一种。因为在每一期节目中,我 都会遇到一些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 话题,而我需要在节目中用中文参 与讨论,并说出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见解。因此在节目录制之前,我会查阅很 多相关资料,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要讨论 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学 到很多。 ” 对于罗斯文来说,更重要的是他在录 制中文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有一 次,他参与录制北京电视台的 北京客 节目中一期与东北虎有关的节目,这一期 节目要求他在主持的过程中和东北虎关在 同一个笼子里。 “虽然驯虎师同时在笼子 里,但我仍心惊胆战,却又不能表现出 来,同时还要说很多关于东北虎的解说 词。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 罗斯文还补充说: “不仅如此,通过录制这 些节目,我结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有趣 的人,比如在一期节目中我认识了中国 最高的男生 。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感觉非常 新鲜。 ” 罗斯文说,他选择留在北京,一是他 觉得中国与自己家乡很不一样,对中国充 满了好奇;二是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 后,觉得中国非常有意思,中国人也很热 情。现在,罗斯文已经在中国结识了不少 中国朋友。 “在中国生活得越久,我越觉得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随着时间推移,这 种感觉变得越来越强烈。我到了中国就有 种回家的感觉。 ”他幽默地说: “新西 兰也非常欢迎中国朋友去玩。我相信,你 们到了新西兰,了解了那里的文化,也会 和我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故乡。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罗兰烁我眼中的北京我眼中的北京张世财张世财澳大利亚的“90”后小伙 马慈潭长相秀气,一说话就爱 脸红。聊起他学汉语的原因, 挺有意思。4年前,马慈潭在澳 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航 空航天工程专业学习。因为不 是墨尔本当地人,所以住进了 学校的学生宿舍。巧的是,宿 舍的室友是中国人,室友经常 和中国朋友用中文交谈。小马 听着听着就心痒了,问室友: “你可以教我中文吗?我很感 兴趣。 ”二年级的时候,马慈 潭正式开始学中文,刚起步就 碰上一个机会,申请到去台湾 留学的奖学金。台湾的老师用 中文授课,逼得马慈潭不得不 每天把自己“泡”在中文里, 结果听说写读都进步了很多。 “你看我现在每个音都发得很 重、很清楚吧,就因为当时我 是在台湾打的基础。台湾人说 汉语时没有ne 和 le he 和 fe的区分,也没有 轻声,比如“认识” 的 “ 识 ” 必 须 读 二 声。这虽然有助于认 识 这 些 字 的 本 来 发 音,但也显得我说汉 语 没 那 么 地 道 、 流 利。 ”他这样介绍自己 的汉语发音特点。 2014 年,马慈潭 通过朋友介绍,结识 了在澳大利亚留学的 一个武汉姑娘,并谈 起了恋爱。现在,女 朋友变成了太太。 “我 们刚刚结婚 3 个星期,还没有回门儿呢。微信真是 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感觉我们所 有的恋爱经历都在里面了。 ” 作为今年汉语桥比赛大洋洲 参赛选手,这次太太无法前来加 油,丈母娘亲自率亲友团来助 阵,让这个洋女婿在备感压力的 同时,也觉得十分温暖。轮到马 慈潭上场时台下总是最热闹的, 丈母娘率领的十几人的亲友团助 威声、喝彩声不断,令马慈潭多 了几分自信。 迈入婚姻殿堂的马慈潭感觉 肩负了更重的责任。今年夫妻二 人都即将毕业,他们计划着先在 墨尔本找工作,累积些经验,然 后去和中国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就 职,也许还会到中国开家小店。 马慈潭很喜欢中国,习惯了中国 的过年习俗和礼节,特别爱吃麻 辣口味,同时立志踏遍中国的名 山大川。无疑,漫长的幸福之路 在等着他。来北京留学不是我第一次出国留 学,也不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在泰国 初中毕业后,我曾去马来西亚,在槟城 一所充满国际文化气氛的中学上高中。 这段经历不只让我学会了诸多的新知 识,还让我学会了更多的人生道理,学 会了如何跟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朋友 相处,学会了如何抓住机会来实现梦想。 我一直想来中国上大学,现在这个 梦想实现了,留学“旅途”再一次开 始,我来到了一所充满国际文化氛围的 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刚到北京时是秋季,凉快的秋风一 阵阵地扑面而来,格外舒服。不久,北 京的天气渐渐地变冷了,树上的绿叶也 变黄了,静悄悄地落到了地上,让来往 的人们欣赏着它们的美丽。据说,北京 冬季里下雪的时候并不多,但可能是上 天对我格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