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2)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5)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7)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为带病者(8)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9)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为异位寄生(1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12)非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13)带虫免疫 premunition: 人体感染寄生虫(原虫,如疟疾)后,产生一定的程度的免疫力(14)伴随免疫 :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 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 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15)机会性致病性原虫: 有些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这类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16)虫媒病:这种病原体由节肢动物生物性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17)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18)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完全变态。(19) 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需要经过蛹期的, 称为不完全变态。问答题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夺取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摄取营养物质,引起疾病.如钩虫吸食血液,严重者可引起贫血,严重不良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过刺激,损伤,压迫或阻塞等方式破坏组织,引起疾病。如肝吸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肝吸虫病;猪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引起癫痫,甚至死亡;蛔虫大量寄生于肠道,引起肠梗阻毒性及免疫损伤: 寄生虫虫体及其分泌物, 代谢产物对宿主都可能产生化学刺激或变态反应,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分泌溶组织酶破坏肠壁,形成溃疡;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肉芽肿2,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有哪些?(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者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影响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及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的滋生活动与繁殖,同时也影响在其体内的寄生虫的发育生长生物因素:有些寄生虫的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存在,因此它们的存在与否就决定了该寄生虫病能否流行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等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往往是一定的,而社会因素是可变的4,简述钩虫引起贫血的原因,钩虫的感染方式有哪些。引起贫血的原因:(1)成虫以钩齿或板齿咬附肠黏膜,可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和小溃疡( 2)虫体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 3)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黏膜渗出血液,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4)虫体更换咬附位置后,因钩虫头腺可分泌抗血凝物质, 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5)此外,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钩虫的感染方式: (1) 钩虫最常见的感染人体的方式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在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 分钟至 1 小时。 (2)感染期蚴如果被误食, 也可能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或自口腔或食管粘膜侵入血管(3)国内已有报道证明,母体内的钩蚴经胎盘侵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受染, 也有学者从产妇乳汁中检获美洲钩虫丝状蚴,说明通过母乳也有感染钩虫的可能性5,简述疟原虫红内期生活史过程及再燃、复发的原因。疟原虫红内期生活史过程: 当红外期裂殖体发育成熟后, 胀破肝细胞,裂殖体散出, 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 一部分侵入红细胞开始红内期周期性的裂体增殖, 最初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发育为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然后发育为晚期滋养体,继而开始裂体增殖。核开始分裂时称为未成熟裂殖体, 最后分裂为含有数十个裂殖子的成熟裂殖体。由于裂殖子的运动导致红细胞的破裂,裂殖子散出, 除了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失的裂殖子外, 其余又侵入正常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疟原虫经过几个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发育形成雌雄配子体。四种疟原虫都存在再燃。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及宿主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疟疾再燃的原因。关于复发机制目前仍未阐明清楚, 其中子孢子休眠学说认为是由于肝细胞内的休眠子复苏, 发育释放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6,弓形虫寄生于人体哪些部位, 感染期及致病期分别是什么?人感染弓形虫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弓形虫的寄生部位, 感染期及致病期: 弓形虫可寄生在人体的有核细胞内,其感染时期较多,人除吃入卵囊和动物的肉,蛋,及奶类中的包囊和假包囊可受感染外, 胎儿在母体内经胎盘亦可受到感染。 此外,还可经输血感染。 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而包囊内的缓殖子是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7,人感染弓形虫的方式和途径:先天性感染,速殖子经胎盘感染误食被卵囊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经口食入未煮熟的被包囊和假包囊污染的肉类含滋养体的血液经输血感染或含包囊的组织经器官感染接触含滋养体的感染动物的血液或脏器,滋养体经破损的皮肤, 黏膜感染8,简述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能够传播疾病或以其他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医学节肢动物(1)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是传播疾病。有许多疾病必须通过节肢动物来传播。例如蚊传播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跳蚤传播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恙螨传播恙虫病。 像苍蝇,蜚蠊这样的昆虫虽不吸血,但可以用身体携带病原体,传播痢疾,霍乱,脊髓灰质炎,肠道寄生虫病,结核等 (2)还有许多节肢动物是通过叮咬,吸血,毒害,飞翔声,接触过敏和直接寄生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如蜱叮咬引起瘫痪,疥螨引起疥疮,尘螨引起哮喘,蚊吸血影响休息,苍蝇蜚蠊污染食物等。 总之,医学节肢动物以吸血, 骚扰,毒害, 引起过敏反应,直接寄生和传播疾病等形式危害着人体的健康。9,蚤的哪些形态与生态习性与传播鼠疫有关?人虱为体外永久性寄生虫, 与传播疾病有关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1)虫体背腹扁平,刺吸式口器,足末端具有特殊的攫握器,因而可紧紧抓握宿主的毛发或内衣的纤维;虱的体壁不够结实, 饱血后的虫体易被碾碎压迫人虱的若虫及雌雄虫都只吸人血,虱不耐饥饿,吸血频繁,常边吸血边排粪,感染皮肤伤口虱对温度,湿度非常敏感,人虱传播的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都是发热性传染病, 当宿主体温升高, 出汗,或病死后尸体变冷,虱即爬离原宿主,另寻新宿主虱病在卫生条件差, 居住拥挤,不能经常洗澡换衣的人群中流行。所以人虱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疾病,而且疾病传播迅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