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程砚秋与青岛票友程砚秋与青岛票友吕铭吕铭康康(刊于:(刊于: 半半岛岛都市都市报报 2010、 、11、 、15B59 版)版)京剧大师、 “四大名旦”程砚秋(19041958)创立的程派唱腔,以其委婉跌宕如泣如 诉的艺术特色而深受欢迎,人们称之为“程腔” 。他的程派青衣艺术一直广受青岛戏迷、票 友的酷爱,因此在青岛曾经拥有高水平的“程迷” ,他曾多次来青,与许多青岛票友有着非 同一般的深厚友情。1927 年:首次来青,给票友留下深刻印象年:首次来青,给票友留下深刻印象1927 年 2 月,当时还叫程艳秋的程砚秋,乃是初出茅庐,与京剧名伶余叔岩、杨小楼、 梅兰芳、尚小云、 、荀慧生、高庆奎、筱翠花、程继先、王又辰等,应军阀张宗昌之约,为 其父祝寿,特来山东演戏。那时,张宗昌已经担任了两年山东任军务督办,在济南的督办 公署(即前清巡抚衙门,现济南珍珠泉招待所)内建筑一幢大楼为其住宅,附戏楼一处。 名伶们在济南演完,全班人马又来到张宗昌的原籍掖县(今莱州市)祝家村设戏台三处, 演出三天,以为之光宗耀祖。刘子山恰与张宗昌是掖县同乡。便趁机也邀请这些名伶来青 岛,到他新建的新舞台演戏。于是,这些京剧名伶就在青岛连演三天。这是程砚秋首次来 青演出,他那优美含蓄的唱腔受到青岛广大戏迷、票友的热烈,并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 的印象。1939 年:应青岛年:应青岛“和声社和声社”票友之邀,再次来青票友之邀,再次来青1939 年,青岛著名京剧票房“和声社”的于振之和盛连奎(“和声社”教习) ,专程到 北京邀请程砚秋率“秋声社”来青岛,在永安戏院演出荒山泪等程派剧目,一时间戏 院盛况空前。名票于振之本就多才多艺,既能唱花脸、老生,还精通京胡等多种乐器,并 擅长作曲。就在与青岛票友清唱联谊会上,程砚秋听了于振之清唱铜锤花脸戏草桥关 后,立即带头起立鼓掌,盛赞他所唱韵味绝佳。对青岛和声社大加赞扬:“我走过许多码 头,没见过这样好的票房。 ”并说:“料想不到青岛会有这么多的京剧人才和名票。 ”1942 年:青岛票友组建年:青岛票友组建“程剧研究小组程剧研究小组”1942 年,因青岛酷爱程派的票友众多,袁立干、于振之、庄寄愚、张永泉、周化南、 许健铭、弭海泉等 7 人,就组成了“程剧研究小组” ,专门切磋研究程派程腔。 不久,程 砚秋率 “秋声社”再次来青演出,还看了这个“程剧研究小组”的演出,高兴地说:“这 不是研究小组 ,可称作青岛程剧团了。 ”程还力劝于振之正式下海加入程剧团,为 他操琴。后因于的家庭不同意他下海,而未能遂愿。1950 年,程砚秋来青与票友欢聚合影年,程砚秋来青与票友欢聚合影1950 年 4 月底,他就亲率程砚秋剧团来青岛演出, 5 月 6 日,程砚秋与他的程剧团同 青岛的一些名票于振之、袁立干、季砚农、王振金等欢聚一堂,并建议他们成立“程派研究小组” 。接着,程砚秋率程剧团的部分成员又与青岛的这些名票,在河南路 18 号的明芳 照相馆合影留念。在拍照时,程砚秋非常谦虚,坚决不肯在前排,而是主动站到了第二排 的一个不太显著的位置,这使得参与合影的青岛票友们大为感动。 此后的 1956 年的夏天,程砚秋又来到了青岛。但他这次完全是与演出无关,也不是度 假,而是来参加文化部高级干部哲学读书班。因为程砚秋没有进过学校正规读过书,所以 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打算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好好充实一下自己。读书班的 生活紧张而又愉快。他每天很早起床,到海滨打拳、散步,然后用心读书,热烈讨论。晚 间和同班的文化界朋友畅谈各自的经历和感受,有时还举行消夏乘凉晚会,他曾在漫画家 丁聪的胡琴伴奏下,清唱过汾河湾 “儿的父去从军” 而两年后1958 年 3 月 9 日,年仅 54 岁的程砚秋因病猝然辞世,令人无限惋惜。 青岛众多的程迷更是感到分外遗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