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西安路 39703311 西岗区西岗区 83682706 中山区中山区 62898402第 页1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二)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二)劝学劝学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本单元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大板块,下分两个小版块:“获得教养的途径” “经典的力量” 。 “获得教养的途径”意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让学生知道读书学习的重要,以及如何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教益。从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学会恰当地表达思想,学习朴素的文风。本文来自第一小板块“求学之道” ,这个板块有两篇文言文劝学 师说 。 劝学主要知道学习对成长的重要, 师说拜师对成长的重要。既是文言文,本文又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还是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要求与目标:教学要求与目标:1、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2、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学重点、难点: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3、熟练背诵课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文的可读性很强,易于成诵,宜采用诵读教法。诵读要多次进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坚持做到当堂成诵。课时安排:3 教时第一课时:以检查预习方式统摄全文;作者简介;诵读第 1,2 段。第二课时:诵读第 3 段;总结全文。第三课时(前半课时):背诵默写全文。作业并检查纠正(注:后半课时用于预习师说 。 )第一课时内容:以检查预习方式统摄全文;作者简介;诵读第 1,2 段。过程:一、导入一、导入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教养。为什么人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为什么要从师问道?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杰作?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现在,是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板块。学习这个单元,注意从经典中获得教益,学观点的表达,学习朴素的文风,学习生动、清晰地阐述抽象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学劝学 。二、检查预习二、检查预习(1)将下列各字的拼音写在课文中该字下面:輮(rou) 虽又(you) 槁()暴(pu) 砺(li) 参()省 ()乎己 知(zhi)明 跂(i) 生(i)非异也 跬(k) 骥(ji) 驽(u) 锲(qie) 镂(lou) 螯(ao)(2)听写:登高博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不舍三、简介作者三、简介作者荀子(约前 313前 238) ,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述又称孙卿。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在齐国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任祭酒(官名) ;后去楚国,晚年定居该地,从事著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著有荀子 ,现存 32 篇。荀子和孟轲虽然同属于儒家学术的派别,但他在性善说上和孟子恰好相反,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 “其善者伪也” ,要通过后天学习、反省才能够弃恶为善。四、诵读第四、诵读第 1 1 段,并理解积累段,并理解积累 金三角金三角 86730280 华南华南 86500956 兴工街兴工街 84651279 南沙南沙 84399022 金州金州 87807650 凌水凌水 84584519第 页21、诵读 2、和周围同学合作,交流下列词语的意思: 劝学已于(1)于(2)于(3)以为有暴“木受绳”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劝学劝勉学习。劝,劝勉。 劝学本文是原文的节选,原文比较长,本文选了前面的部分内容。已停止于(1)从于(2)比于(3)比有又(通假字)暴曝(通假字)日每日,名词做状语四个“而”:而 1,2 却;而 3 并且;而 4 而且“受绳而后锯之” “就砺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3、解决疑难4、学生练习翻译5、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观点 提问:这段话中哪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 ) 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利” 。 )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说明什么道理?(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之聪明贤惠学习的意义)6、试背诵 先自读两遍,然后检查试背。7、学生齐背一遍五、诵读第五、诵读第 2 2 段,并理解积累段,并理解积累 1、指名读 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 。 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齐读 3、和周围同学合作,交流下列词语的意思:而 1而 2而 3而 4而 5而 6而 7而 8而 1,2 同, “地”修饰关系;而 3,5 同, “然后”顺承关系;而 4,6,7,8 同“却”转折关系“彰”就是“明”的意思。“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 (干事情快) 。利足,就是跑得快。“致”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能水”能,擅长;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游水。4、解决疑难5、学生练习翻译6、文理分析 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登高而招”则“见者远” ;“顺风而呼”则“闻者彰” ;“假舆马”可“致千里” ;“假舟楫”可“绝江河” 。 )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西安路 39703311 西岗区西岗区 83682706 中山区中山区 62898402第 页3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承上句“登 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的作用亦与此相同。 ) 小结:喻属起句;喻属结句。 起句和结句是怎样的关系?(“学”是前提条件, “善假于物”是结果能利用自然可谓善,能创造可用之物,则是善之善者。 ) 请归纳本段大意:学习了才能善假于物学习的作用。 7、熟练地背诵这一段。8、作业:看读本中的文言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内容:诵读第 3 段;总结全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背诵一、背诵 1 1、2 2 段段二、指名翻译二、指名翻译 1 1、2 2 段段三、诵读第三、诵读第 3 3 段,并理解积累段,并理解积累 1.、指名读(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齐读3、和周围同学合作,交流下列词语的意思:“兴焉” “生焉” “备焉”的“焉”“无以”致千里至千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有何特点“上” “下”“跃” “驾”“兴焉” “生焉” “备焉”的“焉”或注为“于是” ,兼词,即一字兼两词“无以”可与“河曲智叟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而致千里达到;无以至千里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 “下”名词做状语“跃” “驾”动词活用为名词(跳一次的路程,走一天的路程)4、解决疑难5、学生翻译6、层次分析第一层(首句,以句号为标志,下同)说明积善而后圣心备的道理。第二层(第 24 句)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积累的必要性。第三层(最后两句)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7、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练地背诵这一段。主旨是: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学习的态度 8、先背诵本段,再背诵全文。四、总结全文。四、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 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 ;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不停止的学习,才能具有人生的意义(分论点之一)“不已”才能“善假于物” 不停止的学习,才能变得聪明智慧(分论点之二)学而不已,方能积累不停止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分论点之三)金三角金三角 86730280 华南华南 86500956 兴工街兴工街 84651279 南沙南沙 84399022 金州金州 87807650 凌水凌水 84584519第 页42、探讨:和周围同学交流讨论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他的“性恶”说有什么联系吗?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 ,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3、本文运用设喻论证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讨论:(1)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 ,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 ;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 。二是用一连串的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高而绝江河” 。4、本文在句式上还使用了对举的手法,请举例说明。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让学生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 )讨论对举的作用。教师要说明一下:上述对举句组又都是设喻,那是就其目的(说明事理)来说的,而讨论对举的作用则应从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处。 (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使读者对问题获得全面的认识。 ) 五、作业。五、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内容:背诵默写全文。作业并检查纠正(注:后半课时用于预习师说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一、检查背诵。 方式:全班齐背一遍;听教师背诵一遍,指出背错的地方(故意弄错,至多三处) ;学生互查。 二、当场默写课文二、当场默写课文二、完成练习并检查纠正二、完成练习并检查纠正三、预习三、预习师说师说师说师说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本单元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大板块,下分两个小版块:“获得教养的途径” “经典的力量” 。 “获得教养的途径”意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让学生知道读书学习的重要,以及如何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教益。从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学会恰当地表达思想,学习朴素的文风。本文来自第一小板块“求学之道” ,这个板块第一篇文言文劝学已经教完,第二篇是师说 。 师说谈拜师对成长的重要。仍然采用第一篇的教法,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