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通过对人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叫观察法。 实验法:一定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通过信度和效度都满足要求的测试,了解被试心理特征。 心理测试的种类 按测验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2成就测验: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 3人格测验:个性心理特征测试 按测验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对单人进行测验 2团体测验:对多人进行测验 按测验方式分类 1纸笔测验:测验用文字或图形材料 2操作测验:辨认和操作 3口头测验:口头提问,口头作答 4电脑测验:利用电脑进行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把复杂的心理现象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 大的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分别有许多附属的方面。 能力、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绪情感过程记忆和注意伴随其中 理性过程想象思维感性过程知觉感觉认识过程心理过程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心理表现的主要方面。 这是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其活动结构和机制来看,具有人类的共同性、普遍性。 三、心理的实质 现代心理学认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 任何的心理过程都离不开人体生理的构造!因此,心理存在于一定的生理机制基础之上。 四、心理的生理机制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由众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联络和调节机体的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 最基本的构造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按功能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脊椎管内。 大脑两半球各自管理着身体相对的那一半,即左半球主管身体的右半边,右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边。人的 大脑机能具有不对称性,即心理机能在左右两个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通常左半球的机能是阅读和计 算,保障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右半球运用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音乐知觉,擅长对情绪、态度 的理解。 左右半球分工合作,优势半球。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从脑和脊髓分布出来的通向全身的神经组织,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它们对整个机体的活动 进行调节和控制。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 躯体神经系统:通向头、面、躯体及四肢的肌 肉和关节。 内脏神经系统:通向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主管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运动。一般不受人的意 识控制,亦称植物神经系统或自主神经系统。 (四)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适当反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部 分组成。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1、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弧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2、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指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它是生来就具备的,有着固定的反射弧。 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定的反射活 动,可以形成,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条件反射的建立扩大了机体的反应范围,较非条件反射有 更大的灵活性,更能精确和完善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生活环境。 (四)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依刺激物性质的不同,可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两种: 3、条件反射的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五、心理学的门类 基础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年龄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 学等。 应用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有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军事心 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 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依据,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新的资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六、 交通心理学的发展梗概 汽车运输的发展,使道路上的车流密度越来越大,道路交通事故日益增多。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对 产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组成交通系统的各要素做具体研究。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侧重于对 汽车和道路的研究。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开始注意研究人的因素,主要研究驾驶员对交通标志产生的视觉 反应特性,研究驾驶员的适应性。直到 60 年代,美国、日本才对驾驶员的各种特性、在交通过程中的心理活 动,以及行人特性和事故心理进行广泛的研究。70 年代还开始研究人与车辆的冲突、交通公害与儿童性格 形成的关系等问题。 七、 交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交通心理学研究的是道路交通系统中有关人的心理活动。 道路交通四要素:人 :车 :路 :环境: 七、 交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驾驶员的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情绪、注意力、反应等特性及其与驾驶机能的关系。 道路线形、坡度、道路设施、交通环境对驾驶员的心理作用。 酒精和药物对驾驶员驾驶机能的影响,以及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查方法。 驾驶员驾驶疲劳的规律、测定方法和指标。 驾驶员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的检查方法与考核方法。 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分析。 汽车形状、喷漆颜色、头灯位置、安全设备等对驾驶员产生的心理效果。 自行车骑行者在不同交通条件下产生的心理反应与行为的规律。 行人过街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行人肇事与本人年龄、性别、过街速度、过街地点及道路宽度的关系。 交通宣传方法及其效果。 第二章 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2 驾驶人的心理特性 2.1 感觉 2.2 知觉 2.3 注意 2.4 需要 2.5 情绪情感 一、感觉的概念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感觉的产生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是在主体中产生的,是客观世界的模写。 2、感觉的分析器 感受器,传入神经,皮层和皮层下中枢 3、外部分析器:视、听、肤(触、压、温度)味、嗅 内部分析器:内脏感觉、运动觉、平衡觉 2.1 感觉 二、感觉对人的意义 1、获得内外环境的信息。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活动,是初级阶段。 2、感觉对维持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十分重要。 3、根据感觉的规律安排生活和工作环境,可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感觉的一般特性 1、适宜刺激 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形式的刺激敏感,这种刺激叫适宜刺激。感觉的产生需要适宜刺激。 2、感觉后效(感觉后像) 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的现象。 四、感受性及其测量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亦即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 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亦即能引起持续一定时间的 感觉的刺激量。 感觉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三)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也叫最小可觉差。 (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 呈反比关系 每个人的感受性不会一成不变,感受性会随着个体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五、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一)适应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 适应的一般规律: 1)强刺激作用下感受性丧失 2)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3)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五、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一)适应 (二)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四)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五)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视 觉 视觉分辨力是指人眼在观看景物时对细节的分辨能力。 视觉分辨力的计算是: 眼睛对被观察物上相邻两点之间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所对应的视角的倒数。医学 上把视觉分辨力简称为视力。通过医学视力表进行测量。 静视力是指人和视标都在不动状态下检查的视力。 动视力是指人和视标处于运动(其中的一方运动或两方都运动)时检查的视力。 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为动视力。 视野 一般视野:视野是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觉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色觉视野:不同的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 视距:视距是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暗适应(darkadaptation) 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一下子我们的眼睛就会什么也看不见,需要经过一会,才会慢慢地适应,逐渐看清暗处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视网膜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也就是视 网膜对暗处的适应能力。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事物,几秒钟之后逐渐 看清物品。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叫明适应,又叫光适应。 六、 错 觉 一、什么叫错觉 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常见的有视觉错觉、听觉错觉、嗅觉错觉 视觉错觉的分类 明度错觉 (illusion of Brightness) 颜色错觉 (illusion of Color) 轮廓错觉 (illusion of Contour) 运动错觉 (illusion of Movement) 空间位置错觉 (Geometrical illusion) 明度错觉(illusion of Brightness) 2.3 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 2.3.1 注意的基本概念 1. 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一)注意的概念 2. 注意概念中的要点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集中性使个体的心理活动不仅离开无关事物, 而且对无关的活动进行抑制。 (二)注意的功能 1. 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 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2. 维持功能: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 工的必要条件。 3. 调节与监督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这 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三)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