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课 程程 设设 计计 报报 告告学学生生姓姓名名: :林雪娇学学 号:号:2011305010207学学 院院 : :经济管理学院班班 级级: :管理 112题题 目目: :图书管理系统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职称职称: : 杨胜春2013 年 12 月 30 日目录目录第1章 概述.11.1 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背景 .11.1 研究方法.1第 2 章 需求分析.2 2.1 总体需求分析.2 2.2 数据流程.32.3 数据字典.3第3章 系统结构设计.63.1 系统功能设计.63.2 系统结构设计.6第4章 数据库设计.74.1 实体属性图.74.2 数据库详细设计.8第5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10第6章 系统测试与运行.15第7章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7图书管理系统- 1 -第 1 章 概述1.1 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背景 在如今的各行各业中都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书籍、读者信息而设计的。传统的系部图书管理一直采用手工操作,入库、借阅、查询等各个环节都大量消耗了人力、物力,流程繁琐复杂,管理难度大,加之图书库存的日益庞大,数据受工作量、工作习惯等因素制约,工作人员难以对图书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致使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和漏洞。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图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规范操作,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图书信息管理,并且由系统自动进行图书入库、出库等计算,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杜绝了差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图书管理系统集成了图书管理系统、读者管理系统、借阅管理系统等多种功能,紧密结合用户的使用要求,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1.2 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法来完成对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图书馆运作进行研究与调查,认真做好记录。通过上图书馆借阅书籍和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图书管理的方方面面得出方案。其次设计本系统是运用了安全性比较高、开发语言比较简单实用的 delphi 作为开发工具, 与 Access2003作为后台数据库共同合作 ,这样可以使程序设计条理清楚,明白。并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系统,能够使整个系统操作简单,满足图书馆的需求。经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2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4 -第第 2 2 章章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2.1 总体需求分析现代社会随着图书的大量增加,其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手工处理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图书管理需求,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一个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图书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系统主要功能需求如下:1、图书管理:实现图书信息管理:可以实现新书入库,图书信息修改,删除,添加等更新操作。2、学生管理:实现读者信息管理:可以实现读者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添加等更新操作。3、借阅管理:系统管理员通过此模块来进行借书、还书以及相关信息的查询操作,该模块主要提供借书信息的登记和查询。4、查询报表:实现图书信息查询,借/还纪录查询,未还图书查询,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分组管理。2.2 系统业务流程系统业务流程如图 1 所示。图书管理系统- 5 -图 2-1 图书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经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6 -2.3 数据流程分析阶段是对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并抽象出逻辑模型,根据第一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抽象出应用领域中流动信息,存储信息,各种应用的定义以及他们间的联系;用数据流程图描述线性系统的逻辑模型,即信息流动和加工处理等详细情况。 根据该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完分析之后,绘制出该系统的大致上的总体数据流程图,如图 2-2 所示。 图 书 馆 管 理 员图书 归还 处理检查 读者 身份读者库读者库读者库填写 借阅 库、 修改 图书 库借阅库图书库有效填写供阅记录(D03)借阅修改在库(D04)填写归还记录(D16)归还修改在库数量(D17)图书借阅(D02)还书记录(D15)P2_14P2_11P2_13图书借阅系统数据流程图图 2-2 图书借阅系统数据流程图2.4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就是将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和外部实体等详细情况加以记录,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所形成的一部关于数据的字典。图书管理系统- 7 -2.4.1 数据元素 当所有的数据元素都定义完了时,就可以建立一张数据元素一览表,如表 2-1所示。表 2-1 数据元素一览表编号数据元素名称别名类型长度描述DE001bookidbookid文本50主键DE002booknamebookname文本50DE003idsids自动编号长整型主键DE004studentidstudentidchar50主键DE005onceoutonceout是/否DE006outdataoutdata日期/时间DE007alreadybackalreadyback是/否DE008 bakcdatabackdata日期/时间DE009namename文本50主键DE0010passwordpassword文本20DE0011studentnamestudentname文本50DE0012studentnumstudentnum文本50 DE0013studentcollagestudentcollage文本50DE0014studentclassstudentclass文本30DE0015studentagestudentage文本30DE0016studentagestudentage文本30DE0017authorauthor文本50DE0018inin是/否(2)数据结构: 表 2-2 数据结构定义表经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8 -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books定义了图书的相关信息书号书名,作者,是否bore定义了借阅图书的有关信息 书号,书名,读者编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是否pass定义了用户登录密码信息登录名,密码student定义了读者有关信息 学号,姓名,学院,班级,性别,年龄,借书证号(3)数据流:表 2-3 数据流定义表数据流名来源去向读者信息读者 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处图书信息图书 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处借阅信息借阅图书 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处(4)数据存储:表 2-4 数据存储定义表数据存储名含义说明组成读者信息 存储了读者的相关信息 学号,姓名,学校,班级,性别,年龄,借书证号图书信息 存储了图书的相关信息 书号书名,作者,是否借阅信息存储了借阅图书的有关信书号,书名,读者编号,借书日期,图书管理系统- 9 -息 还书日期,是否(5)处理过程:表 2-5 处理过程定义表处理过程名含义说明输入输出借书过程 查看图书是否被借出 图书信息 借阅信息还书过程 查看借阅图书的信息 读者信息 图书信息第 3 章 系统结构设计 3.1 系统功能运用可视化 Delphi 开发出试题自动生成系统.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满意经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10 -的可行系统。该系统结构良好、使用方便,题库数据输入简单,系统能够实现人工选题和随机抽题两大功能. 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该系统有安全的用户登录模块、方便快捷的浏览界面、易于操作的功能模块。本文的分析基于知识点的试题库结构基础上,阐述以知识点难度系数和题型为主要控制参数的组卷算法的建立与实现方法。该系统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通用性。3.2 系统结构有 4 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图书管理,学生管理,借阅管理与查询报表。功能模块结构图如 3-1 所示。图 3-1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加加 入入 学学 生生删删 除除 学学 生生信信 息息 修修 改改借借 书书未还图书查询未还图书查询图书信息查询图书信息查询借借/ /还纪录查询还纪录查询新新 书书 入入 库库旧旧 书书 删删 除除信信 息息 修修 改改还还 书书图书管理图书管理借借/还管理还管理查询报表查询报表退出系统退出系统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图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 11 -第 4 章数据库设计4.1 实体属性图 实体: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图书管理员信息。根据需求分析中所设计的功能模块图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出该系统的 E-R 图。(1) 读者借阅图书事务规则:一个读者可以借阅多本图书(1:n)一本图书可以被一个读者借阅(1:n)图 4-1 借阅关系 E-R 图(2)管理员管理读者事务规则:一个图书管理员可以管理多个读者信息(1:n)一个读者信息只能被一个图书管理员管理(1:1)还书日期图 书读 者借 阅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系年龄借阅情况借书日期书名书号作者nn读 者编号姓名性别管理员管 理 所在系年龄借阅情况借还确认经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12 -图 4-2 管理员_读者关系 E-R 图(3)管理员管理图书事务规则:一本图书可以被多个图书管理员管理(1:n)一个图书管理员可以管理多本图书(1:n)图 4-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