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教育自然灾害教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各地地震灾害,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森林火灾更加频繁,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而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灾害也层出不穷。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每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多达 1000 多亿元,仅 99 年一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800 亿元,因此,自然灾害(包括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人们有必要接受减灾防灾教育,增强灾情观念,以便把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工作做在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把灾害教育放在一定地位,以便使学生对当前灾害的严重性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减灾防灾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思想上能对灾害持正确的态度,在行动上能从消极救灾转变为积极防灾、抗灾,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来说,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的这一优势,高度重视和全面认识灾情教育,并真正落实到地理教学之中。一、灾情观念和灾情教育灾害是指由反常(意外)的自然和人为事件所导致人类社会遭受的损害。所谓灾情就是指它使人类社会遭受的损害。对灾情的认识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使人们认识到当代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白然灾害的频繁性和严重性;二是要使人们看到自然灾害己成为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三是要使人们树立一个正确对待灾害的态度,即要辩证地看待自然灾害,应防患于未然。灾情教育则是要对人们进行火情观念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灾害,提高减火防灾意识,以推动整个社会的重视和预防工作,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它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教育:(1)对自然灾害概念的认识。凡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列通称灾害,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自然灾害例: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水灾、旱灾、台风、冰雹。海啸、虫害等。此外由于人为影响而引起的自然灾害例:破坏森林、水土流失、沙漠化、过量开采地下水所产生地面沉降等。人为灾害例:空难、海难、城市火灾及环境日益恶化。要使人们看到: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集中程度和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它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附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在增长。(2)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我国位于世界两大灾害带交汇地带,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要将影响我国的一些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预防知识,以及我国的减灾总方针和主要措施,介绍给学生。(3)对减灾防灾重要性的认识。要教育学生认识减灾是一项战略性的社会发展事业,是一项全社会的协调行动,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减灾意识,减灾要立法,要制定我国的“灾情基本法”和“灾害救助法”,从法律上来保障防灾减灾体制的顺利建立和发展。(4)灾情趋势的教育。灾情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国情教育,在当前灾害比较严重,而我国国民的灾情观念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对全国人民进行灾情教育就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同时也是对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灾情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进行,而且需要各学科教育的共同配合,而中学地理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点和蕴含的灾情教育素材,则可以成为进行灾情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二、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灾情教育素材地理学科为培养学生的灾情观念,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的素材。例如,在预备年级“自然地理”的教材中,“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其中,“地震”一部分内容,阐述地震的概念,活动和分布规律及其预测,可是学生认识地震所造成的危害,了解如何预防,减轻地震灾害。“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一部分内容中,阐述了流水作用所携带泥沙,侵蚀河岸和河床,会使河床提高,甚至造成地上河,易引起洪涝灾害。风力作用侵蚀地表,吹送沙土,形成沙丘和黄土,可导致土地沙漠化,危及人类生产和生活。在“天气和收听天气预报”一节中的灾害性天气,如狂风、暴雨、干旱、高温、低温、浓雾、霜冻、寒潮、台风、龙卷风、冰雹等,可使学生认识大气和气候与工农业生产利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认清灾害性大气造成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的积极性,增强减灾防灾意识。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内容中,阐述了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滥伐、滥垦、滥烧对环境的破坏和损害,给人类生存也带来了危害。而“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内容中,阐述了环境保护国策、城市污染治理和控制农药使用等内容,以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分析污染加剧和灾害加重的原因,使学生增强环境意识和灾情观念。在初一年级“世界地理”的教材中,“非洲”一节中的一些内容均可用来进行灾情教育。例世界第二大河尼罗河,阐述了过去下游定期泛滥的原因、定期泛滥与“绿色走廊”的形成,阿斯旺高坝的作用等,使学生认识到由于阿斯旺高坝的兴建既给埃及人民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灾害,如尼罗河下游土地的盐渍化、血吸虫病的增加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止确对待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如何趋利避害,增强减灾、防火意识。在“世界的海洋”一节中,“海洋污染与保护”一部分内容,阐述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污染,致使海洋生物死亡,并危及人类健康,增强学生的灾情观念。在初二年级“中国地理”的教材中,联系灾害的内容更多,在“气候和气候资源”一节中,阐述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缺点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易致旱涝灾害;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阐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季风气候中的降水不稳定是造成旱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加强了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的认识。可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在“环境保护和灾害防御”一节中,“自然灾害及其防御”一部分内容,阐述了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类型多样的国家;着重讨论了旱涝灾害及其防治、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治,指出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气候灾害;水土流失严重,居世界各国之首;土地沙漠化威胁严重;地震灾害频繁,分布范围较广,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同时,也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做了众多的减灾、防灾工作,如开发水利、根治水患、固沙造林、防震宣传等。通过上述内容,使学生既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又使学生了解我国灾害防御的成就和问题,以增强防灾意识,激起趋利减灾避害的责任感,养成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总之,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灾情教育内容之丰富、覆盖面之广时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为中学地理学科进行灾情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素材,而且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也增强了防灾抗灾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今日刻苦学本领,明日为国家作贡献的壮志。三、融灾情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江泽民同志在最近一次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要把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要靠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当今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挑战,需要符合 21 世纪的地理教育来提高公民的地理素质。所谓地理素质是指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地理观念与意识的培养。其中,地理观念与意识的培养包括: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环境意识、灾情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通过这些观念和意识的教育,能使青少年逐步确立现代人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引导他们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现实,并将本国、本地区、本乡士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分析,教育青少年看清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认清自然灾害加剧的原因,以及如何自觉地去从事减灾、防火工作,增强减灾防灾意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树立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崇高志向。 原作者: 郭秀英 来 源: 教科研处 共有 566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